官方网站:https://zsb.seu.edu.cn/ http://www.seu.edu.cn/
东南大学现有34个院系、87个本科专业,有3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有全日制在校生38419人,其中本科生16785人,研究生21634人;在校留学生1994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689人。学校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占地面积5888亩,其中九龙湖校区3752.35亩,总建筑面积约89.54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纸本图书资料469万册,可访问数据库检索平台149个(二级数据库233个)。学校还设有无锡校区和苏州校区。
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学校1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位列全国第八位;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学位居全球第16位,稳居ESI世界前万分之一行列,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化学均位居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
学校牵头建设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共建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文科平台、2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
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求强思变、兴学育才成为忧时爱国之士的共同认知。20世纪初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模仿日本办学模式,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之一。她不仅寄托了中华民族寻求新知、富国强兵、挽救危亡的强烈愿望,还实现了传统书院教育体制向新式学校教育体制的过渡,成为肇创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
两江师范学堂全图
1902年,两江总督刘坤一首上《筹办学堂折》,力主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1903年,张之洞又以《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上奏清廷,提出以哺育文明的师范学堂取代旧式江宁府学,在明朝国子监旧址建立三江师范学堂。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挂牌开办,1904年招生开学,1905年改名两江师范学堂。
三江师范学堂成立合影(1903年)
魏光焘(前排左)、张之洞(前排右)
两江师范学堂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以忠君、习经为本,同时引进西方的文化科技,延聘日本教习,学习日本办学方式,是我国旧式书院教育体制向现代学校教育体制的过渡阶段。
李瑞清(1867-1920)
两江师范学堂师生合影
一字房(1909年落成)
口字房(1909年落成)
1912年,共和初兴,立新制、育国民,兴学风起。1915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于两江旧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南高崇尚科学,融会中西,革故鼎新,广延留学欧美师资,江南学子慕名来求,校誉鹊起,气象一新。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门
1914年8月30日,江南名儒、原江苏教育司司长江谦受命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改办新校。1915年8月11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公开招生,成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
1915年南高成立时,学校设有国文、理化两部及一个国文专修科。到1920年,全校共设八科,其中文理科下设八个系。江谦、郭秉文、刘伯明、陶行知、杨杏佛等南高先贤改弦更张、多所擘画,使南高突破了“师范”的界限,寓师范教育、基础教育、实科教育于一体,初具综合大学雏形。
南高国文专修科毕业纪念全体摄影
南高工艺实习场
南高网球场
合并重组 屡经更迭
1927年,北伐军攻下南京后,国民政府改变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大学区制,将国立东南大学与南京及江苏省内多所公立学校合并,组建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翌年改名江苏大学。合并后,学校形成9院36系之规模,师资、图仪设备得到进一步充实,为建立系科完备的中央大学奠定了基础。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7-1928.2)
1927年,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改革教育管理制度,提出并试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依省份划为若干大学区,按北伐进军的序次,命名为第一中山大学(广东),第二中山大学(湖北),第三中山大学(浙江),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是在东南大学及其附设上海商科大学的基础上,同河海工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江苏公立南京工业专门学校、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江苏省立第一农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等校联合组建。
1928年2月,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大学院以“中山大学”校名易致混淆且不合常规为由,训令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校名改为江苏大学,引起校名风潮。4月24日,大学委员会以大学院337号训令,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
东南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
东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大学。学校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发展时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国立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在12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南大学始终心怀天下、心系祖国,为科学进步、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逐步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和“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铸就了“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
东南大学现有34个院系、87个本科专业,有3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有全日制在校生38419人,其中本科生16785人,研究生21634人;在校留学生1994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689人。学校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占地面积5888亩,其中九龙湖校区3752.35亩,总建筑面积约89.54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纸本图书资料469万册,可访问数据库检索平台149个(二级数据库233个)。学校还设有无锡校区和苏州校区。
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学校1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位列全国第八位;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学位居全球第16位,稳居ESI世界前万分之一行列,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化学均位居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
学校牵头建设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共建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文科平台、2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
东南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30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08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431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525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803人。有两院院士16人,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大全球学术影响力的杰出人才约500人。东南大学正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深入落实人才工作“一号工程”,加快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东南大学教育教学声誉卓著。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8万各类优秀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建功立业的精英翘楚,在东南大学工作或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200多位。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全国12个),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共有5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36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0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8年以来,51人次入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主任委员3人次、副主任委员10人次。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获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0个。东南大学连续四届(每四年一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并列全国高校第三位。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1项(并列全国第九)。东南大学在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继承优良传统、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
东南大学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与辐射的重要基地。学校坚持产学研结合,2022年科研经费到款36.01亿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3480件,PCT专利申请120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997件,位列全国高校第二位,有效发明专利13146件,位列全国高校第三位。SCI、EI论文收录均列全国高校前列。2011-2021年,学校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33项,其中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年来,学校参与了“探月计划”、“三峡工程”、“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北京副中心、港珠澳大桥、高铁技术、南极科考、无线充电等国家重大工程。近五年共牵头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为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当前,东南大学正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格局,以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东南大学是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截至2022年末,学校已初步建成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国际合作网络,共与来自18个国家或地区的47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里兰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利兹大学、伯明翰大学,瑞士苏黎世高工,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法国巴黎高科,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2017年,东南大学发起成立了“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是中国与英国合作建立的第一个以工程教育与研究为特色的大学联盟,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伯明翰大学、剑桥大学、卡迪夫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诺丁汉大学和华威大学等9所英国著名高校加入联盟。2021年,东南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成为全球首个聚焦碳中和领域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世界大学联盟。学校还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建立了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与法国雷恩一大合作建立了东南大学—雷恩一大研究生学院。东南大学正以“全球高端、实质合作、引领发展”为方向,加快形成全方位、有重点、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格局。
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今日的东南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和践行“止于至善”校训,树立一流意识、围绕一流目标、贯彻一流标准,坚持瞄准前沿、服务国家、师生为本、人才为先,推进多学科融合、理工文医综合、产学研结合、国际化联合,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争取早日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东大气质、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卓越贡献。(2023年3月3日更新)
|
|
教务处办公室
1.综合协调教务处行政事务,协助制定工作计划,及时了解计划实施情况,做好工作总结。组织协调日常来访接待等工作;
2.负责教务处办公系统收发文的编发、传阅、归档及相关的协调与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东南大学年鉴本科教学部分的编撰等工作;
3.负责年度本科教学经费预决算工作;根据本科教学的特点做好院系教学经费的核算与下拨;协助处领导监督与管理院系经费的使用情况;
4.组织协调日常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负责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管理;
5.负责处内印章、经费、设备、家具、人事、保卫等管理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负责人:徐春宏
办公地点:九龙湖教五201
办公电话:52090216(传真)
盖章时间:除周五外工作时间(周五全天在四牌楼老图112盖章)
招生办公室
1.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及各省(区、市)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
2.按照教育部下达的年度招生计划及有关规定编制分地区、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发布学校招生工作章程;
3.开展招生宣传、咨询服务工作,向考生和家长介绍本校情况和招生政策;
4.客观、公正地完成招生录取工作,并负责协调和处理录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组织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工作,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违规考生进行认定、处理,并将违规事实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
6.履行高校招生信息公开相应职责;
7.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完成新生复查工作;
8.完成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它工作。
负责人:张涌
本科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4006910286
办公电话:025-52090271
传真:025-52090273
邮箱:zhaoban@seu.edu.cn
邮编:211189
地址: 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大学生活动中心521办公室
教务处办公室
1.综合协调教务处行政事务,协助制定工作计划,及时了解计划实施情况,做好工作总结。组织协调日常来访接待等工作;
2.负责教务处办公系统收发文的编发、传阅、归档及相关的协调与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东南大学年鉴本科教学部分的编撰等工作;
3.负责年度本科教学经费预决算工作;根据本科教学的特点做好院系教学经费的核算与下拨;协助处领导监督与管理院系经费的使用情况;
4.组织协调日常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负责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管理;
5.负责处内印章、经费、设备、家具、人事、保卫等管理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负责人:徐春宏
办公地点:九龙湖教五201
办公电话:52090216(传真)
盖章时间:除周五外工作时间(周五全天在四牌楼老图112盖章)
教学研究科
1.组织全校各院系制(修)订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
2.组织新专业的申报考核和检查工作;负责校、省、国家各类特色、品牌专业申报、检查等工作,负责专业认证、评估等工作;
3.组织全校本科各级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申报、评审、检查及验收工作;
4.负责全校本科生的教材规划、出版及教材基金的立项建设、检查验收工作;负责各项资助教材的质量管理,落实教材的资助政策;负责全校教材各种奖励的申报、评审;
5.组织国家级、省级及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课题的申报,负责立项课题的检查及管理;
6.组织全校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审,负责获奖人员的发证及发奖的组织工作,组织推荐省级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审工作;
7.参与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对我校的各项教学评估(认证)工作,参与对院系的教学评估工作;
8.组织全校各类教学奖励金的申报、评选,负责获奖人员的证书、奖金发放及颁奖的组织工作;
9.协助处领导组织召开全校各学院(系)主管教学副院长(或副系主任)的教学例会;
10.协助处领导做好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工作;
11.参与制(修)定和完善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
1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负责人:邱文教
办公地点:九龙湖教五 205
办公电话:52090221
办公地点:四牌楼老图112
办公电话:83790711
学籍管理科
1.根据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研究和制订学籍管理的相关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
2.负责全日制本科生学业预警与跟踪管理及学生学习和学业辅导中心工作;
3.负责全日制本科生的休、复、转、退、延长等学籍异动管理;
4.负责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资格审核、毕业电子注册和毕业证书的管理,学位资格审核、学位电子注册和学位证书的管理;
5.负责全日制本科生辅修专业/辅修学位资格审核、电子注册和相关辅修证书的管理;
6.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电子注册;
7.负责全日制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工作;
8.负责全日制本科生学习优秀生选拔工作;
9.负责全日制本科生赴国内外(境外)交流学习的选拔推荐工作;
10.负责全日制本科生学生证、校徽、火车优惠卡、在读证明及有关学籍证明等管理;
11.负责全日制本科生成绩单的办理及管理;
12.负责继续教育本科生成人学士学位、外国留学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审核工作;
13.协助学校学位管理办公室进行学士学位授予信息统计及上报的有关工作;
14.协助教务处组织召开全校各学院(系)教务助理的教务例会;
15.协调组织制定每学期教务运行计划表;
1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负责人:蒋春露
办公地点:九龙湖教五103
办公电话:52090224(学生证、火车优惠磁条、成绩单盖章、在读证明等)
盖章时间:除周二、五下午外工作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下午在四牌楼老图110盖章)
办公地点:九龙湖教五104
办公电话:52090227(免研、优秀生培养、电子注册、学籍及毕业资格审核、学籍异动、转系转专业、毕业及学位证明办理及补办等)
办公地点:九龙湖教三200
办公电话:52090228(学习困难生帮扶、志愿者答疑、学业指导等)
办公地点:四牌楼老图110
办公电话:83792666
实践教学科
1.负责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定和完善有关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
2.协同院系组织安排各类实习实践教学工作,检查、督促各院系专业实(见)习工作的组织安排和执行情况;
3.负责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安排和过程管理工作,汇编年度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集;
4.负责各级各类学科与技能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完成年度学科与技能竞赛获奖统计、奖励和总结工作;
5.负责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立项、检查、验收等管理工作;
6.负责组织管理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7.负责实践教学工作量的审核、实践教学成绩及创新实践学分/课外研学学分的认定;
8.负责实践教学、学科与技能竞赛、合作交流等各类相关经费的预算,并及时监管经费的使用情况;
9.负责实践教学工作的建档、归档、信息统计工作;
10.组织校级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及企业、外教经费预算、执行与管理工作;
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负责人:秦艺洢
办公地点:九龙湖教五 207
办公电话:52090230(国际交流、卓工)
52090233 52090229(SRTP竞赛、课外研学)
52090234(毕设、实习)
丁家桥教务办
丁家桥教务办作为教务处的延伸机构,全面负责丁家桥校区本科教学工作的综合协调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1.编制医学院校历,生成教学进程,落实教学任务,编排课表;
2.组织修订医学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大纲等教学文件;
3.负责教学日常运行、教学检查及评教评学工作;
4.负责教室调度、试卷印刷及归档工作;
5.协助教务科做好各类考务工作;
6.负责丁家桥校区公选课、人文课、跨系选课、辅修课、重修课等的组织与管理;
7.协助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医学督导,监控教学质量总体情况;
8.组织管理医学各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临床教学、临床见习等;
9.负责校外医学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经费的核发;
10.协助教学信息数据库的管理以及网络运行的维护管理;
11.协助完成大学生课外研学项目的立项审核、检查验收;
12.协助办理火车优惠卡充磁工作,在读证明及成绩查询服务;
13.协助做好医学各专业教学经费的监督与管理;
14.组织丁家桥校区医学人文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15.负责远程教育护理学站点工作,海外教育学院医学类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
16.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负责人:蒋华
办公地点:丁家桥行政楼221
办公电话:83272296(课程成绩、退改选课、缓考、重修、调课、借教室、排课、考务管理、通识及辅修等)
办公地点:丁家桥行政楼229
办公电话:83272295(实习、实践、文教、文印等)
教学服务中心
1.教学服务中心负责全校教材采购、讲义委印、保管及发放工作;负责图板、丁字尺、素描板的保管及租还工作;
2.及时了解教材的出版动态与预订教材的落实情况,并及时通知相关教师;尽最大努力解决因特殊原因造成的临时订书;
3.经常了解教材、讲义的编写和印刷质量,及时向有关院系和印刷单位反映,提出改进意见;
4.组织制订全校讲义的印刷计划,并监督执行,对印刷中的质量问题及时与印刷厂洽商解决;
5.办理教材采购业务的对外联系、交流等有关事宜;
6.做好新生教材发放、费用结算等工作;
7.定期向主管领导提供有关教材、讲义的采购情况,及教师备课教材等信息数据;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办公地点:九龙湖校区李文正图书馆西侧一楼
办公电话:52090357
办公地点:四牌楼校区礼西路书库
办公电话:83792258
办公地点:丁家桥校区后勤楼123室
办公电话:83272294
四牌楼校区: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邮编210096) 九龙湖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邮编211189) 联系电话:025-52090216 传真:025-52090216 处长信箱:seujwc2018@163.com |
各位同学:
本学期MOOC通识选修课学习已近尾声,请尚未完成学习的同学抓紧时间,在规定的开放时间段内完成视频学习和考试。
智慧树平台的MOOC课程《走进故宫》:
学习时间:2023年10月9日—2023年12月3日;
考试时间:2023年12月4日—2023年12月17日;
超星平台的MOOC课程《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创业导论》、《创业人生》、《创业基础》、《商业计划书制作与演示》、《劳动通论》、《对话大国工匠 致敬劳动模范》:
学习时间:2023年10月9日—2023年12月17日;
考试时间:2023年12月4日—2023年12月17日。
各相关同学:
根据《东南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互通选课管理办法》,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推免生选修研究生课程将于10月9日开始进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选课安排,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选课。
1、选课对象
教务处通知:“关于公示东南大学拟推荐2024年免试攻读研究生学生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公示名单内的本科生、数学类(强基)2020级本科生、物理学类(强基)2020级本科生、哲学(强基)2020级本科生、化学(强基)2020级本科生、生物医学工程(学制七年本硕连读)2020级本科生。
请严格遵照《东南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学分制管理办法》和《东南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先注册,后选课。
登录选课界面若提示“欠费”,请登录caiwuchu.seu.edu.cn 查询欠费项,自行缴纳,缴费后数据更新需要半小时。缴费系统如有登录问题可拨打83790808,具体费用问题请咨询财务处,电话52090287、83793583。
2、选课时间
10月9日13:00至10月11日16:00
非选课时间,一律不进行课程选课、退课处理。
3、选课路径
教务处(jwc.seu.edu.cn)->办事平台->学生平台->2018级及以后选课
网址:http://newxk.urp.seu.edu.cn
登录选课系统用户名为一卡通号,密码为统一身份认证密码(与信息门户相同),校外访问需先连接校内VPN。登录密码如有问题,请联系网络中心,电话:52090048。
4、选课提醒
根据《东南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互通选课管理办法》,各相关同学应在不影响正常本科阶段教学安排的前提下,对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对本次选课做如下提醒:
①、在规定的课程容量范围内完成选课工作,先到先得,选课容量满后不再选课;
②、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原则上不单独开班授课;如遇课程冲突则不允许选课,不可办理免听和免修,不建议跨校区选课;
③、在本科阶段选修的研究生课程,在本科生课程成绩单上如实记录,毕业时全部打印归档,课程性质为研究生课程。如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成绩将带入研究生阶段,认定为“首修”成绩;考核通过的课程不得在研究生阶段重复修读,未通过课程考核(含未修完课程)者,可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办理重修手续,具体研究生课程开设与成绩获取等相关问题可咨询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5、咨询方式
教务处九龙湖校区电话:52090218、52090226
教务处四牌楼校区电话:83794380
教务处丁家桥校区电话:83272295
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电话:83792529
网络与信息中心服务热线:83790808-2(选课系统技术支持)、52090048(若因密码问题无法登录需重置密码)
各学院教务助理联系方式:详见附件
| ||||
|
|
| ||||
|
| ||||
|
为实现东南大学本科生出国(境)交流项目申请、资助申请、选派管理及学分认定的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我校启用本科生出国(境)交流学习管理系统(入口:网上办事大厅http://ehall.seu.edu.cn)。本系统集成了出国交流项目申报审核、交流学习计划表变更、资助申请审核、派出及返校管理、院级项目维护、数据汇总与查询统计等功能模块。
自2018级起出国交流本科生须在出国前于本系统填报出国交流项目申请、校级资助申请、派出申请(含上传签证信息、出国承诺书);在国外选课期间可进行一次学习计划表变更;回国后于系统填报返校申请(含上传出入境信息、交流心得总结)以及学分认定申请。在线填报所有信息须及时、完备。学院管理教师须在线进行相应审核,同时可在本系统进行院级项目维护、出国学生信息查询及下载等。具体参见以下流程图及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