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站: https://zdzsc.zju.edu.cnhttps://www.zju.edu.cn/
1.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联系浙江大学,18次莅临指导,对学校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描绘了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在126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39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7931901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798.2万册。截至2022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学生65821人、国际学生5123人、教职工9746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全职院士24人、中国工程院全职院士21人、文科资深教授1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8人。2022年,浙江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绝大多数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可喜进步。
浙江大学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位“八一勋”获得者、1位全军挂像英模、5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位“最美奋斗者”和220余位两院院士等杰出典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主动服务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产出了以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势头强劲,《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敦煌学等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浙江大学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致力于思想引领和知识创新,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专业名称:古典文献学
专业导游:真大成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的N个理由
平台高端一流。本专业创建于1983年,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的5个古典文献学专业之一,全国学科排名屡次名列第一。拥有多个高端平台,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等,在学术界久负盛誉。
师资实力雄厚。本专业拥有一支研究领域广泛、整体实力强大的师资队伍,在中古近代汉语、近代汉字、敦煌文献、佛教文献、经学文献以及出土文献等领域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学术成果丰硕。
培养特色鲜明。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十分强调古文献与古汉语相结合,培养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古汉语水平,为今后从事古籍整理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完备的学术训练;拥有专业图书8万余册,资料丰富齐全,在全国名列前茅。
Q1: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古典文献学是关于中国古代文献研究和整理的一门学问,其研究内容包括古文献的形体(含古文献的物质形态、体裁和体例)、古文献整理的方法、古典文献学的历史、古典文献学的理论等。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学习有关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同时学习训诂、音韵、汉字、汉语史、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于今后进一步深造及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根据培养要求,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文、史、哲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古籍的基本能力,掌握从事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的学术规范。上述知识和能力应该互相结合,融会贯通。
Q2:古典文献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本科核心课程主要有: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汉语史、古籍整理概论等。
Q3: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欢读书、善于钻研的同学都适合选择古典文献学专业。本专业学习氛围浓厚,专门制定有《浙江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本科生指定阅读书目》,包括必读书10种、选读书20种,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最有价值的经典著作。
刚进入古典文献学专业学习时,有的同学对某些课程(如音韵学、训诂学等)或许有畏难情绪。其实任课老师都会充分考虑广大同学的实际情况,采用小班化教学,加强课堂讨论,使上课成为一个培养创造性思维、锻炼基本动手能力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同学们对专业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同学们会顺利、愉快地学完各门专业课程,大多数同学还会选择进一步深造。
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每年组织学生赴西安、曲阜、宁波天一阁、湖州嘉业堂等地以及杭州市内各文博单位参观文物古迹,开展实地教学活动。此外,除了班主任外,本专业还为每个年级的古典文献班配备了专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及考研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Q4:古典文献学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本专业教师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挪威、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著名大学的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每年均有多位国际著名学者来讲学,对外交流频繁。本专业有多位毕业生赴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在读期间,学生均可申请短期赴境外著名大学交流。
Q5: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古籍整理研究、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新闻媒体等单位,都十分需要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毕业生,有的岗位还专门面向本专业毕业生。包括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内的全国多家出版社曾多次表示,高水平的古籍编辑比较缺乏,这既给本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机遇,同时又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全国各地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在大规模开展古籍普查、保护以及编纂《中华古籍总目》等工作,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其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本专业毕业生目前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高校、科研院所、新闻出版、图书文博、党政机关、公司企业等机构,不少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承担重要的领导责任。无论是在学术机构还是在新闻界工作的毕业生,都同样成绩突出,并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许多用人单位反映,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敏捷,适应性强。
本专业毕业生保送录取为硕士生及直博生的比例也较高,除了本校之外,多名学生保送到国内外著名高校。
古典文献学专业最吸引我的——
中国古书十分难读:一则书籍浩博,不知所择;二则文辞古奥,难以尽晓。不得其要,白首难通。中国古书又万分好读:浙大恰好有“古典文献学”这个专业,所授语言与文献,堪称读书学习之津梁。回想我初入学,看这些古书,不外乎是零碎断片的杂货、陈旧呆板的古董。本科数年,学习文字、音韵、训诂,始能沟通异代;学习版本、目录、校勘,方知考镜源流。回头看这些杂货、古董,件件都是奇货。古典文献学专业所做的,正是在零碎断片中建立体系,在陈旧呆板中开发活泼。
——2012级本科生(2018级博士生) 刘丹(现任教于武汉大学文学院)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给人熏陶,使人沉淀的学问。一杯香茗,一卷古书,片言只字,便能推敲良久。一次次古今的对话,使人在浮躁的氛围中沉心静气,在激进的节奏中扎实严谨。许多人认为这是冷门学科,须坐冷板凳,而这也是我选择它的初衷。古典文献学又是一门基础而丰富的学科。通过学习专业核心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等课程,我们能打下良好扎实的古典文献和古代汉语基础。这对于将来不论是继续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以及古代文学、古代历史等方向深造,还是进入社会从事相关职业工作的同学而言,都是实用的工具和宝贵的知识。
——2013级本科生(2017级直博生) 金龙(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古典文献学专业不妨取一个“实”字来概括。“实”谓朴实、踏实、厚实。说它朴实,是因其继承了乾嘉朴学的优良传统,实事求是,无征不信。说它踏实,是因其始终以踏踏实实读书为第一要务。有了文献学和语言文字之学这两件厚重的利器,传统文化和古书爱好者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浙大古典文献学专业历史悠久,师资雄厚;课程体系完备,内容丰富;采取小班化教学,兼顾专业培养的知识性、探究性、实践性多个维度。在古典文献学这片广阔天地里,莘莘髦士定能发现无比精彩的世界。
——2014级本科生(北京大学2020级博士生) 李泽栋
古典文献的学习需要耐心和沉静,但却是越学越有趣的学问,能在浩繁卷帙中遨游,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发现古人的智慧。这就是一场探险,循着字词、音义、版本、图录的线索,能解开古典文化的奥秘,知道古人如何吟诵风骚,《论语》在讲什么,宋人怎样刻书,清人怎样考据……我享受这样的过程,丰富多彩的专业知识能加深人文底蕴,成为人生财富;实事求是的学科精神让我去思考,去传承,承担人生使命。
——2015级本科生 殷可(现为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
对于古典文献学这一学科,我所看到的是它带着长者的深沉智慧、文人的儒雅风骨、历史的灿烂光辉以及少年的意气风发,在新的时代前行,低调而昂扬,值得我们将最真诚的情感倾注其中。很幸运我在每一个人生的路口都做了正确的选择,才能遇见这个专业,以及与它相关的精彩。在训诂、音韵、文字的研究中,我们传承着大家呕心沥血、皓首穷经的绝学;在目录、版本、校勘的学习里,我们见证了古人独树一帜、精益求精的风格。由浮躁走向沉静,由浅薄走向深刻,这是这个专业带给我的,也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传承下去的。
——2015级本科生 王璐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专业导游:胡可先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N个理由
学脉悠远,中国顶尖。发端于之江大学(1920年)及国立浙江大学(1928年),历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各阶段,传承百年,积淀深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双一流”基础学科,居于中国高校第一方阵。
实力强劲,平台强大。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优势明显,科研水平卓著,教学质量优异。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资源优异,报考热门。本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建设专业、国家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实施专业、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作为全校23个热门专业之一,是教学实力最强、教学资源最多、学生深造前景最好的标志性专业之一。
Q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用以了解历史、研究文化的一门工具性专业,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自身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的古今语言和文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体范围包括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能够打下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提升较强的文学读写能力,拥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养成优秀的人文素质。
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和多维度的培养格局,目前具有求是科学班、强基计划班、文科基地班、文学班以及影视与动漫编导方向、编辑出版方向。在核心宗旨大体一致的前提下,发挥各类班级的特色。求是科学班重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人才;强基计划班重在培养对于“古文字学”等经典与绝学领域有兴趣、有志向、有能力的专业人才;文科基地班重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文学班重在培养基础与应用融合的精英人才;影视与动漫编导方向还将系统学习影视策划、编导、动漫制作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编辑出版方向也将系统学习编辑出版学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接受编辑出版业务能力的训练。
Q2: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专业核心课程: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世界文学史、中国文学名家名作、语言学基础、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通识核心课程: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唐诗经典研读、宋词经典研读、文学与人生、中国古代小说鉴赏、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古汉语与古诗文赏读、六经通论、庄子研读、敦煌写本的世界、禅宗与中国文化。
Q3: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汉语言文学包容中国文化的核心精髓和恢宏崇高的民族精神,熔历史与现实、文学与语言于一炉,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最有价值的瑰宝,对于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语言背景的学子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精神气质是博雅与专精的融合。注重经典,抓住主流,触及前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提升通达的见识,坚持批判的精神,激发独立的思想,从而达到基础、通识和素质的综合训练之目的。同时,还应具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趣,有对现实的热情、对世界的理解、对社会的责任。
Q4: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与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密切的合作交流,所有教师均有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及学术交流的经验。近年针对本科生主要推进的对外交流项目有: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访学项目,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访学项目;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早稻田大学合作交流项目;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交流项目;韩国首尔大学、东国大学合作交流项目;中国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交流项目。
Q5: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学科专业知识,富于创新精神和引领气质,具备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精英人才,在深造与就业方面占据独特的优势。毕业生的去向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深造,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或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二是留学,赴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一流大学继续深造;三是就业,在教学科研、新闻出版、文艺宣传等文化研究单位,从事编辑、采写、企宣、文案、教师等与专业基础尤其是文字能力密切相关的工作。近几年,本专业学生以深造和出国留学为主。
汉语言文学专业最吸引我的——
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浙学的影响,名师的垂范,形成了求是、求实、求真的学术传统。这一传统,在本专业的“三古”即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古典文献领域表现最为突出。被誉为“一代词宗”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夏承焘教授的词学研究、王焕镳教授的先秦诸子研究、胡士莹教授的话本小说研究在海内外素负盛名;汉语史学科姜亮夫教授、蒋礼鸿教授、任铭善教授、郭在贻教授在传统训诂学、音韵学、经学、敦煌语言文字等研究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孙席珍教授的外国文学与现代文学研究等在学术界占有较高的地位。在这里学习,能够感觉到时刻都在大师们的注视下,能让我们产生极高的荣誉感和拼搏的动力。
——2015级本科生 邵瑞敏(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博连读生)
《诗经》里说:“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我们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平台。求是创新,修辞立诚,这里有一流的学术训练,练就了学子们扎实的学术功底,打开了宽广的学术视野。或许很多人选择的专业方向最终不会成为自己未来的职业,但无论未来从事什么职业,都离不开自我和心灵的建设,汉语言文学正是这样一门关乎心灵、关乎生命本真的学问。
——2012级本科生 徐焕(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当我还是一名本科生时,就常常有人一脸惊讶地问我,你们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学些什么?是不是每天都是看小说?我不会告诉他们,徜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品之中的乐趣,不会告诉他们中西方文论是多么精彩,不会告诉他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字训诂学是多么博大精深,我只告诉他们,这个世界还有诗和远方。系统学习了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以后更加感受到我们的古代文化就像酒,保存得越久越醇香,因此我选择了直接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唐代文学。逻辑思维的锻炼,大量的阅读培养起我们“文本处理器”一般的大脑和解读各种不同形式文本的能力,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论语》中所说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杨琼 博士(2013届本科生,现任教于浙江大学文学院)
我们所就读的汉语言文学求是科学班,所学内容不只是中国文学,还涵盖了中国文化。我个人喜欢写字,曾在“哈佛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的晚会舞台上为美方带去现场书法展示。当时哈佛授课人看直了眼,对于我们将中华服装、音乐、舞蹈与书法融而合一的节目企划赞不绝口。那是一次成功的传播,也更坚定我以绵薄之力助力扩大中国语言文学乃至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决心。若拿古之文学大家举例,正如东坡之旷观、易安之直率、务观之激昂、太白之腾跃,使他们留名青史的如是风姿,不单单存在于诗词歌赋的文字之内,而在于其思维、其独创、其对于知识分子话语权的壮大,其背后的中华面貌和远播世界的文化印记。
——2019级本科生 朱泳霏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强基计划班,每天必不可少的就是和“文”打交道。语言承载民族的智慧,文字体现文明的进程,文学孕育着情深与感怀,文献载录着家国的记忆。在学习中,我们寻根探微,考察流变,校正讹舛,于踏实朴素中攻坚克难,于细致微小处得见明朗。我们接近大师学者,向他们交流请教。“一对一”导师制度,丰富的海内外学者讲座,精彩纷呈的课程安排,我们以老一辈学者为榜样模范,规划自身学业,不懈努力奋斗。论文报告会、学术刊物等都帮助我们得到锻炼,提升能力。汉语言文学不仅是学习,更是生活,是认知世界的视角,是健全品格、成长心灵的必要养分。
——2020级本科生 丁建蓝
专业名称:哲学
专业导游:王俊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哲学专业的N个理由
浙江大学哲学专业学科方向完整,享有很好的学术声誉。目前有51位全职教师,其中包括文科资深教授、敦和讲席教授、求是特聘教授等杰出人才以及来自欧美和日本的6位全职外籍教师,在外国哲学、逻辑学等领域具备国内顶尖水准。
国际化是本专业的一大特征。哲学学院与剑桥大学、哥本哈根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东京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众多国际一流学校的哲学专业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在2022年QS世界学科排名,浙江大学哲学专业位列101~150区间,在大陆高校中排名第9;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浙江大学哲学专业位列A档,排名第8。丰富的国际合作也会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上,本科生就读期间享有众多海外交流的机会。
本专业一方面致力于极富时代特征的学科交叉研究,语言认知、人工智能、科技伦理、休闲学等跨学科课程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就业前景,另一方面又有古希腊语、梵文、巴利文等“绝学”课程,为有志于绝学传承的学子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
Q1:哲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哲学是人类知识系统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它不研究特定的某一类具体事物或者问题,而是关注最普遍的真理和最高的理念,关注我们生活的整体意义。哲学面对的始终是人类生活和历史的重大问题,触及我们理解世界、理解自身以及关乎生活秩序的边界性问题。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在国家和民族共同体的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边界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回答,人是什么,国家是什么,意识是什么,还有正义、道德、自由、文化、语言……这些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要直面去思考时又觉得难以捉摸,这就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这些问题在人类历史上长久地存在,在任何时代都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答案,但是我们总是要不断地尝试去回答,这就是哲学的任务。
此外,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与之相关地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比如人工智能的问题、医学伦理的问题,这些也需要哲学专业人才参与解决。
在现代学科知识体系中,哲学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基础性、开放性和非功利性。它不是传授现成的方法,而是致力于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反思和批判的精神,这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同时,它并不直接教授具体技能,而是培育人的整体质素、感受力、好奇心、反思能力、人文素养等,提升人的思辨能力和格局。
Q2:哲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哲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分成四块:一是导论式课程,介绍哲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引导新生较快进入哲学专业的学习,包括哲学问题和逻辑学导论;二是专业必修课,主要有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伦理学导论等,致力于强化专业基础知识;三是专业模块课,包括哲学史与哲学原著、理论哲学、实践哲学、科技哲学与逻辑学四个模块,可供学生在每个模块中自由选择、深化学习;四是专业选修课程,如亚里士多德哲学、美国哲学、休闲哲学与实践、文化哲学专题等,主要是在具体研究领域和主题上进一步深化。
Q3:哲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哲学专业的学习除了掌握基本的思想史知识、阅读经典文本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习者有敏锐的感受力、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出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它也需要学习者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即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倾听能力。这些特质也是在哲学学习中不断形成和加强的。
Q4:哲学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哲学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在人文学科中处于领先的地位。目前,我们与哥本哈根大学、东京大学、延世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柏林自由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根特大学等世界名校均有本科生交流项目。
Q5:哲学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哲学专业的毕业生有非常丰富的发展可能性。在继续深造方面,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几乎所有人文社科专业以及相关的交叉学科比如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专业继续深造,本科的哲学训练会为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在择业方面,哲学专业的毕业生适合于到各类文化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出版社等工作,有能力承担各类设计、策划、管理、文字、咨询等类型的工作。此外,今天哲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度也在不断提高,哲学策展、哲学治疗、基础教育中的哲学教育等新的工作岗位和形式的出现,为哲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
近年来,我们每年都有众多毕业生选择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外的名校,或者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继续深造,有相当一部分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国内外大学任教。本科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则有考取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或到知名大公司工作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哲学专业最吸引我的——
我不同意哲学被边缘化的说法,情形倒可能是,我们的时代是“哲学普遍化”的时代。在现代技术加速推进、世界巨变、生命本质变异的未来新文明时代,哲学在新的生命规划、生活世界的重建、个体自由的维护等方面都将有大作为。
——孙周兴 教授(1989届哲学系研究生,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
面对广袤的宇宙,漫长但又如白驹过隙的生命,以及内心的挣扎和渴望,我们总会有迷茫的时刻和一探究竟的冲动,而把这种冲动付诸实践的努力就意味着一种哲学思考的道路。这种道路可以在学院之外完成,也可以借助专业学习实现。进入哲学专业并不表明我们在练习一门赖以生存的技能,而是表明,我们对自己的生存本身进行反思。在反思中,生存的意义和无意义,充实和空虚的可能性向我们展现出来,我们可以从中主动地选择生存的道路,因而不再是一个在生命上“盲目”的人,而是一个自觉与自由的人。这大概就是哲学一直吸引我的地方。
——刘万瑚 讲师(2009届哲学系本科生,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哲学的魅力在于,它把生活的选择权完整地交到你手中。你得以从细碎的琐事和被动的焦虑中解脱出来,找到属于自己的追求和价值,以及自己镶嵌在世界的方式。
——2016级本科生 蒋楚楚
曾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哲学专业,我回答道:“在我心中,它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哲学家们希求为这个纷乱琐碎的世界理出头绪,在斑驳丛杂的表象之下抓住本质,从而描绘出人类的理想国度。哲学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位哲学家都是开疆拓土的勇士,他们一步一步冲破了思想的藩篱,拓宽了思想的边界。争论与辩驳,扬弃与融合,这是哲学之树长青的根本缘由。以世界为舟,以爱智为桨,以星辰为指引,哲学家们踏上征途——能与他们同路,是我的幸福。
——2018级本科生 钱妤雯
哲学吸引我之处,大概在于其“所学所思所得”。我们在中西哲学课程中追问何谓公正和何谓良善生活,于原著的字里行间推敲琢磨,触碰关乎人的深度思考,探寻古典智慧在现代的回响;我们在读书会和学术沙龙中感受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磨砺出扎实的批判思考和表达能力,不拘泥于既定的观点和看法,以自身为轴形成对于外部世界的独立认知。因此,哲学奠定了我们思辨和表达的道路根基,构成我们在具体学科领域的强大竞争力,看似“无用”而实则有“大用”。
——2019级本科生 赵一旸
专业名称:西班牙语
专业导游:卢云副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N个理由
师资力量强大。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高水平研究型且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队伍,所有中外教师均为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毕业。教师研究领域多样化,主要为西班牙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国家国别与区域研究、西班牙语对外教学、语言学、教育学、历史等。
对外交流项目多。浙江大学和诸多西语国家有合作交流项目,如马德里理工大学、巴塞罗那大学、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格拉纳达大学、萨拉曼卡大学、阿尔卡拉大学、乌拉圭大学、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等,经常进行教学和学术方面的交流,学生对外交流率达到100%。
文化活动丰富。本专业建有“浙江大学西班牙语”公众号以及面向全校的“西班牙语协会”等;举办高水平的海纳中国-西班牙交流论坛,经常邀请知名学者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近距离与学术专家交流的机会;积极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并定期举行专业内部学科竞赛,如语音大赛、诗歌朗诵大赛、戏剧表演大赛等。
Q1:西班牙语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西班牙语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西班牙语国家的语言、国情、文学和文化。学生在读期间,以西班牙语为媒介,要进行下列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学习:
(1)了解和掌握西班牙语的语音、语法以及相关的语言学知识,知晓西班牙语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功能,能够熟练地运用西班牙语和母语国的人们进行顺畅的沟通和交流。
(2)阅读、理解和欣赏西班牙语国家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体悟西班牙语国家的人们对人生、社会和自然关系的理解,感受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了解他们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特征。
(3)学习和了解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化现象,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洞察这些文化现象的内涵以及价值,并且能够辨析中国与这些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
(4)了解和熟悉西班牙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尤其是要了解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外交关系和贸易往来,熟悉经济贸易的过程,掌握基本的商务和外交技能。
(5)学习专业外语知识的同时,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会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全球胜任力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Q2:西班牙语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专业本科核心课程包括:基础西班牙语、高级西班牙语、西班牙语阅读、西班牙语报刊阅读、西班牙语语法、西班牙语语音、西班牙语听说、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技巧、西班牙概况、拉美概况、西班牙文学史与名著选读、拉美文学史与名著选读、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等。
Q3: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最重要的是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和认同。无论是对多掌握一门语言的热情,或是对西语文学的兴趣,或是对西语文化的好奇,或是对拉丁音乐和舞蹈的喜爱,这一切都可能成为学生学好西班牙语的重要推动力。此外,还需要的特质就是坚持,在学习期间碰到困难,能够不畏惧、不逃避。有了这两种特质,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在西班牙语专业取得好的成绩。
Q4:西班牙语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浙江大学西班牙语专业与西班牙多所学校有合作交流项目,包括萨拉曼卡大学、阿尔卡拉大学、萨拉曼卡主教大学、格拉纳达大学、马德里理工大学、巴塞罗那大学、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圣帕布罗大学、西班牙庞贝法布拉大学、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乌拉圭大学等。
Q5:西班牙语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由于经济政治发展迫切需要,西班牙语人才相对紧缺,西班牙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继续深造情况较好。以浙江大学西班牙语专业最近两届毕业生为例,去向分为三大类:境内升学占31%,深造高校均为原985和211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境外升学占31%,包括西班牙顶级大学马德里自治大学、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以及世界排名前20的高校;境内就业占24%,就业单位包括国家部委和企事业单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建筑公司、阿里巴巴、腾讯等。由上述数据可见,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深造机会均较好,深受用人单位和高校的青睐。
西班牙语专业最吸引我的——
学习语言如同发现另一个自我,而西班牙语,则释放了我性格里热情奔放的那一面。这种被称为“与上帝对话”的语言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至高的审美体验,走近它,了解它,品味它,每一步都是妙不可言的感受。西语的浪漫最是直白却又耐人寻味,博尔赫斯隽永的文字带我游览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花园,聂鲁达动人的诗句与我共赏智利的春天。回望过去的西语学习生涯,酸甜苦辣,各有其味,但绝无一丝一毫后悔之意。我相信,在这与西语互相辨认的时光行程中,我们终将以热泪盈眶为最后依归!
——2016级本科生 徐佳轩
学习西语的感觉是奇妙的,仿佛“城市,人民,从记忆里剥落,向我航行”。地球对跖点那一端的缤纷文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热情国度,那些词汇、笑语、生活的碎片、文化的花朵……一时翻腾涌来,令人因惊喜而晕眩。从此,你透过它观察世界,世界从你脚下展开。或许学习一种语言的确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性格,而西语中的阳光总能融进人的血液里,浙大西语所的老师除了学识渊博之外,也都兼有一份热情与温柔。
——2017级本科生 吴宁馨
如果当初选择西班牙语时,我还有些许的漫不经心,那么在专业学习四年之后的我会说,能够学习西班牙语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这是一门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5亿使用人口的语言。当然,在我看来,西班牙语的曼妙绝不仅限于它广泛的使用范围,更在于它独特的表达方式与语言背后的文化风情。
西班牙语的发音除了颤音之外是众多语言中较为简单的,这使得拥有英语基础的我们在一开始接触它时,就能很快地掌握基本的发音和规则。试想一下,在其他小语种的同学还在学习书写基本的字母、练习陌生的音素时,你就能凭借英语的基础,快速地朗读出一段文字、哼唱一小段西语歌曲时,你将获得怎样的成就感?
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特殊的历史进程使得西班牙及其前殖民地国家在当今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如果你对欧洲的印象是缄默与高冷,那么你可以试着往南走,走到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去感受弗拉门戈的热情似火,去感受斗牛场的豪迈奔放,去感受阳光下、海滩边的午后闲暇时光……如果你向往中、南美洲那片瑰丽的广袤土地,那么西班牙语可以把你带往那里,去感受神奇的古老文明,去领略独特的自然风景,去品尝可口的地域美食……迈出这一步,在你面前打开的将是一个新的世界!
——2016级本科生 魏浚桐
学习西班牙语,对我来说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选择。中学的英语学习让我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一门语言会带来成就感,还能开阔眼界,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中学时代的我,一次又一次迷失在马尔克斯的马孔多,聂鲁达的港口,博尔赫斯的迷宫。步入大学的我,爱上了西班牙语优雅的表达,向往着伊比利亚半岛的阳光和海滩,地中海的美食和红酒,拉丁美洲的古老文明和独特风景。学习西班牙语是一场浪漫的冒险,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舞台。西班牙语是仅次于汉语的世界第二大语言,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掌握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西班牙语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增加,西班牙语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大。西班牙语将把你我一起带向那些遥远而无垠的土地,动人的文字和诗歌,丰富而瑰丽的文化,为我们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2022级本科生 赖柔竹
西班牙语作为全球使用人数第二多的语言,在美洲和欧洲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是在中国,人们学习的外语更多的是英语,我也不例外。第一次接触西班牙语,是听了Luis Fonsi的Despacito,当时就被这首歌极强的节奏和跳动的韵律吸引,一直想学习外语专业的我从此对西班牙语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在众多欧美歌曲中也听到了不少西班牙语歌词,它特殊的构词方式和发音规律令我着迷。
当然,西班牙语不仅仅停留在音乐当中,语言是打开另一种文化的钥匙,西班牙语能让我们走进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探索古老神秘的拉美文明,感受热情洋溢的人文风情,品尝令人垂涎三尺的当地美食,找寻伊比利亚衰落的原因,在魔幻现代主义著作中与作者对话……这些都是我最终选择学习西班牙语的原因。
——2022级本科生 李思柏
专业名称:法语
专业导游:赵佳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法语专业的N个理由
国际化的教学。所有年轻教师均具有国内外名校博士学位,拥有在海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与巴黎政治学院(具有“法国总统的摇篮”的美誉)等多所法国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学生拥有100%的境外交流机会。
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优秀。以翻译学、文学和语言学为专业优势方向。以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为主导的翻译学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法国文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在国内也具有一定影响力。教师获得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和教学比赛奖项。
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本、硕、博三个人才培养层次。
Q1:浙江大学法语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关于法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关于法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与社会现状的知识和分析能力;跨文化能力;国际胜任力;科学研究能力;其他外语、社科及自然科学知识。
Q2:法语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法语专业的本科教育首先旨在锻造学生扎实的法语基本功。我们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开设有基础法语、高级法语、笔译理论和实践、法语口译、法语视听说、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专业主干课程;凝练了“文史、艺术与语言学”“国别区域研究”“国际组织”三大课程模块,涵盖法国和欧盟问题研究、法国文学史、法国概况、法语区概况、法国电影史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更为多元的深造方向。其中,主干课程基础法语获评浙江省线下一流课程,法国和欧盟问题研究被认定为浙江大学“高水平国际化课程”。通过修习广泛的课程,学生在文学、语言、文化、政治、经济、翻译等方面有较深入的涉猎和一定的研究。
Q3:法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法语专业的学生应当是法语基础过硬、中外文化底蕴深厚、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健全人格的高端外语人才。
在日常教学中,专业教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实施跨学科交叉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符合人才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综合型外语人才,能够满足中国与法语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需要。
Q4:法语专业拥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法语专业已与法国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国际交流关系,如巴黎政治学院、索邦大学、南特高等商学院、鲁昂高等商学院、鲁昂大学、里昂第三大学、巴黎第十三大学等,能够保证学生100%拥有对外交流机会。同时,本专业积极邀请世界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开展对外交流活动。邀请过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得主弗雷斯特、法国鲁昂大学副校长菲利普·拉内、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德莎诺、法国著名语言学家曼戈诺等在内的国际知名学者前来讲学。
Q5:法语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本专业毕业生是符合人才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综合型外语人才,能适应中国与法语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工作。本专业历年来就业率高,毕业生进入包括联合国总部在内的国际组织、外交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知名国企、金融机构、媒体、高校、出版等行业或领域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法语专业众多毕业生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经贸、金融、法律、文化、语言、传媒等多个专业继续深造,例如多名毕业生被法国著名高等商学院HEC、ESSEC与巴黎政治学院等录取,前往法国一流学府继续深造。也有学生在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等英美著名高校深造。选择就业的毕业生进入国家部委、金融界、媒体、一流外企、高等院校、出版社等不同领域施展才华。近几年,法语专业也有几位“牛人”自主创业,已获很大成功。
Q6:浙江大学法语专业有哪些教学成果?
法语专业拥有3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慕课,14项包括课程思政示范课、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海外专家主导全外文课程等在内的校级课程建设项目。教学团队完成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已出版或待出版教材3部。法语专业的教师们先后获得浙江大学优质教学奖3人次,校级优秀班主任3人次。
法语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四年来,累计有70余位同学获奖。如在第30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中包揽法译汉第一名、第二名;在第31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中包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在“卡西欧杯”全国演讲比赛中曾获得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在2015年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大赛中获得全国第二名。在“永旺杯”全国多语种口译大赛法汉交传比赛、全国法语之星风采大赛中获得过二等奖、三等奖。法语专业学生在创业创新活动中也表现出优秀的素质,曾在“沃土杯”在杭高校大学生网上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浙江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在首届中国(杭州)旅游创客大赛获得三等奖等。
法语专业最吸引我的——
感谢法语专业教会我一门新的语言,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也更增添了一份丰富人生的可能。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对语法、单词的枯燥记忆,也有对异域文化的有趣探索,受益于法语所老师的指点,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我和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外语知识,也养成了不畏枯燥、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毕业后,每每回忆起清晨的读书声,还有听写前的小紧张,对于法语所老师的感激之情便涌上心头。
——2006级本科生 吴笛
入学时,我在启真湖畔,开始像婴孩一样“咿呀学语”;现如今,我在塞纳河边,用镜头和声音去记录法兰西。浙大法语专业——我求学、求知和职业发展的“母亲”,就像埃菲尔铁塔一般,始终在我心中屹立不倒、稳如坐标。您教会了我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我定要用她去为您创造更多的美丽。
——2006级本科生 邹合义
得益于法语专业各位老师的悉心培养和浙大法语专业丰富的资源,我非常荣幸在大四时,能作为浙江大学的代表进入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每年举办的最高赛事的决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这要感谢法语系老师和同学们背后强大的支持,而决赛成绩也再次体现了我校外国语学院教师们在教学上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以及浙江大学法语系在中国高校法语研究中的重要位置。如今离开母校,离开法语系,在法国ESSEC高等商学院继续深造的同时,我时常怀念大学四年的法语学习时光,它让我具备扎实的法语能力,能够游刃有余地学习更多,感受更多。
——2009级本科生 李函铮
我始终感到很幸运,试想多少人可以拥有四年的时间学习一门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直到今天,我仍然满心骄傲于我选择了法语。
这个决定是果断且坚定的——我喜欢所有国际活动中的那句悠扬的 “Mesdames et Messieurs”(女士们、先生们);喜欢塞尚、莫奈不愿细说的画意;喜欢巴黎圣母院里悲恸敲钟的怪人;喜欢环法自行车赛;喜欢戛纳电影节;喜欢在商厦里看到品牌下写着“Paris”(来自巴黎);喜欢法国女人天寒地冻时仍然只着一件风衣露着小腿和脚踝的优雅……这些喜欢是对一种品质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学习法语一定不是通往贵族生活的保证。它带给你的,是思辨的乐趣,是对于自由和独立精神的珍视,是对于细节和美的感知。
在浙江大学学习法语是一段非常难忘的回忆。语言不需要做实验,不需要写报告,我们需要什么?早起看实时转播的新闻,阅读小说和诗,针对社会问题进行辩论,看电影、听音乐,和外国人聊天。一门西方语言包罗的永远不是一个领域,无论教科书、电视机,还是法国人,都是学习的渠道。我再也想不到比这更快乐却更深层的学习方式了。学习法语不是教你一味求异,唯西是崇,相反,它提供给你生活的多重选择,展示了世界的多重面目。在中文、法文的无数次碰撞和选择中,你逐渐变得自在,掌握法语规整严密的语法和读懂中文留白的意蕴,都是教你学会如何将事情做到极致,甚至很多时候比科学更为极致。因为语言一面是看得见,可供归纳的,还有一面是超越规则,依靠想象和情感无限延伸的。学法语会变得浪漫,吸收进去的是字句语法,表达出来的是更灵动的情感。
一门语言打开一片新天地。法语,一门曾经的宫廷使用语,殖民扩充了它的使用疆土,直至五大洲。如今,在外交、法律领域,法语仍是最受偏爱的语言。当你能够自如地使用这门语言时,你便能将自己的“国土”不断向外扩张。
我的朋友们来自欧洲的法国、比利时、瑞士,非洲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卢旺达,北美的加拿大,亚洲的越南。我曾经以为难以逾越的文化鸿沟,都由于我们能够使用同一种语言而消失了大半。接下来,我将继续学习英、法两门外语,以中文为母语,结合一门专长,在世界的舞台上,在国际组织、地域性的组织中做出贡献。道路悠长且艰辛,法语为我铺下了第一块砖,我始终满心感激。
——2010级本科生 许姗姗
专业名称:日语
专业导游:阿莉塔副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日语专业的N个理由
历史悠久,影响力大。本专业始创于1928年设立的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外国语文学系二外日语选修课,作为日语专业试办于1960年,是当时浙江省唯一招收日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研机构,也是全国最早开设日语专业的教研机构之一。1978年正式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99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全国综合大学同行中处于前列,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突显小班教学优势,注重个性培养。实施小班化教学,课堂日语实践机会多。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培养优秀的日语专业人才。
赴日交流活跃,毕业前景广阔。学生在校期间均有赴日交流机会。毕业后赴日深造及国内读研的比例高达60%,毕业生跨专业、跨学科优势明显,能在多种专业领域就读就业。
Q1:日语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日语专业作为外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日语语言文学”学科对应专业,其学习(研究)对象,主要是围绕全面了解日本而设置,以日语语言为基本媒介,包括日本文学、语言学、文化学、中日翻译学、日本国情学等方面的内容。日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日语和英语,还要肩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为此,要研习有关中日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互鉴历史和现状。
Q2:日语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分为六类:①精读类,如基础日语、高级日语等;②听说类,如日语视听说、日语会话等;③翻译类,如口译理论与实践、笔译理论与实践等;④实践类,如日语演讲与辩论、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日语基础写作等;⑤文学·语言类,如日本文学概论、日语语言学概论等;⑥综合类,如日本概况等。
另外,本专业的选修课也具有分门别类的特色,有以下六类:①文学类,如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选读、日本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日本文学专题讨论、日本影视动漫文学、文学理论与批评等;②语言类,如日语语用与语篇、日本语言学专题讨论、第二语言习得、古典日语语法;③高级翻译,如日语同声传译、中日翻译专题等;④文化类,如日本社会与文化等;⑤国别区域,如国际日本学研究、跨文化交际等。
Q3:日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日语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特质:
(1)掌握过硬的基础知识,精通日语专业,学习日本文化精髓中独有的“创新”思维、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高度的敬业精神。
(2)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积极进取,求真务实。
(3)肩负传播中国文化重任的使命感,具备中日文化的深厚底蕴,视野宽广,成为能挑大梁的知日派人才。
Q4:日语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本专业充分利用浙江大学与日本著名高校签订的本科生交换项目,时间为半年至一年不等,合作高校如下: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大阪大学、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庆应义墪大学、筑波大学、静冈大学、福井大学、茨城大学、宇都宫大学等。另外,还可以利用一年两度的暑期和寒假短期交流项目,赴京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进行交流。
Q5:日语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本专业学生知识全面、择业面广。毕业后可从事与日语、英语有关的对外经贸、会计、外事、管理、文秘、教育、旅游、新闻、法律等工作,也可在房地产、跨境电商等领域拓展渠道,还可赴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攻读文、史、经、哲、法、农等学科的硕士学位。
日语专业毕业生历年来就业情况良好,升学以及就业率稳定在100%,就业实绩在国内和省内均处前列。近年,约4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就业,约60%选择考研。国内就业单位主要有日企、进出口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房地产公司、银行、跨境电商企业、学校等,地点多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大中城市。近年随着日本少子化社会结构的变化,直接赴日本就业的人数在逐年增加。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多数两三年后即可成为业务骨干。与此同时,选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选择赴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一流大学以及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Q6:浙江大学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在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人文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复合型日语专业人才”的总目标指引下,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知识和素养: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富有社会责任感,有较强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2)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技能。
(3)通过日常教学加之赴日留学经历,侧重培养具有深厚中日文化底蕴和文学涵养、熟谙日本国情、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熟练掌握运用日语语言的能力和技能的复合型日语高级人才。
(4)在教学上,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实际交流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灌输“有礼、守时、谦虚、公德意识强”等日本文化中的精华。整体办学思路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宽视野、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的日语专业人才。
(5)充分发挥依托浙江大学强大的多学科、跨学科的学习环境优势,注重培养具有实际技能、眼界开阔、适应力强的可塑性人才。鼓励本科生辅修或攻读第二专业,以满足社会对具有多学科交叉以及多门外语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培养从事以日语为主进行全方位交际和研究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日语专业最吸引我的——
在学习日语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敬畏感和尊敬感。“原来日本人的思维、习惯有这么多是我误解了的啊!”不知不觉地,学习日语帮助我打开了视野,能够尝试从日本的角度来看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日语作为一门语言,其背后是日本的思维模式和文化,给我们带来更多种认识世界的可能。我想这是学习日语最大的收获。
——2010级本科生 郭普伦(毕业后赴美攻读教育学硕士)
在文化体验上,日语拥有东方哲学的隽永和时代赋予的活力。用熟悉的汉字窥视扶桑国的严谨和温柔,用朴素的元音解读现代二次元的时尚和萌动,为期一年的日本名校交流将是你深化异文化了解和丰富国际视野的旅程。在职业发展上,日语具备其他小语种无法比拟的广泛适用性。无论是外资金融还是国企行政领域,优秀的日语专业学生都能借助存在感极强的中日经贸和资本,获取不局限于中日双边的丰富的择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平台。不管你是追求恬静悠长的文艺小清新,还是渴望大展宏图的未来经理人,日语无疑将是人文学生通向辉煌的一条风景秀美的捷径。
——2014届本科毕业生 陈俊亦(毕业后赴日工作)
在最青春的年纪里,遇见最美丽的日语。从近乎苛刻的敬语表达里,学会日本的谦虚与礼仪,又从当下的日本文化里,看到日本的极简主义。日语所的老师们有着日本人的温和又带着日本人的严谨,生活上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学术上毫无保留地指导我们。最喜欢的是和老师谈论文,从下午一直谈到晚上,通过老师的点拨,思维得以扩展,从最开始的一点头绪,到观点逐渐丰满,最后形成论文框架,其间是满满的收获和满满的感动。老师们驾驶着日语所这艘大船,带我们驶向东方日本文化的海洋,也带我们驶向国际化的远方。
——2018届本科毕业生 吉倚林(毕业后本校保研攻读日本文学硕士)
在日语所,每个同学的机遇都很多。日语所既有丰富而高端的出国交流项目,也时不时会迎接各种访问团的到来。小到本所的忘年会,大到校长都会出席的校际交流日,乃至更高级别的会议、比赛,你都可以亲身组织并参与其中。
同班同学们的发展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有的同学文学素养深厚,专注于日本文学、文化;有的同学跨专业探索传媒、金融、心理学、法律等各自感兴趣的领域。在日语专业学习从不意味着只关注语言本身,而是帮助你用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这是一个解放思想而使其更自由的过程。听起来或许会有些泛泛而谈,但经历这一切,会使四年后的你惊叹于自己曾经的幼稚,有感于自己的惊人成长。
——2019届本科毕业生 陈沐熙(毕业后推免到复旦大学攻读法学硕士)
专业名称:俄语
专业导游:王永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俄语专业的N个理由
前景广阔。作为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俄语的地位不容小觑。中俄关系在我国外交领域占重要地位,“一带一路”倡议为俄语专业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平台宽厚。依托学校开放的办学理念及学科齐全的优势,浙大俄语专业拥有比专业外语院校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元的选择;多专业的辅修机会、多渠道的出境交流、高端的学术会议、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你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其他专业”复合型人才。
师资雄厚。俄语专业拥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具有高学历、年轻化、创新意识强的特点。教师都是高水平大学毕业的博士,德才兼备,敬岗爱业,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语言能力强,知识面宽,具有很高的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人均科研产出在全国俄语界名列前茅。
教育贴心。实施贴心的小班化教学和个性化设计。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这里师生、校友关系密切,情谊深厚,浙大“俄语家”的每位成员,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Q1:俄语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俄语专业的学习对象除了俄语语言,还要学习俄语国家相关的国情、文学、经贸、传媒等知识。俄语学习过程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博大精深的俄罗斯文学和艺术。如老一辈的鲁迅、瞿秋白、巴金,当代作家王蒙、铁凝等,均深受苏俄文学的影响。鲁迅的译著达300多万字,其中苏俄作品占一半以上。而普希金、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梅耶荷德、塔可夫斯基……这些享誉世界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更让许多读者和观众为之陶醉。在这些作品里,凝聚着对社会、人的生命和宇宙万物深切的关注和深邃的思考,不仅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同我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精神上的对话,还能开启心智,解答人生问题,让我们的内心豁然开朗。
Q2:俄语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俄语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是为“宽、专、交”的复合型人才量身定制的。
“宽”,俄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必修全校性的通识课程外,还有外语大类必修课程:世界文学史、中外文化精粹、外译中国经典原著精读等。在外语类课程方面,俄语专业的学生还要继续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如果英语非常好,也可以选修日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其他语种或英语专业开设的通识课。
“专”,开设了旨在培养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和应用能力的课程,如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与写作、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化、俄语口译等。
“交”,指俄语和其他学科交叉的课程,如俄罗斯大众传媒、旅游俄语、当代俄罗斯社会、经贸俄语实务等。
Q3:俄语专业注重学生哪些素质的培养?
俄语专业以“宽出口”“高素质”为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意识强、国际视野开阔、兼具人文与科学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的俄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俄语人才。
“宽出口”,是指俄语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从事多个领域的工作或继续深造。俄语专业采用小班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对于有研究潜质的学生,通过指导完成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省创”、“国创”等科研训练项目,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培养其科研能力;对有志于毕业后从事其他领域工作的学生,帮助他们合理设计辅修或双学位学习计划,充分利用浙大多学科的宽阔平台,走复合型人才之路。
“高素质”,是指俄语专业的毕业生应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俄语专业历来具有优良的学科传统:踏实、勤奋、勇于创新,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此外,俄语专业将俄罗斯文学艺术和社会文化知识融入语言实践课的教学中,通过举办各类课外活动,既锻炼学生的组织工作能力,又让他们深入了解俄罗斯文化的深厚内涵,接受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此外,俄语专业还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激发学生投身公益事业的热情。
Q4:俄语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2004年及2007年,浙江大学分别与圣彼得堡国立理工大学及莫斯科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2016年,又升格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2007年起,俄语专业所有学生在学期间就都有出国留学的机会,成为外语学院首个实现本科生和硕士生100%留学机会的专业。
近年来,俄语专业还得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每年有两个公派留学的名额。因此,本专业学生除了被派往上述两个签署了校际交流协议的学校,还被公派到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坦波夫国立大学、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等俄罗斯高校留学。公派项目由国家资助国际旅费,免学费,还提供每个月几百美元的生活费。校际交流项目互免学费。此外,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还可以获得俄语专业独有的“白桦林思源基金”资助出国留学。
Q5:俄语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俄语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比例为30%~50%。近年来,我校俄语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校和学科主要有: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校的俄语语言文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复旦大学的国际贸易学;伦敦国王学院的数字文化与社会,哈佛大学的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等。
俄语专业毕业生历年来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达到100%,近年来更是供不应求。外交、金融、贸易、传媒、教育等都需要俄语人才,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更加大了俄语人才的需求。外交部、商务部等各大部委每年都会招收俄语毕业生从事和俄罗斯有关的工作;各大国企和各大民营企业均需不断拓展俄罗斯市场,非常需要俄语专业人才。由于浙大的俄语专业毕业生业务水平高、素质好、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成为各单位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此外,毕业生也可以到私企从事中俄贸易的工作。
在我们的校友中,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兼诗人汪剑钊(1985届)、新华社塔什干分社首席记者董龙江(1993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亮(2000届)、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新闻组制片人杨懿俊(2006届)、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随员李东宁(2012届)等。
Q6:浙江大学俄语专业是新设专业吗?
当然不是!浙大的俄语专业可谓历史悠久,始于1949年9月成立的浙江大学外文系俄文组。浙大是全国“985”高校中较早设立俄语专业的大学之一。多年来,浙大俄语专业为我国经济文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俄语人才。浙大俄语学科的奠基人是20世纪30年代来自拉脱维亚的德梦铁先生(1903—1969),在浙大西迁湄潭期间,她同化学系的王琎教授喜结连理,成就了一段美好的跨国姻缘。至20世纪60年代末,浙大俄语专业师资队伍中一大批中坚力量都出自她的门下。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俄语专业成为国家教委批准的全国首批俄语专业招生的定点单位之一。目前,浙大俄语专业是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校单位,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并在外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接收博士后,在全国俄语界有很大的影响力。
俄语专业最吸引我的——
是缘是情是童真,还是意外;有泪有错有付出,还有忍耐。
如果说最初选择俄语,是因为她本身的美,那么在学习俄语的两年多时间里,俄语对我的意义就逐渐明朗丰满起来:是自己练习变位变格、看起来差不多又差很多的单词时抓耳挠腮的样子;是被这个横跨欧亚大陆国家的绝美自然、人文风光陶醉的样子;是想到各个伟大的“斯基”时的样子;是我们这亲如一家的小集体在俄语所乐呵呵吃盒饭的样子。
我才知道无论我在哪里,俄语不仅仅是吸引我,她已经是我的一部分。
——2013级本科生 林语涵
在我看来,一位优秀的学者和导师,是可以在他人一生中的某一阶段充当“引路人”的角色的。我的导师就是在我20岁出头的年纪里,遇上的难能可贵的一位引路人。在俄语学科,导师们不仅和我们分享自己学术道路上的经验和乐趣,指点我们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更致力于为每位同学打开一扇又一扇窗,将快乐和幸福带给大家。
——2010级本科生(2014级硕士生) 李培
当我第一次踏进这所中国南方第一学府时,我从没想过她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成为我日夜怀念的对象。浙江大学赋予我的太多太多,以致研究生开学两个月来,我每天都会不停止地想念这所学校,想念她所带给我的一切……
作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俄语专业毕业的学生,我在修习俄语专业的同时还选择了法学作为自己的辅修专业,并被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学位。四年来,浙大俄语专业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的学习,更多的则是丰满了整个人的厚度:这里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在高质量小班教学的同时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到俄罗斯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乃至毕业后继续深造;这里有真正如慈母般的导师,在你彷徨无措时给你引航向上的引导,无条件地支持你去做所有你想做的、喜欢做的事,并真正将你当作自己的儿女一般,希望你的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各个领域;这里有遍布五湖四海的师兄师姐,在你需要的时候义不容辞,跋山涉水为你带来温暖和帮助;这里还有陪你一起学、一起疯、一起闹的兄弟姐妹,即使以后天各一方仍初心不忘……所有的这一切只因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浙江大学俄语专业学生”。浙大俄语专业就像是我们在大学里找到的家,四年朝夕相伴已将烙印永存,从此她便融入血液。
——2009级本科生 丁泓序
每当我沉醉于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每当我徜徉在叶赛宁的诗意空间,每当我与俄罗斯的伙伴们快乐互动,我总是心存感念,感念于此生与俄语结缘,感念于多年前在西子湖畔与俄语的那场美丽相遇。
刚开始学习俄语的那段日子漫长而又纠结。不寻常的发音、复杂的语法还有前途未卜的隐忧,总让人轻易就产生退缩的想法。是浙大俄语专业老师们的温暖鼓励与循循善诱,让我们逐渐感知俄语的美妙,让我们不断坚定对未来的信心。不知不觉中,我们爱上了这门语言,也爱上了可敬可亲的老师们。治学严谨、为人谦和,是浙大俄语专业老师的标签。他们对事业全情投入,他们对学生亦师亦友。在他们的培养下,我们掌握了俄语这门利器,也拥有了步入社会的敲门砖。
毕业多年,尽管我们的工作与俄语或远或近,但大学四年的所学所悟一直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以身为浙大俄语人而自豪,我们为与俄语结缘的青春而骄傲。
今天,俄语专业的学生拥有更为光明的未来。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将为我国发展及与俄语国家的关系带来新的机遇。俄语人才必将大有可为。愿有更多的学弟学妹与浙大俄语结缘。有了优秀的你们,浙大俄语专业必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1996级本科生 陈亮
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
专业导游:刘同舫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N个理由
综合实力强大。浙江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始单位之一,首批获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依托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最早由省委宣传部与高校共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本学科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浙江省高校一流学科,学科建设成效明显。
学科特色鲜明。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始终着眼前沿,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思想的基础理论、浙江实践和海外传播”等优势特色学科为方向,形成了经典文本与前沿问题、地方治理与中国之治、中国经验与世界意义、现实批判与理论建构相结合的学科方向群和学科团队,在相互促进、交叉协同的发展中涌现出一批高水平成果。拥有1个教育部研究基地、3个浙江省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培养体系完善。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于202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其意义在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根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打造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完整梯队。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为健全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做好了师资、科研、制度和课程方面的充分准备,筑巢引凤育英才的条件已然成熟,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培养体系虚位以待,一条立足浙大走向世界的新路子向全国学子敞开。
Q1: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味着学会以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元视角来研判世界和把握时代脉搏,并自觉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所构筑的科学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一级学科,与“哲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二级学科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向。通过专业的训练,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培养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Q2: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科核心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导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等。
Q3: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包容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精神、开放的求知平台吸引了一批批海内外学人学子。学生应加强对经典文献的研读,以持之以恒的精神追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应从整体性上认识、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与科学精神,以孜孜以求的价值向往,凝练而成强大的向心力,以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应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在切磋交流中厚积薄发、发展创新,在砥砺中探求新知、关照现实。
本专业学生的精神气质是在信仰之源中汲取力量,在信仰追求的牵引下,在理想之境与现实之道的张力中,探寻人类历史发展的幸福未来。通过立足现实、深耕经典、了解前沿、对话世界,形成展现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风貌和自信的自觉,凝聚共识,致力创新,立志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引领世界文明发展。
Q4: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本专业与世界一流大学有密切的合作交流,教师有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及学术交流的经验。本专业已建立专项对外交流机制,与欧盟签订“Erasmus+”项目协议、与德国锡根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师生互换协议、与美国常青州立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协议等。针对本科生的对外交流项目致力于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经验和人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高度融合,致力于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交流,彰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强大生命力与广泛影响力。
Q5: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有梦想、更受尊敬”的战略导向,积极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新时代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本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境内深造,直接攻读博士生或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二是境外留学,进入境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三是就业,在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各大高校、各级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公务员(选调生)、思政课教师、理论宣传或党建工作者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最吸引我的——
选择乃是当下之人生,而人生则是永恒之选择。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就是选择了通达历史的思想旅程,在路途中将与马克思、恩格斯、巴黎公社社员、布尔什维克党人和南湖红船十三人相会,让个人之命运与人类文明之前途相交汇。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就是选择了通达未来的求真之旅,在与亿兆人民同行的奋斗征程上,让个人之创造融于历史之进步。
——“百人计划”研究员 包大为
我很荣幸能在浙大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半年多的学习中,我探索着真理,收获了友情,遇见了很多很棒的老师和同学。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正是因为这一伟大理论的魅力吸引着我,让我的学习生活与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同频共振,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这一科学理论的永恒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把握人生方向。
——2022级(首届)本科生 沈羽钦
真理的力量足以让灵魂战栗,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非比寻常的吸引力。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选择在光怪陆离的价值观中,坚定地将目光投向一批批心怀苍生的共产主义志士;是选择相信这一高于个体私欲、超越利益得失、揭示剥削实质、擎旗人类解放的真理学说,必将在新时代焕发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亟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惑、去伪存真。生逢其时,愿深入理论学习,探寻真理的时代阐释,赓续前行。
——2022级硕士研究生 蔡安禧
我的本科专业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后来选择转专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我想,也许他们并没有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没有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时代智慧。因为只要以科学的态度走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世界,并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就一定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的真理力量所折服。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课程以后,继续“跟随”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脚步并“继承”人类解放伟大事业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因此我选择了继续攻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学位。大量的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训练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也使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身为一名马院学子,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上“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应该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1级硕博连读生 杨晓彤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导游:程逵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N个理由
发展历史辉煌!国内最早创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莘莘学子遍布海内外,已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驻外国特命全权大使、央企/国企高管、新材料上市公司总裁等大批优秀人才。本科生境外交流率达100%,毕业生境内外读研深造率超70%。
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拥有81位正高、47位副高职称教师,包括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浙江省特级专家、4位教育部长江学者、1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23位“四青”人才等专家,对本科生实行全程导师制倾心指导,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材料领域高素质创新领军人才。
学科实力强劲!拥有8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教平台,入选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在US News、ESI、ARWU等国际材料学科排行榜中均位列全球前20。
Q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学科前沿知识和综合实践技能,学生应掌握各种先进材料的成分组成、制备技术与组织结构和使役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解决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结构材料以及材料微纳加工、材料模拟与计算等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应用工程技术,拥有新材料设计开发、性能优化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Q2: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课程主要面向材料学科国际前沿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要求,所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物理化学基础、材料计算与设计、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材料表征、材料工艺学以及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工艺基础实验、先进材料实验等。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信息材料类、能源材料类、生物医用材料类、结构材料类的22门模块课程,还有纳米结构与材料、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储氢材料等20余门专业选修课程可供学生个性化修读。
Q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衔接理科与工科之间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发挥着从基础科学研究到现代工程应用的贯通式“桥梁”作用,要求学生具备比较均衡的知识结构。高新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表征、性能优化和机理分析需要学生拥有比较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同时,本专业特别重视对外交流和实践创新,因此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外语水平、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Q4: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本专业致力于为每位本科生提供广阔的对外交流平台,与20多所国际顶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本科生全员参与对外交流,定期选拔优秀学生赴世界顶尖高校参与课程修读、暑期科研实习、短期文化交流等活动。本专业已建立的常态化对外交流项目包括:牛津大学暑期科研实习交换生项目、新加坡国立大学暑期科研实习项目、美国名校交流项目(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名校交流项目(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港澳名校交流项目等。此外,本专业学生还可以申请参与校设的对外交流项目。
Q5: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紧紧瞄准材料学科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坚持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并重,重点开展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材料、光电材料、磁性材料、储氢材料、热电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空航天材料、建筑节能材料等研究。据近5年浙江大学就业报告统计数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境内外读研深造率超过70%(其中出境读研深造率约25%);在直接就业的学生中,大多数就职于新材料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有部分学生进入新材料领域的贸易、行业证券分析以及互联网相关企业;本专业毕业研究生则多数进入专业对口的世界500强企业或国(央)企,也有部分在高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最吸引我的——
当初高考时,为了确保能进入心仪已久的西子湖畔的浙江大学,我选择了当时并不热门的材料专业。入学之后,我很快就被材料科学的精彩世界所吸引,沉醉其中,后因学习成绩优异被推荐免试读研,直至博士毕业。在这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材料科学与工程是融合了理科与工科相关知识、既有科学理论又有应用实践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我自己特别喜欢高校中不断探索的自由学术氛围,因而决心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这让我在探究物质未知领域的同时,又能享受成果转化为应用带来的快乐!
——1992级本科生 朱铁军(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材料被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材料科学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既不像纯理论的数理化研究,也不是单纯追求工业化的工程学科,它发挥着理工交叉融通的桥梁作用。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真的非常有意思,让我感受到被赋予了推动历史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也为广大年轻学子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
——2008级本科生 戴兴良(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在本专业免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Nature正刊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入选2014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仅在我经历的短短20年里,人类社会就被新材料极大地改变:更快的处理器,更轻更坚固的飞机等,它们让生活变得更美好。选择材料这个学科,是因为我想用我的一生去研究有趣又有用的课题,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这个时代因为我的工作而被推动,人的生活因为某一种新材料而更便捷、更多彩。本科四年的学习很有意思也很有收获,我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攻读材料学博士,想用我的一生去期待新材料给这个世界催生科技树的更多枝叶。
——2015级本科生 范清源(毕业后赴斯坦福大学读博深造)
材料科学既是基础的科学又是前沿的科学,无论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尖端领域,材料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选择材料,是因为我一直有一个投身国防科技的梦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材料的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我惊叹于晶体的神奇、微结构的绚烂、合金的坚韧等等。如今我正在国防尖端领域从事相关材料性能研究,目睹自己亲手为国铸造的利剑,我觉得深深自豪!
——2015级本科生 张骏(入选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毕业后前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
2006年高考后,怀抱着科技报国的朴素愿望,我在志愿选择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填报了浙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这是因为高中的时候,我常常在新闻媒体上了解到,我国的科技发展有一块硬骨头需要啃,那就是材料科学。
当我走入浙大材料的专业课堂后,我才深深地意识到,材料科学专业的特点是理工贯通,不仅要掌握物理、化学及材料学本身的机理和原理,同时也要对其工程应用有充分的理解和实践。这样的特点给材料科学的学习带来了挑战,但你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和研发成果,亲手应用到各个领域,惠及普罗大众。这对我来说,就是材料科学最大的魅力。
如今,身处在新能源行业,肩负着新能源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看到道路上行驶的众多新能源车都在使用我负责研发的材料,涌上心头的喜悦感和无与伦比的成就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十几年前自己的选择是多么幸运,同时也提醒着我身上肩负着作为浙大材料人、新能源从业者沉甸甸的责任。
——2006级本科生 郝嵘(比亚迪公司材料技术部经理)
专业名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专业导游:李寒莹教授 毛峥伟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N个理由
学科历史悠久。浙江大学于1958年恢复化学系并设立高分子化学专门化,1961年高分子化学专门化方向成为化学学科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我国众多的老一辈高分子科学家如王葆仁院士、冯新德院士、钱人元院士、徐僖院士、杨士林教授、于同隐教授、潘祖仁教授、沈之荃院士和沈家骢院士等均毕业或执教于浙江大学。经60余年发展,浙江大学高分子学科科研实力雄厚,2021年在世界四大权威大学排名榜之一的US News中,位列高分子学科世界第3。
专业实力雄厚。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92年。本专业依托单位为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是我国第一个包含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和聚合反应工程专业的理工结合型学系。本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两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而建,具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高分子材料”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对应的一级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建设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2007年获批成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2021年获批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雄厚。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16人,高层次人才占比高达50%。
Q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这个专业是理工结合型专业,是从有机化学中派生出来的,需要化学合成。但高分子合成之后其加工跟一般的无机材料、金属材料不同,因为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黏弹性。因此高分子涉及合成与加工两方面。
以音箱为例,其转角等地方对材料的要求就很高。从材料的角度来讲,这种地方,我们称之为应力集中——裂开来的地方。鉴于任何液体都有一个黏度,而高分子加工时需弄成熔体状态,其黏度多数时候都很大。让一个黏度很大的液体流到这种转角去,难度很大,一开始通常要给它一个很大的作用力。鉴于高分子是一种长链分子——很多原子串在一起,给高分子一个很大的作用力后,它会像一根线被丢在流动的水中那样被拉长,但此时它处于动力学上的不平衡状态。要回到类似于被丢在地上乱糟糟的团状线团的平衡状态时,高分子就要收缩。在使用过程中,高分子的收缩虽然很慢,肉眼观察不到,但它的收缩会逐步在转角等处产生裂纹,继而开裂。这种过程,一般的材料都不会碰到,但在高分子里就会碰到。
所以高分子内生于化学,表现为材料。
Q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等。其中,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设立了相应的专业核心实验课程。
Q3: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我们专业需要具有不同才能和创新思维的人。高分子用途广泛,生活中到处有高分子,包括饮用水的水处理、医药中部分口服药品外面贴的那张膜、化妆品中的PEG(聚乙二醇)等。所以不能说学这个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什么特质或者说哪类学生特别适合学这个专业,我倒觉得更应该是学生在选择高分子后,能够主动去适应这个体系,发挥自身的特点,不断深入,持之以恒。
当然,对高分子专业来讲,它是一个理工科的专业,通常是理科生来学,这样有比较好的基础。
Q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高分子系贯彻浙江大学“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本科生对外交流项目建设。对外交流项目形式多样,逐步形成以暑期科研项目为主,暑期课程项目、短期访学项目、国际夏令营为辅的对外交流体系;对外合作伙伴遍布世界,如芝加哥大学、拜罗伊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海道大学、九州大学、皇家理工学院等;对外交流项目后续成效显著,如参加2018年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院暑期科研项目的学生全数收到了芝加哥大学研究生录取offer。
Q5: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引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高质量开展学生就业工作。就业率长期处于各院系前列,毕业生遍及境内外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国企央企、国家重点单位以及众多行业龙头企业。
近五年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共有400余名本科生毕业,其中境内外深造率高达 61.6%,直接就业人数占38.4%。境内深造学生分布在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湖大学等重点高校;出境深造学生分布在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排名前100的知名学府;直接就业的学生分布在中国石化、华为、宝洁、巨化、万华化学、金发科技、一汽大众等重点引导单位。
Q6:社会上是否存在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理解误区?
高分子材料从制造、使用、处置和无害化处理的多环节的综合评价的结果来看,是对环境污染最小和能量消耗最少的材料。国内之所以出现所谓的“白色污染”,是因为人们没有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理念和垃圾定点处置的习惯。
高分子即分子量较大的分子,与一般的小分子相比,其分子量往往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这么大的分子量人体的细胞是不能吸收的。虽然很多小分子是有生物毒性的,一旦变成高分子就成为无毒材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所用的腈纶,其单体丙烯腈毒性较大,但是聚合后的腈纶能够用来制作衣物。由于高分子研究的往往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如餐具、衣物、包装用品所用材料,同时蛋白质、淀粉、蔗糖、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只要你做实验规范、保护得当,高分子学科是一门非常安全的实验学科。学习和掌握了高分子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成为你发展事业的方向,还可以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健康和环保。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最吸引我的——
浙大高分子系孕育了众多的人才。他们造就了辉煌的历史,也希望能有更加璀璨的未来。欢迎独一无二的你来到高分子,和优秀的老师、同学一起成长。在这里,我们“聚各路英豪于求是园,合自由单体成高分子”。
——李寒莹 教授
我当初从混合班选择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这个专业,是源于高分子在生命健康领域的神奇作用。我想要用高分子材料来实现疾病治疗和组织再生,造福人类。
了解了更多,才发现高分子是如此丰富多彩!不仅人体中有各种各样的高分子(DNA、蛋白质、多糖),世界也因高分子而绚丽多彩。高分子不仅在生命健康领域起着重要作用,也推动着能源、环境、海洋、航天等众多学科的发展。学习了高分子这个专业,你不仅可以钻研化学、物理的基础问题,也可以成为学科交叉的跨界达人。
——毛峥伟 教授
一开始加入高分子,就被“聚合文化”吸引了。一个个小分子连接在一起成为高分子,从而展现出完全不同于小分子的性质与功能。在浙大高分子系学生会的时光,更让我享受到与身边的“自由单体”们携手构建成“高分子”的幸福感与成就感——高分子节、高分子系博物馆、“立升杯”化学知识挑战赛、“聚合杯”系列体育赛事、职业规划系列讲座、“少儿图书馆”志愿服务等。每一个链节都在这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有的人是交联点,连接起学生会与其他学生组织以及学生会内的不同部门;有的人组成有序而紧密的结晶区,让学生会更有强度、更有力量;有的人有着交替共轭的结构,将电能转换为五彩斑斓的光……也期待有很多的单体聚合到我们的高分子链上,并在这里绽放独一无二的风采!
——2016级本科生 叶星瑶
“聚各路英豪于求是园,合自由单体成高分子”,在高分子系,每个人都能创造无限的可能。从塑料袋到黏合剂,从涤纶服装到橡胶轮胎,高分子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三大两小”的传统高分子到如今各类功能化、新型化、绿色化高分子的蓬勃发展,高分子正一步步实现着蜕变。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高分子材料推动了生物医药、光电、环境、信息技术等诸多行业的发展。新冠疫情时期消耗量巨大的口罩中,熔喷布、无纺布便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柔性有机光伏器件同样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础。时代的发展伴随着对高性能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兴趣所在,收获创造价值的喜悦和满足感!
——2019级本科生 郭金坤
我选择高分子专业,是被高分子神奇的性质和多元的应用场景所吸引的。高分子的学习研究不仅仅是在化学领域,它还能应用于工业合成领域、生物医疗领域、光伏发电领域……高分子有无穷的潜力,有无数种可能。“聚各路英豪于求是园,合自由单体成高分子”,加入高分子,我们将与众多优秀的学者、同学携手,一起探索高分子的奥秘,一起找到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
——2020级本科生 徐奕博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专业导游:医学院 郑树森院士
采用国内首创的“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4+4”医学博士培养模式,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具有多元学科背景和全球竞争力的引领性复合型人才培养。前四年依托竺可桢学院攻读非医学本科专业,厚植多元学科背景;部分优秀学生可进入生物医学专业(八年制特选)班,依托浙江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优质整合教育资源,接受生物医学领域极客精英式人才培养。后四年进入医学博士培养阶段,融汇科研创新与临床能力培育,同时鼓励并资助学生赴海外攻读PHD。毕业后可衔接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
选择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N个理由
底蕴深厚的办学实力。临床医学专业创建于1912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浙江大学是全国首个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试点单位(全国仅两家),同时是教育部、卫生部批准的首批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项目试点高校。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在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A。学科近百年的发展中培养了包括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等在内的大批优秀医学科学家和临床专家。
拔尖创新的培养模式。学院坚持以学生胜任力为中心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在国内率先实施课程整合、“见-实习医生制”、SP(标准化病人)等教育教学改革,推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TBL(Team-Based Learning)等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强化科研创新能力贯通式培养,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相关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卓越不凡的学科典范。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和国家级创新团队2个,近20年获国家级科学研究奖励20项。李兰娟院士团队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取得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和高等教育领域该奖项“零的突破”。
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的交叉融合,是严谨求实与开放创新的碰撞汇聚,是真、善、美的完美显现,更多精彩等你来“浙医”发现……
Q1: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临床医学以“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为目的,因此,同学们除学习“人体”的结构形态、生理过程、病理特征、疾病发生发展等基础医学知识,疾病临床诊断、治疗等临床实践技能,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等大卫生、大健康知识外,还要学习自然科学、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以提升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临床能力、公共卫生素养、职业素养等在内的综合能力,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Q2: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基础医学导论(含人体解剖学)、基础医学各论(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整合课程)、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等。
Q3: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临床医学是一门与生命对话、促进人类健康的学科。巴德年院士曾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给新生的第一堂课”中讲到:医学是科学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是科学与艺术最完美的结合。
如果你立志学医,需要你有“将他人健康系于己身,把别人性命托与我手”的担当和勇气,更要有为全人类的身心健康不懈奋斗的胸怀和决心,需要有一颗人文心、一个科学脑、正确的世界观和一双勤劳手;需要有乐于奉献的热情、耐心、爱心,临危不乱、冷静果敢的自制力,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迅速的决断力。
也许你会担心目前尚未拥有这些优良的素质。为了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浙江大学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体系,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尽早完成医师角色的定位,培养宽泛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素养,教授先进的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训练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注重群体健康知识、人际交流、信息管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只要你通过努力,达到学校的培养要求,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
Q4:临床医学专业有哪些国际化交流项目?
浙江大学医学院立足学生全球竞争力培养,融汇全球教育资源,现已形成开放发展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学院设有国内首个“中—澳联合医学双学士学位项目”,与帝国理工学院合作建立本硕联培项目,并携手剑桥大学、布朗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等全球30多所顶尖大学开展临床实习、暑期交流等项目,为本科生提供近100%海外交流机会;同时也鼓励学生自主申请赴海外一流医学院校进行临床实习。学校和医学院全力支持学生进行海外交流学习,每年可用于海外交流的奖助学金总额约为1000万元。
此外,学院着力构建接轨国际、贯穿全程的英文教学体系,现开设多门海外教师主导的全英文课程,并邀请全球名师参加课程共建或加盟授课,让学生不出校园即可聆听国际名师授课,感受国际前沿的医学进展。
Q5:临床医学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临床医学五年制毕业后,部分同学可通过推荐免试或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在本校或其他医学院校继续深造;临床医学“5+3”一体化培养专业毕业后,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可直接进入各大医院行医;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后,可进入医学院在全国首设的“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该项目与临床医学八年制无缝衔接,实现胜任力导向型的高层次医学引领型人才的培养。
进入工作岗位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同样备受青睐:他们或到国内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科研单位、卫生行政部门从事临床、科研和管理等工作,也可进入互联网+健康产业,响应“健康中国”号召,成为创新创业的弄潮儿。
■ 临床医学专业最吸引我的——
在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上学时,给我们上课的一位外科学老师不仅手术做得好,而且讲课条理清晰,风度翩翩,非常儒雅。我当时就被吸引了,下定决心成为像老师一样的外科医生。毕业后我选择了普外科。做了十年普外科医生后,我感觉普外科范围太广,现代医学术业得有专攻,否则无法做精做好。由于当时肝脏是外科手术的一个禁区,胰腺癌、胆管癌的手术都很难,很多病人都无法实行手术切除,于是我知难而上,1983年读了肝胆胰方向的研究生。博士毕业后,我发现肝胆胰里最有挑战的是肝移植,所以1990—1992年我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做博士后,专门研究肝脏移植。1993年开展了浙江省第一例肝脏移植。经过多年移植的经验积累,我们制定的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得到了国际移植界的认可,并成为国际标准,使更多的肝癌患者可以通过肝移植获得新生;我们率先将人工肝支持系统和肝移植联合应用于救治晚期重型肝炎,率先建立了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技术新规范。我们每年选派一批年轻医生到欧美等国家进行对等的经验交流。以前每个月第四周的周二上午,我们跟美国最大的肝胆胰外科中心——UCLA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中心一起进行疑难病例视频会诊,这体现了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专家平等学习、交流的现况。经过大家20余年的共同奋斗,2016年浙大一院我和李兰娟院士团队的“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2017年我又非常荣幸当选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可以这么说,30年以前,我们是学生,30年以后的今天,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平等而互相尊重地交流。未来我相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号召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为世界一流学科,引领世界潮流。
——郑树森 院士
下笔之前,腹中有万语千言,而真的起笔,却不知从何谈起,生怕自己苍白的表达无法准确地诠释临床医学原本的样子与深刻的内涵。临床医学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专业,究其原因,形形色色,因人而异。于我而言,可以概括为对话生命的神圣感和观尽世音的通透性。医生是与死亡最接近的职业,医生也是与生存最接近的职业,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后体会尤深,无论是把病患从死神手中抢回,还是把新生命从母腹之中捧出,当自己用双手去感受过生命的温度,去触碰人体的每一个角落时,就会真正明白对话生命的神圣意义。同时,医生又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不仅疾病不同,更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状态,亦有不同的就医目的,不同的预期结果,每时每刻,与医生对话的都只是一个人,但久而久之,医生能见到的,就是众生相,是一个世界的样子。而在我看来最艰难也最有魅力的一点,就是如何在理性地做出医疗专业判断的同时感性地结合患者本人的状态和诉求,进而做出临床决策。保持带有感性的清醒,是属于医生这个职业的难能可贵的品质。
正因如此,至今我都不后悔从社会科学转专业来学医。虽然在理论学习阶段课业繁重,在见习实习阶段任务颇多,与其他专业相比吃了更多苦、受了更多累,虽然目前医疗大环境并不十分理想,仍存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改革尚未完成等情况,但始终有一群赤诚善良、满怀热血的人相互扶持着向前进,支持着我们的是情怀,是信念,是热爱,也是相信这个行业的意义与价值,医疗工作者值得也必定会受到更好的对待。在确定转专业学医的时候,我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不是因为它美好我们才选择它,而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它,它才变得美好。我希望自己能在临床工作中始终保持如此的热情,若是有一天这热情终将褪去,那么便希望这一天来得迟一点,再迟一点。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怀着同样的热情加入这一行列,与我们一起对话生命、观尽世音。
——2014级本科生 张馨月
坦白而言,学医纯属巧合,绝非我曾经的梦想。但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我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了医学。谈到学医,我不想用华丽的词藻来讴歌它的神圣性和伟大性,我只希望能表达我的真情实感。
这几年的学医时光真真切切让我发现了我的人生价值。这份价值,在我看来,来自我拥有了呵护自身身心健康、悉心照顾亲人、尊重与关爱他人的利己与利他的能力,也来自在我看到患者恢复健康并且脸上重新洋溢笑容后自己内心油然而生的幸福感。接触医学科研的时光让我领略到了探索生命奥妙的愉悦。在医院见习过程中遇到的一段段感动的故事让我体悟到了人世间的真情与大爱。
这几年,那些恪守医德、兢兢业业、怀着仁爱之心努力挽救患者生命的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在我的周围有许许多多不骄不躁、扎扎实实掌握医学知识的同学们做榜样,天资并不那么聪颖的我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选择了这条路,喜欢看路上的风景,纵使有风雨,我亦将微笑着坚定地向前,为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014级本科生 刘玉芬
一方面,从职业的角度看,医生是一个与“人”本身密切相关的职业,与“人”打交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有太多需要我们学习:基础知识的掌握,临床技能的训练,临床思维的习得,职业素质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医学生的生活注定是充实的。但与“人”打交道更是一件创造价值、充满成就感的事情,拨丝抽茧地逐步明确诊断,病情的逐渐好转和痊愈,来自患者的感谢与真诚的微笑,都会让我们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助人类健康之完美”,这一崇高的愿景,吸引着踏入医学殿堂的我,也敦促着我不断努力。
另一方面,从学科的角度看,临床医学是一个极其迷人的学科。临床医学有其内在创新性,一项项临床研究推动着医学知识的飞速发展,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案层出不穷;临床医学也有外在汇聚性,临床医学与生物、工程、信息等学科密切交叉,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新模式、新材料、新设备。在浙大五年多的学习让我看到了临床医学的与时俱进,也让我明白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专业,需要始终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不断学习。
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也很感谢学校、学院提供的一流平台、一流资源。师长的谆谆教诲,同学的陪伴与帮助,让披荆斩棘的“医”路充满了欢声笑语,生气盎然。
——2017级研究生 葛起伟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导游:顾大强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N个理由
名气大。在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浙江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排名位列世界第21位,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级学科。机械工程的科研实力雄厚,科研经费名列学校前茅,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与产业界联系密切。
师资优。专任教师113人,很多是工程领域中的知名教授和大咖。两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选择本专业就读,可以接触到在本专业领域最前沿从事研究的专家,有利于养成宽阔的视野。
人脉广。110余年办学历程中培养了近三万计的高层次人才,涌现了一批杰出科学家、教育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一大批院友已经成为行业的决策者和领军人物,你在今后的就业、深造时会多次遇到对彼此能力和浙大机械高度信任的院友。
Q1:机械工程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任何现代产业和工程领域都会用到机械,机械工程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为理论基础,研究和解决机械在开发、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其学习对象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业工程、智能制造、智能机电系统。
Q2: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科核心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和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液压与气动、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制造过程和工程、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线性系统与数字控制、产品方法设计、质量管理学、制造系统信息化等。
Q3: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从对学生本身的要求来说,与大多数的工科专业相类似,学生如果对机械装置和系统有兴趣,乐于动手实践,并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较好的数理基础,有空间结构想象能力,会比较适合这个专业。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希望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Q4:机械工程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机械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对外交流,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西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法国巴黎高科等合作开展多类型的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合作开展“世界顶尖大学合作计划”,全方位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期间有100%的出境访学机会。以2019年暑期为例:学院选派约150名本科生赴牛津大学、康奈尔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奥克兰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香港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参加2018—2019学年暑期访学项目。
Q5:机械工程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机械工程的服务领域十分广阔,现代机械工程有五大服务领域:设计制造能量转换机械;设计制造产业机械;设计制造各类服务机械;设计制造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应用的机械等。
本专业的就业面十分宽广,除高等院校工程专业教师、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者外,许多专业人才会在上述五大服务领域中从事设计、制造、技术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常见的职位包括:机械设计工程师、机械制造工程师、新产品研发工程师、设备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供应链工程师等。
根据麦可思2018年发布的数据,本专业毕业生专业满意度为99%,历年一次性就业率约为99%。在就业单位中,75%的企业属于世界500强。深造率达61%。
机械工程专业最吸引我的——
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它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等提供技术和装备。在我看来,这个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既重视理论方法,又强调实际应用。机械工程包含设计与制造两大部分内容,我一直从事“机械设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机械设计”同时也是一门内容丰富的专业基础课,可以说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必要基础。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同学们能从技术的角度理解工业及生活中各类机械的常用原理及设计的一般方法。
——顾大强 教授
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7年的机械时光让我坚信当初的选择,在浙大机械四年的本科专业学习生活,我深深地被机械工程专业浩如烟海的知识所吸引。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收获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机械传统知识,打磨着闪闪发亮的小铜锤,设计着一个个独具匠心的减速器,创造着一代代新式的注射器产品;我们还能够学习到电气、控制、机器人、计算机、材料、生物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在许许多多的比赛科研项目中锻炼自己。我们用着一台台高速的数控机床,用代码将设计好的零件制造出来;我们看着一台台3D打印机,一层层材料的叠加最终变化成了一个个可爱的模型,甚至还会有生物模型;我们操控着一个个机器人,茶道的经典、刺绣的再现,让冷冰冰的机器活灵活现。
——2016级本科生 陈熠钧
机械工程专业一直是我选择专业的首选,作为我从小热爱的学科和专业,机械为我们构建了缤纷绚烂的世界,从小小的螺丝钉、齿轮,到灵动的机器人,再到举重若轻的起重机和盾构机等工程机械,机械工程充满了“理”,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它是恒定并且井然有序的。这一点在我步入大学后感受尤为深刻,本科阶段的学习,每一次苦思构建复杂的空间结构,每一次挑灯夜战绘制模型图,每一次的不断打磨和精益求精,都让我对机械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
我相信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机械工程会散发勃勃生机,不断推陈出新。
——2018级本科生 胡哲哉
专业名称:自动化(电气)
专业导游:徐文渊教授 包哲静副教授 郑荣濠副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自动化(电气)专业的N个理由
历史悠久,底蕴丰富。自动化(电气)专业于1953年筹建,1954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是我国最早创建的5个自动化专业之一,也是浙江大学在自动化领域的第一个专业,“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及“工业自动化”成为国家1981年首批确认的硕士点和博士点,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是我国自动化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学科交叉,多重选择。电气工程学院坐拥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有浓郁的学科交叉氛围,来自三个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的同学可以便捷地组队开展科研训练或者学科竞赛。自动化(电气)专业方向多样,既有与电力行业密切相关的研究方向,也有如机器人、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前沿方向,在这里你可以拥有多重选择的空间。
特色鲜明,成绩卓著。自动化(电气)在本科教学的各个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多门,出版教材近30部,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另外,浙江大学“智能车大赛培训基地”位于自动化(电气)学科,从2006年开始至今,浙江大学参赛队参加了多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分赛区比赛和全国总决赛,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已累计获得1项全国赛特等奖、17项全国赛一等奖,通过智能车大赛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
Q1:自动化(电气)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自动化专业是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对各种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与管理进行研究,以实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自动化,具有软件与硬件结合、弱电与强电结合、信息与能量结合、装置与系统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管理与工程结合的鲜明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也是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急需的专业之一。
自动化不仅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与部分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更加方便、高效、省心、省力;而且可以完成只靠人类自身所无法完成的许多精密、复杂的工作,如通过载人航天器翱翔太空、“九天揽月”,借助无人潜水器探测深海,利用机器人处理危险品、爆炸物、核废料,利用人造卫星实现全球通信等。可见,自动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医疗、航空航天、服务业和家庭等各个领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电气)专业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物联网与信息安全、图像处理与信息融合、人工智能系统与应用、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海洋监测与工程、智能交通系统与控制等。
Q2:自动化(电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自动化(电气)是一门典型的学科综合与交叉的专业,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通过控制、信息、网络、协同、优化、智能,为物质文明创造新价值。具体来说,就是针对物理实体空间(工业、能源、交通、环境、航空航天、国防、海洋、农业等)的问题,运用信息虚拟空间(计算机硬件、信息、网络、算法、模型等)的先进技术和方法,解决物理对象的传、测、控、稳、准、快、变、优难题。
根据自动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科的核心课程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工科、信息大类的基础课,包含数、理、电、信息的基础课,如微积分、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电路与模拟技术、计算机基础等;二是专业基础课,包含信号分析与处理、自动控制理论、嵌入式系统、现代控制理论、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运动控制、机器人建模与控制等;三是专业拓展课,包含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类、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类、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类、物联网与信息安全类。
Q3:自动化(电气)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最大的特色是以系统和反馈思想为基础,以控制理论为指导,通过软件与硬件技术,实现社会、生产等应用领域的自动化、便利化和智能化。它不仅需要掌握硬件电路分析与设计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相当的软件编程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和逻辑思维。同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仅凭个人能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团队的分工与合作,所以投身工程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团队协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为此,自动化(电气)专业在学生培养上将注重基础、突出应用,强调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Q4:自动化(电气)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浙江大学大力推进国际化建设与本科生对外交流,以学位联合培养、短期访学、科研实习、国际学术会议、毕业设计、国际竞赛等多种形式实现境内外本科学生互访交流。针对学业优秀、有意出境深造的学生,学院、学科设计了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高校的暑期科研实习、夏令营、毕业设计、学位联合培养等项目;重点拓展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地区的短期访学项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Q5:自动化(电气)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自动化(电气)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能从事自动化装备研制、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与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非常宽广,能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电气工程、生物工程、通信、计算机、电子商务、交通、金融等行业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科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决策工作。中国航天科技、中国电科、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网易、通用电气、罗克韦尔、ABB、飞利浦、国家电网、中国南方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石化、中石油、宝钢等世界500强企业,都是学生就业的选择单位。
本专业每年有65%左右的毕业生选择出境或在境内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境内读研的学校包括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85”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出境深造的学校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卡内基梅隆大学、南加州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佛罗里达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等世界100强高校。
自动化(电气)专业最吸引我的——
大家都听过“懒人推动世界进步”。什么是懒人?是想偷懒,但是脑筋不懒的人,是想让机器帮着人偷懒并提高效率的人。所以推动世界进步就是自动化的使命——让机器自动完成工作并将人解放出来,去做更有意义和意思的事情。自动化可以运用到方方面面:①生产线,用计算机来控制生产流水线,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至少60倍。②机器人,现在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帮你扫地或者陪你打乒乓球;将来的机器人可以帮你端茶倒水、洗衣做饭等等。③自动驾驶,不管是无人机还是自动驾驶车辆都离不开自动控制。此外,还有很多领域可以用到自动控制。浙大的自动化(电气)专业,让你不但可以接触到硬件,还可以学习软件编程,甚至还可以让你圆一个黑客梦,我们有物联网网络攻防战队。自动化毕业的你就是一个工科小达人,既可以加入高科技互联网公司,还可以去智能制造的前沿公司。
——徐文渊 教授
自动化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通过对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知识的学习,能够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在学习方面,我们需要学习软、硬件两方面的知识,同学们能够自由寻找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能。有的同学在软件编程方面有兴趣,获得了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奖牌;有的同学对硬件设计有兴趣,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证明了自己。这样宽口径的学习,能够让我们适应各个领域的挑战。
在科研项目方面,每个实验室都有许多与工业、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都十分有趣,能够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因此,在每年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省创”、“国创”等项目中,自动化总是硕果累累。
——2010级本科生 林轶秋
时光荏苒,转眼间大学四年本科就要过去了,想起选择专业的那一刻犹如就发生在昨日一样,记忆犹新。
当初选择自动化专业,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它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
第二,自动化专业课程覆盖面广。选择自动化专业就等于培养自己的全面发展才能,不但可以在软件方面学习编程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专业知识,还能在硬件方面学习微机、嵌入式、DSP、FPGA以及各种复杂电路的原理。所以,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可谓是科技行业中的全能战士。
第三,自动化是一个让人可以带着浓厚兴趣去学习的专业。你总能从众多各具特色的学科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深入研究、有所作为。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内容里,大到可以设计整个系统的结构,小到能够研究机器人的焊缝识别,更可以通过编程让系统按照我们的意愿进行工作。可以说,自动化专业的精髓无孔不入。
自动化专业相对于其他工科专业来说,就好像人体内流通的血液,它贯穿着整个身体,协调着各个器官,支撑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在当今科技领域内,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性不可替代,自动化必定是今后科技发展的趋势,必然会有美好广大的前景。
——2015级硕士生 欧晨曦
自动化专业的美妙之处在于让我们可以驱动远超自身的力量。当我用PID理论控制小车在赛场上跑出优美的轨迹时,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知识就是力量”。你可以用几个简单的数学公式让一辆小车在赛道上竞速;你可以用控制理论驱使成百上千架无人机自主编队飞行;甚至,你可以用学到的环境感知与决策规划技术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钢铁侠!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我们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空间探索、能源调度等前沿领域具有众多的职业选择和机会。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学习为我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以及扎实的硬件和编程能力。在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从最基础的电路和单片机实验开始,学习如何用电子元器件搭建一个多功能闹铃;与队友一起设计搭建自己的机器人,在智能车的赛场上与其他队伍竞速;参与SRTP和课程设计等科研训练项目,接触到机器人控制、多智能体规划等前沿课题。在四年本科学习中,自动化专业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实验设计、编程调试和展示交流的锻炼机会,以及到相关企业实习和境外高校交流的机会。这些专业训练将把我们磨砺成基础扎实,能力全面,具有系统思维与开阔技术视野的专业人才。
随着智慧工厂的发展和自动驾驶汽车等消费产品的普及,自动化技术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社会生产生活的自动化,还将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我相信,在自动化专业的培养下,我们将在当下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大有可为。
——2019级硕士生 白若飞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导游:辛焕海教授 郑太英副教授 耿光超副教授
选择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N个理由
国家需求,时代召唤。我国政府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预计到2050年,我国能源发展将实现“两个50%”,即能源清洁化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50%、电气化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超过50%。目前,我们国家在特高压输电、高铁装备等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技术支撑。未来的三十年中,“再电气化”+“新能源”,将是我们国家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选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将拥有广阔的就业发展前景。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始建于1920年,是我国创建最早的电机系之一。历经抗战,举系西迁,重回杭州,励精图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机与电器”成为国家首批确认的博士点和硕士点,专业所属的学科是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和“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家国情怀,科技报国。专业在历史沿革过程中始终心系国家重大需求,成功研发世界首台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为我国自制大型发电机铺平了道路;率先开展直流输电技术研究,为我国1987年建成与顺利投产的第一条±100kV舟山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奠定坚实基础,并在引领我国直流输电事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奖项;提供核心动力组件,有力保障我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重要任务;研发国内首台用于高铁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为我国电气化交通事业提供持续动力。
国际视野,产学互动。通过境外访学、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已建立全方位的本科生对外交流体系。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建了包括两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内的联合实验室,积极推行“卓越工程师”“爱迪生班”等特殊培养模式。
大家云集,英才辈出。师资队伍中既有我国两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也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电气工程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导者为目标,培养的历届毕业生中有17位成为我国两院院士,建系以来累计培养1万余名电气工程高级人才,为学院、学校赢得良好声誉。近3年来,毕业学生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的比例在70%以上。
Q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自然界中一次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等)总量的近70%转换成了电能,各行各业、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就是“电”。从电能在发电厂的产生、在变电站及换流站中的变换、在电力网中的传输到在用户侧的使用与控制等都是我们专业的研究对象,涉及了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我们专业含两个方向:一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电能在生产、变换及传输、分配过程中的高压技术、电力系统暂稳态分析及安全与经济控制技术、设备运行监控与状态诊断技术、继电保护技术等;二是新能源发电、电气化交通、 机器人、高端装备等领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主要研究各种高品质电机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高效高精智能运行控制策略。
Q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科核心课程除工程电磁场与波、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方法等课程外,还有两组模块课,分别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模块(包括电力系统暂态分析、高电压技术、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与电机系统及其控制模块(包括电机控制、现代电机CAD技术、电机系统建模与分析)。
Q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电力系统是工业上最大、最复杂的系统,电力供应及控制涉及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做这些工作首先需要有全局观,具备团队精神,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另外,我们专业的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网、用户侧、电机驱动系统都属强电,电压高、电流大,如电力系统中特高压输电线的电压就高达百万伏,这些强电系统是通过弱电(计算机、电子装置等)来控制的,因此胆大心细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当然,科技工作者、工程师通常应具备的素质也是必需的。
Q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哪些对外交流项目?
结合专业实际,以学位联合培养、短期访学、科研实习、国际学术会议、毕业设计、国际竞赛等多种形式派本科生出境交流。专门为学业优秀、有意出境深造的学生打造英国、美国、法国、荷兰等发达国家高校的暑期科研实习、夏令营、毕业设计、“3+2”学位联合培养等项目;重点拓展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地区的短期访学项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Q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深造与就业前景怎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近3年每年都有大约7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境内或出境读研、读博。本专业就业面非常广,除了一部分毕业生会选择进入电力系统工作,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各级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等,还有一部分会进入工业电气、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机器人控制等众多行业,从事与电气设备、电机系统相关的研发设计、系统运行以及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如华为、西门子、ABB、GE、中国中车等。
Q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具备怎样的竞争力?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做事思维开阔。一方面,专业课程从电力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的建模、分析、运行、控制等多个角度精心设置,学生通过系统性学习能打下扎实完备的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有效应对未来职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另一方面,学生能通过多类科研训练(如SRTP、本科生实践项目计划等)锻炼认知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结合电气工程实际需求探究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内涵和发展前景,以兴趣为导向提升自身知识储备、锻炼发散型思维,为成长为知识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吸引我的——
我们经常看到的电机在外表上并不起眼,实际上电机本身、驱动系统是非常奇妙的。比如说,电机的功率大至上百万千瓦,小的不到一瓦;电机的运动可以是旋转的,也可以是直线运动;电机的转速可高达每分钟十多万转,也可慢到好几天才转一转。这里面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创新。获得国家发明、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是我们专业老师发明的,神舟飞船及舱外服生命保障系统的动力组件是我们研制的,航母的电磁弹射装置也是我们关注的工作,工业设备、高铁、电动汽车、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等都离不开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潘再平 教授
我们学院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创新创业、项目合作等,同时开放了许多资源与平台供我们自主探索。因此,电气学院总是人才辈出,学术氛围浓郁。
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行列,并且一直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受更多的新技术,从而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持续赋能,包括当下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先技术。因此,学院也一直鼓励学生去了解当下最先进的技术,能够将本专业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实现创新。
我在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综合能源系统”,它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融合冷、热、气等多种能源的一体化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研究过程还涉及物联网、能源利用、系统研发等多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对电力系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多的角度去看待电力系统的发展。相较于本科阶段的学习,我在硕士期间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个人能力都有了更大的提升。
——2016级硕士生 徐航
我本科时选择电气工程专业看中的是它无限的可能性,即新能源发电、机器人控制、电力系统、电机设计甚至嵌入式开发等热门领域都与它相关。在本专业的学习中,我接触到了数学、物理、电路、单片机、电磁场、电机控制、电机设计、电力系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认知。最终,我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在电机控制方向上,因此,我选择了直攻博士生,从事风力发电领域双馈电机高性能控制方向的研究。
电气工程专业人才济济,十步之泽,必有香草。一方面,我们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课程考核难,平均绩点高,深造压力大;另一方面,正是这些竞争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脚踏实地,不懈学习。同时专业内有很多志同道合并且能力出众的同学,大家可以一起参加科研训练与学科竞赛,收获奖项,收获友谊。
学院十分重视对本科生的培养,在学生培养上提出了很多创新方案,比如本科生导师制和爱迪生实验班。我曾经在爱迪生实验班学习,这个班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同时开放很多资源供我们自主探索,让我们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动手实践充分结合起来。
——2019级直博生 赵琛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浙江大学本科招生采用浙江大学(国标码10335)和浙江大学医学院(国标码19335)两个代码招生,分别编制计划和录取。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浙江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名称为浙江大学,学校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上级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学层次及类型为全日制公办本科。
第三条 我校培养的本科生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浙江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达到外方合作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同时由外方合作学校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第四条 浙江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将全面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接受纪检监察机构、考生、家长、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综合衡量考生德、智、体、美、劳,择优录取。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浙江大学成立本科招生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对本科招生的民主监督和管理作用。设立本科招生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本科招生政策,研究、决定本科招生重大事宜。
第六条 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作为浙江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常设机构,在本科招生工作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和完成本科招生日常工作。
第七条 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根据需要组建并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工作组。各招生工作组负责学校在该考区的招生宣传和咨询工作,并协助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进行录取工作。
第八条 浙江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在学校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九条 浙江大学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和教育部的统筹安排下,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遵循公平性、科学性、稳定性、灵活性,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以生源质量为先导,兼顾地区平衡等原则,确定来源计划的编制办法。浙江大学本科分省招生计划由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社会发布。
第十条 为服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充分发扬中西方高水平高等教育优势,浙江大学在浙江海宁设立国际校区,目前开展本科招生的为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和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两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其中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的招生专业为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学,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的招生专业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土木工程。学生学习地点为海宁国际校区。国际校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学校其他专业之间不能互相转专业。
第十一条 根据医药类考生报考特点,浙江大学医学院、药学院和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所属的医学试验班类、预防医学、药学类、生物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等,以浙江大学医学院(国标码19335)实施单独录取,实行单独招生代码,单列招生计划,单独形成调档分数线。
第十二条 浙江大学将不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1%作为预留计划,预留计划的使用坚持公平公正、集体决策、质量优先的原则,预留计划主要用于调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考上线生源不平衡等录取问题。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三条 浙江大学按照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体育类分类录取考生,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执行其相关规定。
第十四条 浙江大学录取时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5%。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20%。内蒙古自治区按分数优先原则(分数清)进行录取。
第十五条 浙江大学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分专业或分大类招生计划数,按投档成绩择优录取,不设专业间分数级差。投档成绩相同时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同分排序规则进行排序录取,无同分排序规则的批次参照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普通批次排序规则执行。
第十六条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各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加分投档。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不适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
第十七条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当第一志愿考生生源数不足时,浙江大学可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按照投档成绩择优录取。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也将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仍不足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充足的省份完成招生计划。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不招收无志愿考生。
第十八条 对保送生、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等特殊类招生项目的考生,依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浙江大学当年相应各类招生简章有关规定进行录取。
第十九条 浙江大学录取的学生在入学一年内确认主修专业。在本科教学中,专业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双语或全外文课程一般使用英语教材和英语教学,非英语语种的考生应慎重填报志愿。
第二十条 浙江大学在招生录取中不设男女比例限制。
第二十一条 浙江大学对学生的体检要求按照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录取的考生在入学三个月内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复查,经复查发现不符合招生条件或违规的考生,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十三条 为服务和支撑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浙江大学在舟山设立校区,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2个专业的学生前两年在紫金港校区学习,后两年在舟山校区学习。
第二十四条 我校与有关省级招办协商安排非通用语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在提前批次录取,具体以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为准。提前批次录取的学生,主修专业确认及转专业范围仅限于提前批次的相关专业。
第二十五条 根据浙江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主修专业确认到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6个专业的浙江籍学生将免交学费。
第五章 收费标准
第二十六条 浙江大学按照国家规定和浙江省发改委核准标准,实行学分制收费。学费由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组成,每学年先按学年制收费标准进行预收,学年末按所修学分结算,毕业前进行学费总结算。工科类、医学类专业6000元/人∙学年;艺术类专业9000元/人∙学年;农林类专业5500元/人∙学年;其他专业5300元/人∙学年。软件工程专业第三学年16000元/人∙学年,第四学年10000元/人∙学年。竺可桢学院混合班按工科类专业收费,第一至第二学年6000元/人∙学年,后两年按学生主修专业学费标准执行。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前四年按本科阶段学费标准收费,后四年按照当年(入学后第五年)博士生学费标准收取。
以下专业学费标准将在上述相应标准基础上上浮15%: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工业设计、电子信息工程、临床医学(8年制)、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等。
海宁国际校区所有专业按照国家规定和浙江省发改委核准标准,实行学年制收费,学费标准:16万元/人∙学年。
第二十七条 浙江大学学生公寓(除海宁国际校区外)住宿费:不超过1600元/人∙学年。
海宁国际校区公寓依据房型收取住宿费,收费标准分别为:8000元/人∙学年、9000元/人∙学年、10000元/人∙学年。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坚持以生为本,打造精准的资助工作体系,提供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方式的经济资助,重点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为学校资助对象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保障。
第二十九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遇教育部及相关省份高考招生政策调整,浙江大学将做相应调整并另行公布。
第三十条 浙江大学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外的任何费用。任何以“浙江大学”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三十一条 咨询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1A-126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310058
咨询电话:86-571-87951001 86-571-87951006
传真号码:86-571-88981979
咨询邮箱:zsc@zju.edu.cn
监督举报邮箱:zsjd@zju.edu.cn
浙江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zdzsc.zju.edu.cn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由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
1.招生专业范围。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艺术学”门类下设各专业,以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和专科专业“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下设各专业和“民族文化艺术类”“广播影视类”等部分专业,统称为艺术类专业。艺术类专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不组织专业考试的专业,包括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一类是可组织专业考试的专业,包括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戏曲类等,有关高校也可根据人才培养实际不对考生专业考试成绩提出要求。
艺术类本科专业一般不得设专业方向。对因培养工作需要,确需在考试招生环节加以区分的,有关高校可设立招考方向(专业后加括号注明),如舞蹈表演(民族舞方向)。本科专业目录中已有的专业门类或专业类或专业名称、与本专业选拔和培养无合理相关性的名称、改变本专业所在类别属性的名称(如体育运动项目方向)、具有管理类专业属性的名称等不得作为招考方向。各地要按照有关要求统一规范属地职业教育本专科层次艺术类专业范围。
2.招生计划。高校应紧密结合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求,找准办学定位,综合考虑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毕业生就业状况等,优化艺术类专业结构,合理安排招生计划。对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应调减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除组织省际联考的戏曲类专业和少数经批准组织校考的专业不编制分省计划外,其他艺术类专业均须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高校设立招考方向的艺术类专业,须编制各招考方向的分省招生计划。
3.考试办法。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省级统考(含省际联考)和高校校考。省级统考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独立或联合组织实施,高校校考由招生院校组织实施。2024年起,各省(区、市)省级统考对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科类基本实现全覆盖,戏曲类实行省际联考。对于考试组织确有困难的个别科类,有关省份可通过省际间联合组织或“考评分离”等方式实施。
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按照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有关工作规范,结合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合理设置省级统考科类和考试科目,优化完善省级统考考试内容、考务组织和评价机制,切实提高省级统考水平质量。积极推动省级统考数字化转型。科学划定省级统考合格线,及时向有关高校提供各科类考试科目成绩及分布等信息,满足不同层次、类别高校选拔工作需要。省级统考的组考、成绩发布等工作原则上在2024年2月底前完成。高校要在向社会公布的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办法中明确考生须参加所在地省级统考的科类,并按要求及时报送本年度招生专业、科类对照信息。原则上高校同一艺术类专业应对应一个省级统考科类要求,且在各招生省份保持一致。
高校校考专业考试招生办法经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送教育部。有关高校要合理安排校考时间,不得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统考时间等安排冲突。校考工作应在学校所在地组织,不得跨省设置考点。采取提交作品或线上考试等方式的,要在考前对考生设备条件、应考环境进行全面检查,并在考中采取“双机位”(分别录制考生和考试场景)、“防缩屏”(防止缩小考试屏幕查看资料)、“防编辑”(防止编辑原始录制视频)、“防对口型”(随机加入对话程序防止播放录音“对口型”)等措施,防范作弊行为。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参加现场校考人数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数的6—8倍。严格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办法,在对应科类省级统考成绩合格并达到校考要求的考生范围内择优确定校考合格生源,校考合格证发放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校考专业招生计划数的4倍。
4.招生办法。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行以统一高考为基础、省级统考为主体,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1)高校不使用专业考试成绩的专业,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2)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均达到所在省(区、市)艺术类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其中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具体投档录取办法由各省(区、市)确定。
各省(区、市)应根据不同艺术专业人才选拔培养需求,因地制宜、分类划定、稳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其中,艺术类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原则上不低于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5%;在仅保留一个普通本科批次的省份,原则上不低于合并后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5%;舞蹈类和戏曲类专业、表(导)演类的表演专业、音乐类的音乐表演专业可适当降低要求。艺术类高职(专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普通高职(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0%。录取期间,各省(区、市)不得为了完成招生计划而降低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
(3)少数组织校考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普通类专业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省级统考成绩合格且达到学校划定的成绩要求基础上,依据考生志愿、校考成绩择优录取。鼓励校考高校结合专业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
对于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校可探索制定高考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办法。破格录取办法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并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提前在学校考试招生办法中向社会公布。破格录取考生名单须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报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委核准后在学校招生网站公示。
(4)实行省际联考的高校戏曲类专业使用省际联考成绩作为考生专业考试成绩。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戏曲类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依据考生志愿和省际联考成绩择优录取。
5.投档模式。各省(区、市)要合理制定艺术类专业投档录取办法,积极推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增加高校和考生的双向选择机会,提高考生志愿匹配率和满意度,更好地满足高校艺术人才选拔需求。使用专业考试成绩的艺术类专业录取工作安排在各省(区、市)相应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批次开始前进行,相关办法由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前向社会公布。不使用专业考试成绩的艺术类专业录取工作原则上安排在各省(区、市)相应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批次录取并执行相应批次录取规则。
6.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的非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非艺术类专业不得执行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对于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的艺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风景园林、文化产业管理等4个非艺术类本科专业,须编制分省分专业计划,安排在普通类专业批次录取。高校如对考生有艺术专业基础要求,须提前告知考生应参加的省级统考对应科类及录取要求,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不得低于本校非艺术类专业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7.其他。使用专业考试成绩录取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入校后不得转入不使用专业考试成绩招生的艺术类专业。高职(专科)相关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办法由各省(区、市)参照上述要求制订。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
1.招生工作定位。各省级招委负责指导、监督属地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以下简称运动队)招生工作。有关高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体育总局有关工作部署,进一步明晰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工作定位,在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范围内,按照教育部评估确定的项目,结合学校实际,根据本校运动队建设规划,确定运动队招生项目和招生计划。对于不具备相关师资、设备、场地等组队条件、退队率超过20%的高校,和非奥运会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未设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生源严重不足且连续两年录取数为零的相关项目,不再安排运动队招生。本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已涉及的运动项目,原则上不安排运动队招生。要大力加强从在校生中选拔培养运动队成员。
2.招生计划。高校要遵循运动队建设和发展规律,聘请有关体育领域专家,研究制订本校运动队建设规划及招生需求,在教育部核准的运动项目范围内,合理安排运动队各项目(分性别、分位置或小项)招生计划,其中集体项目每年招生人数不得超过该项目赛事规定的一方最多同时上场人数(如排球项目男女队每校每年最多各招6人),足球项目可结合学校建队需要按有关工作程序申请适当放宽。运动队招生计划公布后,高校不得擅自调整招生计划。因专业测试合格生源不足等确需调整项目(分性别、分位置或小项)招生计划的,须在考试招生办法中明确调整原则。高校运动队年度招生计划原则上控制在学校上一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以内。
3.报名及资格审核。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者方可报考高校运动队。2027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且近三年在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前八名者方可以报考高校运动队。高校可根据本校建队实际细化确定认可的比赛、名次、主力上场队员标准等,并向社会公布。运动队的招生对象不限年龄。
报考运动队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体育总局指定的方式(详细报名信息见“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或“体教联盟APP”),申请有关高校运动队招生项目并参加对应项目专业测试。
高校要加强考生报考资格审核,健全资格审核工作责任制,重点加强对考生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核验。通过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系统进行逐一比对,对发现疑似有问题的证书,商请相关体育部门予以进一步核查。考生所持本人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中的运动项目应与报考高校的运动项目一致(原则上运动小项也应对应一致,田径项目须严格对应)。
4.体育测试。所有项目专业测试全部实施全国统考,与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的体育专项考试统一组织,统一采用体育总局相关体育专项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高校不得再组织相关项目的校考,不得以文化测试、体能测试、资格审查等名义变相组织校考和提前筛选。
高校应面向广大考生开展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可联系体育总局开展兴奋剂检查工作。体育专业测试之前,应与考生签订《反兴奋剂承诺书》。拒不签订承诺书或拒绝接受兴奋剂检查的考生,视为主动放弃考试资格。兴奋剂违规的考生,视为考试作弊,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2024年起,高水平运动队考生文化考试成绩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高校要按照本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合理确定本校高水平运动队录取考生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关文件规定的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普通类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普通类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80%。
对于体育专业成绩突出、具有特殊培养潜质的考生,高校可探索建立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机制。破格录取办法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并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提前在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办法中向社会公布。破格录取考生名单须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报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委核准后在学校招生网站进行公示。
6.招生录取程序。高校运动队考试招生办法要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高考前,高校根据全国体育专业测试成绩分布情况提出本校相关项目专业合格成绩要求,结合报名资格审核结果、体育单招录取结果和招生计划,确定并公示本校专业考试合格名单,明确相应考生的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报名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高考成绩公布后、志愿填报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相关高校提供合格考生的高考文化成绩,高校在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录取要求的合格考生范围内,依据体育专业测试成绩,择优确定入围考生名单并按规定公示。入围考生人数不得超过学校运动队招生计划数。入围考生按照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工作安排填报运动队志愿,投档录取工作安排在相应普通本科批次开始前进行。高校按照公布的录取规则,根据入围考生填报的志愿和体育专业测试成绩择优录取。
在录取考生中,高考文化课成绩不低于高校相关专业在生源省份录取分数线下20分的考生,可录取至对应的普通专业;其余考生限定录取至体育学类专业。高校应在普通本科批次录取结束前确定考生录取专业。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表示,主题教育中,浙江大学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浙江大学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同党中央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安排、一体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带着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下一阶段,将着力打造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在基础学科跃升、交叉学科突破、新兴学科建设等方面研究布局,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聚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浙江大学形成了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等13个战略性课题,围绕贯通培养、科教协同等重大问题和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梳理出近700个调研题目。
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生漆振霆说,我们想做科研的话去哪里找、跟谁做、做什么,这样的方向,有像问卷这样一个渠道的话,学校可能可以更多地了解到我们学生的一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