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于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隶属于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成为“211工程”建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湖北三峡学院是由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于1996年合并而成。
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23年,1978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是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开始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1998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面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60余个国家(地区)招生,在全国全面进入一本招生。
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具有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生、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生(CSC)、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资格以及免试招收香港、台湾地区学生资格。
学校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8年,学校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学科被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目前,三峡大学已发展成为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综合性大学。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十二五”期间获批1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十三五”期间获批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十四五”期间获批4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有法律、教育、工商管理、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能源动力、临床医学等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共有22个学院,85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有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5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10个;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9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1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6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套),省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省级试点学院2个,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396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552人。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86人,其中教授320人,副教授66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3人;有博士生导师172人,硕士生导师 2432人;拥有全学科的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获批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专家200余人。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及21位院士在内的200余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学校是“湖北人才工作十强高校”。
【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有各类教学实验(实训)中心2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5.36万余台,设备总值达8.84亿元。建有259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98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5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9万种,中外文数据库60余个,各类数字资源60TB。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全国66所本科院校信息化试点单位之一,建有覆盖全校的有线无线一体化双万兆校园网,具有云服务能力的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达30P(FP16)的先进计算中心,先后获得“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20年突出贡献奖”“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试点项目”,先后有6个建设成果入选国家、湖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优秀案例。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立“素质高、能力强、专业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全面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实施教改工程、创新创业工程,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5年来,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28%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是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近3年来,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可喜成绩,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励4023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070项;在文化艺术、创新创业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或表彰中获国家级奖励52项、省部级奖励80项。
【科学研究】
学校获批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三峡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三峡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型石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新能源微电网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建有防灾减灾、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梯级水电站运行与控制、水电工程智能视觉监测、肿瘤微循环与免疫治疗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水电站仿真和岩土工程研究中心2个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肿瘤)科研三级实验室、湖北省发改委储能新材料工程实验室、智慧能源技术湖北工程研究中心、石墨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水泥基生态修复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有地质灾害防治、建筑质量检测装备、微电网、输电线路、弱磁探测、农田环境监测、生物酵素、特色植物繁育、食品胶体、类固醇药物及衍生物清洁生产等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三峡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水库移民研究中心、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影视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5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三峡智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有新型石墨材料、柑橘生物保鲜与防治、有机缓释肥、微电机、智能气泡水位计等12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近年来,学校与企业共建湖北省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有生物技术中心、宜昌区域非金属功能材料研发及综合服务中心等160多个校级科研机构。学校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监理、评估甲级资质,水利行业工程设计、电力行业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及城乡规划编制丙级资质。
近5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重点科研项目8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2亿元;有1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3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37项;获国家级社会科学奖励1项,省部级社会科学奖励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累计近150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900余部,年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950余篇;有10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巴楚医学》等学术期刊。
【开放办学】
学校长期坚持开放办学方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是“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组织成员,“世界高校联盟”(N.E.W.S.)组织常设秘书处单位,“中国湖北—南亚大学联盟”主要发起单位,目前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是湖北省省属高校中招收留学生人数、专业设置和英语授课规模最大的高校,2023年来华留学生规模达1300余人;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CSC)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设有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开办1个中外合作办学和校际合作项目。2010年,学校获得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获教育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2013年,获得对香港地区免试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资格;2014年,获批成为国家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单位;2016年,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单位;2017年,入选教育部“丝路奖学金”项目实施单位,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018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成立首个“湖北省华文教育基地”,获批首批“湖北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19年,获批承办乍得恩贾梅纳大学孔子学院,获得免试招收台湾地区学生资格;2020年,获批学校首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第二个“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获批承办全国首个“水利电力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获批成为教育部“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单位;2021年,获批第三个“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同时,学校重视推进和鼓励师生国际流动,每年均派出相当数量的教师及学生参与国际学术研究或学习。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扎实开展国别与区域研究,建立的尼泊尔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备案中心。成功承办了教育部“留动中国”、湖北省“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武汉论坛”“中国湖北-南亚高校校长论坛”“首届三峡开放合作论坛”、“感动中国”系列活动、“桃花文化节”等大型活动。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着力于全面从严治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广泛开展以“围绕中心、把握方向、促进发展”为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校风和学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学校以培育“爱国、自强、求真、创新”为内涵的“求索”精神为主线,大力推进“学术型、生态型、智慧型”的“三型校园”建设,着力营造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全国校务公开民主办学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人民网“基层党建宣传示范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文明校园”“湖北省城市园林式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等。学校先后荣获1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4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省道德模范;涌现出创办爱心超市的“全国自强奉献优秀大学生”侯海燕、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高金磊、“全国孝亲敬老之星”黄愉婷、甘肃“十大陇人骄子”肖玉川、“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吴春红、黄愉婷、杨玉霞、安过、瞿发华等一批优秀学子。
学校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学术立校、需求导向、特色发展”三大战略,为实现“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峡大学教学工作委员会
主 任:邹坤
副主任:赵新泽
成 员(排名不分先后):
董晓华 刘章军 杜 轩代忠旭 唐 波 周学君 秦朝钧
盛德乔 刘月新 黎见春 王守文 沈忠环 杨昌英 田亚洲
秦小平 屈 琼 欧阳美平 赵亮方 赵昌贵 高学军 黄晓飞
杨 柳 周银珍 袁兆强 刘 勇周新华 杨 锋 刘军清
主 任:周宜红
副主任(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艳林 邓曦东 吴卫华 黄悦华
成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钧力 于 林 毛 峰 王 进 王志强
王秀银 王前程 田 野 任丽萍 刘月新
刘明君 刘?传 朱大林 汤双清 张国栋
李 坚 李咸善 陈芳清 陈慈发 周德聪
罗从文 胡孝红 胡晓琼 赵 云 崔向军
喻 坚 简道林 蔡厚清
三峡大学课程设置委员会
主 任:周宜红
副主任(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艳林 吴卫华 向学军 邓曦东
成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万钧力 于 林 毛 峰 王 进 王志强
王秀银 王前程 王炳华 田 野 田 斌
任丽萍 刘月新 刘明君 刘瑄传 朱大林
朱晓宣 汤双清 张国栋 李咸善 陈芳清
陈慈发 周 媛 周德聪 罗从文 罗光富
胡晓琼 赵 云 夏澍耘 喻 坚 简道林
蔡厚清 谭光喜
三峡大学教学工作委员会
主 任:邹坤
副主任:赵新泽
成 员(排名不分先后):
董晓华 刘章军 杜 轩代忠旭 唐 波 周学君 秦朝钧
盛德乔 刘月新 黎见春 王守文 沈忠环 杨昌英 田亚洲
秦小平 屈 琼 欧阳美平 赵亮方 赵昌贵 高学军 黄晓飞
杨 柳 周银珍 袁兆强 刘 勇周新华 杨 锋 刘军清
三峡大学从1996年起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挂靠兄弟高校培养博士研究生,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4年独立招收博士研究生,研究生院成立于2013年12月24日。我校研究生教育秉承“求索”的校训,弘扬“爱国、自强、求真、创新”的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研究生分类培养,强化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本部门主要职责是研究制订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订和组织实施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规章制度,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组织协调研究生入学考试;负责研究生学籍、学历工作;负责研究、组织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组织研究生教育视导开展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工作;负责组织学院开展教学研究、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教材建设、案例库建设、学科竞赛等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建设;负责研究生教育创新改革,组织学院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工作站、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基地建设;负责办理有关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审核和授予事宜,负责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培训、考核及兼职导师(行业导师)的评聘工作;负责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质量监督工作;参与制定研究生教育的经费预算、建设项目、研究生培养经费管理及使用的宏观协调,合理分配和使用有关教育资源等工作。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贯彻“依法治招”的要求,规范招生工作,提高生源质量,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相关规定,并结合我校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中文名称:三峡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英文全称: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国家标准代码:11075。注册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邮政编码:443002。
第三条 学校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高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学校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学科被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22年再次被湖北省明确为重点打造的省属高水平大学。目前,三峡大学已发展成为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综合性大学。
第四条 本章程适用于三峡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
第五条 学校招生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学校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及校友代表组成的三峡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委员会,招生委员会是学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决策咨询、民主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研究、审议招生政策和制度,监督学校本科招生工作,维护招生公平公正。
第七条 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普通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招生工作政策,执行学校党委常委会有关招生工作的决议,领导、监督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决策、审议本科招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 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办公室,招生办公室隶属招生及就业指导处,为学校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制度,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学校本科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九条 学校招生工作在校监察部门监督下进行,并接受考生和社会各界监督。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十条 学校在教育部及湖北省教育厅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按照“优化生源结构、促进区域均衡、担当社会责任”的原则,根据学校实际办学条件,结合近年分省(区、市)分专业招生计划落实情况,统筹考虑各省(区、市)考生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发展及重点支持政策、学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编制来源计划。招生计划报学校招生委员会及湖北省教育厅审批后由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在教育部及湖北省教育厅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学校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省统考上线考生生源不平衡的问题,预留计划不超过本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预留计划的使用坚持集体议事、集体决策、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二条 学校根据本校在各省(区、市)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报考情况,确定调档比例和调档分数线。根据教育部规定,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阅考生档案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第十三条 学校在调阅考生档案时,对于各省级招生部门规定的各种政策性加分或降分投档的考生,学校均予以承认。
第十四条 学校所有专业招收男女生比例不限,应届生和往届生同等对待。
第十五条 普通类专业录取原则:
非高考改革省份,分别按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以考生投档成绩为标准,按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专业录取。投档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成绩确定优先录取顺序,如投档成绩有同分排位排序显示,则按同分排位顺序确定优先录取顺序。
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按选考科目专业录取,考生填报专业志愿须符合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志愿规则遵循生源属地化原则,执行所在省(区、市)的相关政策。
考生专业志愿因专业计划额满而不能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向其他缺额专业调剂录取,若经沟通还不服从专业调剂的,作退档处理。
第十六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我校认可所在省(市)艺术类专业统(联)考成绩,根据考生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以“分数优先”原则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投档成绩按我校在相应省市所在录取批次统一规定的换算标准执行)。
其中,音乐学招收的专业种类:声乐、钢琴、民族器乐(笙、笛、唢呐、琵琶、阮、古筝、古琴、扬琴、二胡)。
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身材匀称,五官端正,发音器官无疾病,无色盲、夜盲。建议报考考生女生身高 162 厘米以上,男生身高 172 厘米以上。
报考美术学专业和设计学类专业要求无色弱、色盲。
对于文科和理科分别投放招生计划的省份,按照文理科分别排序录取;对于不分文科和理科投放招生计划的省份,录取时采取不分文理、统一排序。
第十七条 体育类专业录取原则:
在平行志愿投档规则的省(区、市),按照省级考试招生主管部门确定的投档规则,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在非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区、市),在专业成绩合格、文化成绩达到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前提下,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第十八条 高水平运动队录取原则:考生必须取得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入围资格,高考成绩应达到各省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要求,并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的公示。
第十九条 少数民族预科录取原则同普通文理科录取原则,严格按照招生计划录取。
第二十条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高考外语语种限英语、法语、日语,填报该专业的考生,其高考外语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所在省外语总分的70%。
我校其他专业不限考生高考外语语种,学生进校后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
第二十一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原则上只录取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且录取后不得调换专业,该专业教学外语为英语。
第二十二条 学校在湖北普通类考生中继续实施“志满意得”关爱计划:考生在投档到我校时,其投档成绩超过所在院校专业组投档线5分及以上,完整且不重复的填满了6个专业志愿,我校将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到其填报的专业志愿之一,不调剂至未填报的专业。
第二十三条 学校对考生身体状况要求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此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色弱受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建筑类、材料类专业色盲受限。
新生进校后均安排体检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四条 凡填报我校志愿的投档考生,按规定录取后一律不换录、不退档。
第五章 新生入学
第二十五条 新生报到时,学校对其入学资格进行初审;入学3个月内,学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凡发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形的,一经查实,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情节恶劣的,交相关部门调查处理。
第二十六条 学校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并实施一系列配套措施,形成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为辅的资助体系,学校还设有各类奖(助)学金40余项,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学生奖(助)学金奖励资助体系。
第二十七条 进校后,为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对有重新选择专业学习意愿的学生,学校提供2次转专业机会;学生在校期间,还可辅修本校跨专业大类的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学士学位。对品学兼优的毕业生,依照学校相关规定,可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硕士研究生还可以申请硕博贯通培养。
第二十八条 新生入学时须按国家和湖北省教育收费有关政策缴纳学费、住宿费和有关代收费用。
第二十九条 学校招生联系方式为:
通讯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 邮政编码:443002
电 话:0717-6392282、6392665 邮 箱:ctguzb@ctgu.edu.cn
网 址:http://zs.ctgu.edu.cn 纪检监察部门电话:0717-6393833
第六章 其 他
第三十条 学校工作人员在招生工作中有违规、违纪、违法等行为的,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会同学校招生部门调查、核实,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一条 学校不委托中介组织和个人从事招生活动,考生及家长谨防受骗。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按照各省(区、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若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招生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招生政策为准。
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自发文之日起生效执行,由三峡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之都、全国文明城市、长江三峡工程所在 地——湖北省宜昌市,学校面向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 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优秀本科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权、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少数民族预科生资格, 招收留学生和中国政府奖学金生(CSC)资格,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资格,免试招收香港地区学生资格。学校是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五十强”高校、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201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等 3 个学科被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22年再次被湖北省明确为重点打造的省属高水平大学。目前,三峡大学 已发展成为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综合性大学。
我校艺术类专业现开设有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类(环 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等 5 个本科专业(类), 1 个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音乐、艺术设计领域),同时还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艺术文化学、媒介文化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课程与教学论(音乐、美术、书法)方向硕士点。学校拥有一流的艺术教学科研设施,并建立了 26 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学校艺术类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 14 人、副教授 67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68 人,部分教师在学术界及社会团体承担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多名教师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舞蹈荷花奖·理论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湖北文艺评论奖、宜昌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理论成果奖,以及在省部级以上创作类赛事中获奖。我校还推出多位教师担任央视主讲嘉宾,积极为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国家战略赋能。
学校建立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影视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电影电视文化研究中心、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媒体战略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优酷文娱内容研究中心、昭君文化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研究机构,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广泛的教学、科研、实践平台。
学校艺术类专业注重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目前已与 60 多 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三年来, 已先后邀请美国哈佛大学、威斯康辛大学、伊斯曼音乐学院、加拿大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德国包豪斯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及清华大 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 院等国内高校知名教授来校讲学(演出)40 余场,师生出国访学、 留学、交换学习涉及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乌克兰、日本、韩 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学校着力提升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艺术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 16 个,研究生工作站 7 个,年均为毕业生发布 450 余 家单位招聘信息,保障学生充分就业。毕业生升学率稳步提高,艺术 类各专业均具备推荐优秀毕业生免试攻读本校或外校研究生资格。近 几年来,数百位优秀毕业生保研或考研至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 院、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深圳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云南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英国南安普 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学府。
一、招生专业
音乐学(学制 4 年):培养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具备国际视野、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在音乐教育行业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的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
舞蹈学(学制 4 年):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具备国际视野、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在社会文化部门、 群众文化机构、艺术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等教育部门从事舞蹈教学、舞蹈表演、舞蹈创编、以及舞蹈文化管理研究等工作以及具有自主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也可在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从业。
美术学(学制 4 年):设中国画、油画、美术教育三个方向。培养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在中小学校、 艺术团体、社会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美术教学、美术创作、艺术设计和艺术管理以及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等工作的美术工作者。
设计学类(学制 4 年):设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和数字媒体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设计思维、表达、沟通和管理技能,能从事设计创作、推动专业发展、承担设计教育以及相关研究工作,具备自主创业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设计专门人才,以及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多种需要的全因素、复合型人才。能胜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学媒体设计相关的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学制 4 年):本专业培养具备传播学、语言学、 融合新闻学、播音学以及艺术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及法规,具备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节目制作、主持、 传播及评论能力,能在传媒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艺术、采编、制作、传播和其它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 招生 计划 | 招生省份 | 学制 |
音乐学 | 85 | 湖北、湖南、江苏、江西、 河北、重庆、河南、山东 | 四年 |
舞蹈学 | 40 | 湖北、湖南、江西、重庆、 山东、黑龙江 | |
美术学 | 90 | 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山东、 安徽、河北、广东、四川 | |
设计学类 | 95 | 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山东、 安徽、河北、广东、四川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40 | 湖北、湖南、辽宁、江西、 河南、天津、山东、黑龙江 |
三、专业考试
我校各艺术类专业统一采用招生计划设置省(市)2023 年统(联)考成绩录取,不组织校级专业测试。
四、报考条件
1、参加所在省艺术类专业考试统考且成绩合格,文化成绩达到我校在该省(市)所在批次分数线。
2、音乐学招收的专业种类:声乐、钢琴、民族器乐(笙、笛、唢呐、琵琶、阮、古筝、古琴、扬琴、二胡)。
3、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身材匀称,五官端正,发音器官无疾病,无色盲、夜盲。建议报考考生女生身高 162 厘米以上,男生身高 172 厘米以上。
4、报考美术学专业和设计学类专业要求无色弱、色盲。
五、录取及复查
1、我校认可所在省(市)艺术类专业统(联)考成绩,根据考生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以“分数优先”原则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投档成绩按我校在相应省市所在录取批次统一规定的换算标准执行)。
2、新生入学后,学校组织全面复查,如发现不符合招生录取条件或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回原籍或原单位。
咨询电话:0717-6392282、6392665
三峡大学招生网址:http://zs.ctgu.edu.cn/
具体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考试部门最终官方公布为准。
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之都、全国文明城市、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学校面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优秀本科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权、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少数民族预科生资格,招收留学生和中国政府奖学金生(CSC)资格,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资格,免试招收香港地区学生资格。学校是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五十强”高校、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2018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学科被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22 年再次被湖北省明确为重点打造的省属高水平大学。目前,三峡大学已发展成为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综合性大学。
我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高校之一,近年来,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在省内外多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竞技实力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扩大,有效地引领和带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学生体育竞赛水平的提高,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2〕8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我校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一、招生地区及项目:
1、招生地区: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招生。
2、招收项目:足球(男子)、篮球(男、女,5人制)、武术(男、女)。
二、招生计划:2023年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计划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总规模控制在上一年度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以内。各项目计划分配如下:
足球(男子):
场上位置 | 招生计划 | 备注 |
非守门员 | 0-7人 | 一级运动员3人,二级运动员4人 |
守门员 | 0-4人 | 一级运动员1人,二级运动员3人 |
篮球(男子):
场上位置 | 招生计划 | 备注 |
中锋 | 0-2人 | 一级运动员2人 |
前锋后卫 | 0-3人 | 一级运动员2人,二级运动员1人 |
篮球(女子):
场上位置 | 招生计划 | 备注 |
中锋 | 0-2人 | 一级运动员1人,二级运动员1人 |
前锋后卫 | 0-3人 | 一级运动员1人,二级运动员2人 |
武术(男、女):
项目 | 类别 | 招生计划 | 备注 |
任何拳术和器械 | 0-1人 | 一级运动员 | |
自选拳术 | 女子长拳 | 0-1人 | 二级运动员 |
男子传统项目八卦掌 | 0-1人 | 二级运动员 | |
男子传统项目查拳 | 0-1人 | 二级运动员 | |
男子传统项目形意拳 | 0-1人 | 二级运动员 | |
男子传统项目劈挂拳 | 0-1人 | 二级运动员 | |
男子42式太极拳 | 0-2人 | 二级运动员 | |
自选器械 | 男子传统项目双钩 | 0-1人 | 二级运动员 |
男子传统项目朴刀 | 0-1人 | 二级运动员 |
说明:
1、我校各运动队招生原则上以优秀的一级运动为主,适量优秀的二级运动员为辅。
2、我校根据实际生源及测试成绩情况可调整各项目招生人数,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
三、报名条件:
考生须符合生源所在地2023年高考报名条件,以及教育部和生源省份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条件,运动水平突出、思想品德优秀、学习成绩优良、身心健康,且达到所报考项目的相关要求。
1、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且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三名者;
2、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者,或近三年内在全国(或国际)集体项目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主力队员。
3、凡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必须提供与高级中等教育相当的学习证明和成绩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助招生院校对其资格进行认定。未经资格认定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得报考。
四、附加说明
1、全国及国际比赛的界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总局及下属各个单项协会名主办各类比赛。
(2)教育部及所属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全国中学生体育比赛;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学生体育比赛;全国中学体育单项协会主办的各级各类比赛。
(3)教育部组织承办的或组队(团)参加的洲际、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联合承办或组队(团)参加的各类洲际、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
(4)国内各个项目的职业联赛(超级、甲级、乙级、U系列等)。
2、省级比赛的界定
(1)各省政府名义主办的体育比赛。
(2)各省教育厅主办的全省中学生体育比赛;各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有关部门联合主办的全省中学生体育比赛;各省教育厅承办的全国中学生体育比赛。
(3)各省体育局及所属单项协会主办的各类全省青少年及以上比赛。
3、其他
(1)篮球、武术考生,本人获得的国家运动等级证书中的运动项目应与报考运动项目小项一致,足球需提供上场秩序册,场上位置应与报考位置一致。
(2)足球、篮球项目不招收在中国足球协会、中国篮球协会注册的运动员(以三峡大学名义注册参赛相关比赛的运动员除外)。篮球、足球项目报名考生还需符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颁发(大学足球联赛超级组、篮球联赛一级联赛)的参赛资格。
五、报名方式
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请于2023年1月17日8:00至2023年3月15日17:00登录“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高水平运动队报名系统(http://gaokao.chsi.com.cn/gspyddbm/),按系统要求完成报名并上传以下材料电子扫描件:
1、《三峡大学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申请表》,网报成功后通过系统打印并由本人亲笔签名、中学审核签字盖章。
2、2023年高考报名登记表。
3、考生的身份证、运动员等级证书扫描件、等级证书查询认证结果截图(可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管理系统”网上查询)或发证机关的书面证明(认证材料要含证书编号、审批单位名称、测试项目、测试小项、比赛时间和批准日期)。
4、近三年的参赛秩序册、比赛成绩册、运动成绩证书或获奖证书扫描件。
5、报考足球、篮球项目的考生,需由所代表的单位(学校或体育教育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证明考生为该项目中的主力上场队员(见附件1)。
6、签署报名“诚信承诺书”(见附件2)。
7、我校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报名的所有材料请以扫描件形式上传至“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高水平运动队报名系统,上传材料须清晰可读,未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或报名材料不符合要求,视为无效报名。考生在网上报名成功之后,请将上述材料纸质版以EMS的方式邮寄至我校(注明:高水平运动队报名),邮寄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大学路8号,收件人:三峡大学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0717-6392665。报名材料收取截止时间为3月15日。
8、参加全国统测项目的足球、武术考生及拟报考我校篮球项目的一级运动员还需在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www.ydyeducation.com)或“体教联盟APP”中的体育单招考试管理系统进行注册及考试报名。请考生按时在高考报名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确定的考场参加文化课考试,具体安排以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通知安排为准。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统一文化考试的考生,如果未报考文化课考试,或在文化考试报名系统目标院校中未报考我校的,将不具备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入围资格。
六、初审及测试相关要求
1、我校将根据考生的报名材料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篮球考生须参加由我校组织的体育专项水平测试;测试时间及工作安排随初审合格名单一并公布。测试时间暂定2023年3月中下旬,考生可于2023年3月16日后在我校本科招生网查看初审结果及测试公告。
2、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我校不再组织足球、武术项目专业测试。足球、武术项目初审合格考生,须报名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测试且填报我校报考志愿,具体报名方法、测试时间、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考区分配请以“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体教联盟APP”公布的为准。
3、报名参加我校高水平运动员选拔的考生须符合教育部、生源所在省(区、市)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的相关政策要求。若考生生源所在省(区、市)对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体育专项测试有要求,其考生须参加测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4、我校将依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本着“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办学定位和培养要求,结合测试组织单位提供的所有考生测试成绩分布,我校以考生报名时的项目、级别和位置按测试成绩分别排序(同分情况下按测试要求排序),分项目、级别和位置确定入围资格考生,名单在三峡大学本科招生网及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进行公示。我校可根据实际生源及专业测试成绩调整有关项目招生计划。
5、取得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入围资格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向我校反馈报考志愿信息。若未按要求及时、如实进行反馈,后果由考生承担。学校按照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的有关规定,经生源所在省级招办批准,按照招生计划录取。
七、录取办法
1、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根据我校建队需要及初审合格考生测试成绩,分项目、分位置、分级别择优确定高水平运动队拟入围考生资格,并给予相应的录取优惠政策。
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文化成绩优惠录取政策分为3类:
A类:使用体育总局统一文化考试成绩录取的;
B类:使用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省份二本线65%录取的;
C类:使用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省份二本线录取的。
A类和B类录取名额分别不超过我校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总招生计划数的20%、30%。我校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原则上以优秀的一级运动为主,适量优秀的二级运动员为辅。
2、对于合并调整录取批次或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考生高考文化成绩须达到该省份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相应录取控制参考分数线。
3、被我校确定的拟录取考生须与三峡大学签订协议,入校后须按规定参加运动队的日常训练、有关比赛等活动,同时遵守运动队的各项规定,为提高学校体育竞技水平和丰富校园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八、监督机制
1、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本着各个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需要,坚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规定,宁缺毋滥”的原则,学校监察处全程监督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工作。
2、中学及考生本人应本着诚信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推荐和申请工作,推荐和报名材料必须属实。如有弄虚作假或违反考核纪律,一经查实,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取消该考生的报名和录取资格,并通报考生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部门处理。我校将对测试合格者的名单予以公示,并报所在省招办备案。
3、若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有所调整,我校将进行相应调整。
九、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三峡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443002咨询电话:0717-6392665
咨询邮箱:237927132@qq.com、814707571@qq.com
联系人:谢老师、李老师
十、本简章由三峡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湖北文艺评论基地(三峡大学)揭牌仪式在我校长江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我校党委书记何伟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主任张德祥,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湖北省文联二级巡视员、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李建华,湖北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我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卫华,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刘波以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的专家学者、湖北文艺评论基地(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负责人等出席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悦主持。
何伟军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我校办学100年暨本科教育45周年。百年来,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具有很强发展潜力的综合性大学。文艺是时代的先声,文艺评论是时代先声的回响,发挥着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我校将以湖北文艺评论基地建设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支持湖北文艺评论基地(三峡大学)的内涵建设。
张士军表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指示,推动新时代湖北文艺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从2022年8月开始,湖北省文联和湖北省评协面向全省启动实施了湖北文艺评论基地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向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高校授牌湖北文艺评论基地。希望三峡大学湖北文艺评论基地锚定共建目标方向,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学校特色优势,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指导性、前瞻性的评论研究成果,将基地打造成学术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同行不可替代的文艺智库,不断推动文联与高校学术资源、评论资源、师生资源深度融合,为繁荣发展湖北文艺事业贡献文艺评论力量,为构建当代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作出湖北贡献。
张士军、何伟军共同为湖北文艺评论基地(三峡大学)揭牌并为基地聘请的学术顾问颁发了聘书。
李遇春宣读了《关于在三峡大学成立湖北文艺评论基地的决定》,李建华宣读了《关于聘任湖北文艺评论基地(三峡大学)学术顾问及研究人员的决定》,吴卫华代表湖北文艺评论基地(三峡大学)作了发言。揭牌仪式后,基地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了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学术研讨会和中国评协视听艺术委员会年度工作会暨影视创作与地域形象传播研讨会,开展了“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历史方位”“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当下艺术嬗变:从静观审美到流观审美”“数智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听传播新动向”等学术讲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