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4年,1956年成为本科院校,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2019年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2021年整体进入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行列。
学校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党的意志主张在高校落地生根,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学校入选首批上海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高校、首批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单位、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牵头高校,教育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人文学院获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3个,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6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0个学院,拥有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200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成人本、专科学生9000余人。学校现设93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1个,9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上海高水平优势学科;11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其中,Ⅲ类高峰学科3个(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Ⅱ类高原学科5个(心理学、中国史、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和工商管理学)、Ⅰ类高原学科3个(哲学、世界史、化学); 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4个上海市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上海市级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55门;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61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16门;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341门;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全国教材建设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1项(分册主编)、二等奖6项(主要编者单位);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1项(副主编);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6本;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1项。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现有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教师教育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第一批); 1个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合作共建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3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重点智库;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2个上海市人文社科研究和决策咨询基地;4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高校智库;1个国家重点培养人才基地;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主办或承办28种学术期刊(含集刊),其中《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是全国三大社会科学文摘期刊之一。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五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项目54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8项(含艺术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6项(含子课题2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含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4项(含3项合作);各类省部级项目518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成果奖励93项。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优秀拔尖人才辈出。现有教职员工3124人,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68人,其中获国家级人才49人次,获省部级人才355人次。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4个上海市创新团队。此外,学校还组建了一支500余人的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办学资源丰富。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35万平方米(约2022亩)。校舍建筑面积72余万平方米。两个中心图书馆藏书340余万册;其中,馆藏古籍近12万册,善本古籍1350余种,于2009年被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有130个电子文献数据库,其中8个为具有馆藏特色的自建数据库。建在学校的上海高校瓷器艺术博物馆是上海市十大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之一。
学校履行为基础教育服务使命,办好优质附属学校集群,努力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办家门口好学校等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服务上海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水平的优化提升、服务中西部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基础教育集团在沪、浙、苏、皖、闽、疆、滇、黔、琼等地建有附属学校70余所,已成为服务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优质基础教育品牌。
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对外交流合作广泛。被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并承办国内首个地方性政府奖学金预科培养基地“上海市国际学生预科学院”。学校建有重要国际合作平台,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科技部创新引智基地等。是现代地方大学国际联盟和沪港大学联盟的创始成员院校,留学生来自于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学校与全球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多所高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80余所国(境)外大学确立了校际学生交换项目。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法国等6个国家的7所高校合作举办1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日本福山大学和非洲博茨瓦纳大学建有两所孔子学院。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方入选高校。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情系教育的理念,在“厚德、博学、求是、笃行”校训的引领下,传承弘扬“师道永恒”的师大精神,涌现了一大批名师大家。同时,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基础教育的一线,其中有上海市教育功臣、中小学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和卓然的成绩,不断拓展深化着师大教师教育的文化根基和精神血脉。
在新的征程上,学校将围绕教师教育创新和优势学科提升两大优先战略,秉持“做强师范、做优学科、协同支撑、创建一流”的基本原则,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以上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2年12月)
现任领导 |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领导名单 |
党委书记 |
上海师范大学行政领导名单 |
校长 |
总会计师 |
历任领导 |
校学术委员会
朱恒夫 | ||||
副主任: | 查清华 | 高 峻 | 蒋传光 | |
秘书长: | 杨海峰 | |||
委 员: | ||||
万 颖 | 马 燕 | 卞振锋 | 石文典 | 田红炯 |
朱自强 | 朱恒夫 | 朱振武 | 刘江会 | 杨洪全 |
杨海峰 | 沈百飞 | 宋莉华 | 张志丹 | 张宏梅 |
陈昌来 | 陈 恒 | 胡国勇 | 胡 振 | 查清华 |
侯 冲 | 施 忠 | 娄本东 | 洪庆明 | 徐茂明 |
高 峻 | 高 航 | 黄继荣 | 曹秀玲 | 董玉琦 |
蒋传光 | 翟 勇 | 薛 原 |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袁 雯 | ||||
副主任: | 石旺舟 | 陈 恒 | ||
秘书长: | 董丽敏 | |||
委 员: | ||||
毛勒堂 | 石旺舟 | 卢 松 | 刘子奎 | 刘江会 |
李 丹 | 李 辉(学前) | 杨仕平 | 杨仲南 | 张志丹 |
张宏梅 | 张 波 | 陈 恒 | 武 成 | 周朝晖 |
赵炳翔 | 胡 振 | 查清华 | 施 忠 | 袁 雯 |
夏惠贤 | 高 航 | 高湘萍 | 郭 谦 | 曹秀玲 |
康 年 | 董丽敏 | 蒋传光 | 薛 原 |
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郑桂华 | ||||
副主任: | 李 晔 | 李 辉(学前) | 卓德保 | |
秘书长: | 高湘萍 | |||
委 员: | ||||
马为民 | 马 瑞 | 王周伟 | 方绪军 | 吕元智 |
朱伊革 | 朱 建 | 朱新光 | 刘国华 | 齐 青 |
李传江 | 李 晔 | 李 辉(学前) | 张宇鑫 | 张春良 |
张毅闻 | 林方婷 | 卓德保 | 郑桂华 | 赵红军 |
姚潇鸫 | 贾淑品 | 高湘萍 | 陶 庆 | 黄海涛 |
曹建国 | 彭 莱 | 储继峰 | 魏 峰 |
校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
杨仕平 | ||||
副主任: | 赵炳翔 | 夏惠贤 | ||
秘书长: | 马英娟 | |||
委 员: | ||||
马英娟 | 王飞飞 | 王新宇 | 邓 辉 | 乔永利 |
刘 林 | 刘 锋 | 纪建勋 | 芦银华 | 李 峰 |
杨仕平 | 肖胜雄 | 吴俊范 | 吴鑑洪 | 张元文 |
张志宏 | 张忠祥 | 张 波 | 张燕丽 | 陈 勇 |
林 晓 | 屈爱芳 | 赵炳翔 | 施 晔 | 夏惠贤 |
郭 玲 | 郭 勇 | 黄 轶 | 黄 虹 | 阎亚军 |
温家洪 |
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委员会
主 任: | 杨仲南 | |||
副主任: | 赵宝国 | 詹 丹 | ||
秘书长: | 姚潇鸫 | |||
委 员: | ||||
王晚生 | 宁聪琴 | 邢海燕 | 邢维满 | 刘次林 |
刘建胜 | 孙宝国 | 杜士强 | 李 贵 | 李 晔 |
李 辉(科技处) | 杨仲南 | 杨海峰 | 束成钢 | 吴念阳 |
何云峰 | 张 昉 | 张剑光 | 张敬涛 | 茆训诚 |
易旭明 | 孟祥宗 | 赵宝国 | 姚潇鸫 | 袁非牛 |
耿步健 | 贾铁飞 | 夏正江 | 徐善伟 | 高圣彬 |
高娟敏 | 黄友初 | 蒋宇红 | 曾六川 | 詹 丹 |
樊志辉 | 戴绍军 |
校学术伦理与道德委员会
主 任: | 刘作翔 | |||
副主任: | 钟 翀 | 黄学辉 | ||
秘书长: | 李 辉(科技处) | |||
委 员: | ||||
马英娟 | 刘作翔 | 许庆祥 | 孙红梅 | 李 辉(科技处) |
罗俊龙 | 钟 翀 | 姚潇鸫 | 聂艳梅 | 贾能勤 |
黄学辉 |
上海师范大学校名 |
说明:原系郭沫若同志1965年为上海师范学院题写的校名。1984年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时,在郭体原校名中,去了个“院”字,加了个“大”字。多年来在使用过程中原字体不断变化,日前使用的校名已与原体相距甚远。假校庆五十周年之际,正本清源势在必行。我们选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的“大”、“学”两字,组成现在的。 |
上海师范大学校训 |
厚德 |
“厚德”一词,源出于《易经》。《易·坤》说“君子以厚德载物”。还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把“厚”和“德”联系在一起,谓“厚”“德”者可以“载”。白话文的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才能承载天下的重任,担负起宏大的事业。这里的“厚”字,是使动词,与“德”搭配,有“使道德充裕、厚实”的意思。古人非常重视“德”,他们把“德”,看成是和天地乾坤一样的大事情。我们今天提倡“文明修身”,“德”,就是其中的核心内涵。这里的“德”,包含了许多内容,包括“诚”、“信”、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品格、志向、趣味等等。大学承担着培养全社会精英“芯片”的重要任务,所以,特别要强调一个“德”字。做人,离不开“德”;身正为师,德高望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厚”与“德”都应该视为“修身”最重要的一环。 |
博学 |
“博学”一词,源出于孔子的《论语》。《论语·雍也》篇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对“博学”,古人也是非常重视的。学生到大学是来学习的,老师讲授知识,培养学生,中心也是围绕一个“学”字。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名份和实质都是一个“学”字。“博”有“大”的意思,“广”的意思,“通达”、“多闻”、“丰富”、“渊博”的意思。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使“学问”“渊博”,都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
求是 |
“求是”是“实事求是”的速写。《汉书·河间献王传》说:“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师古注解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求”,是“寻找”、“探索”、“探求”的意思:“是”,是“正确”、“真理”的意思。两字合在一起,即从实际出发,探索真理,求得正确的结论。“德”和“学”的总体要求及基本精神是“求是”。 |
笃行 |
“笃行”一词,源出于《礼记·中庸》。《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是“笃厚”、“真实”、“真诚”、“忠诚”的意思;“行”,就是去做,去身体力行。在“德”厚、“学”博,从实际求得真理和正解以后,更重要的一层,是去做。学生在学,弦歌一堂;毕业以后,要成为社会栋梁。不仅要学知识,学本领,还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用出来;只学不做,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行”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行”,优秀的品德,学到的东西,才能显现出来。“行”,是我们“学”的目的和归宿点。 |
书法:刘旦宅 |
上海师范大学校标 |
学校标志以英文校名“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中的首字母“SNU”为构图元素,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寓意“师道永恒、止于至善”;“SNU”通过艺术变形构成上海的市花——白玉兰花形,象征本校的地域特征;“N”“U”两字母相互穿插,象征教学相长、育人为本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办学理念;标志中心是一虚形“O”,代表学校发展的新起点,既象征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又象征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
上海师范大学校歌 |
作词:张斌 任仲伦 黄浦江畔春风荡漾,我们在播种希望。 严谨求实,勤奋好学, 沐浴着理想的阳光。 文明健康,为人师表,文明健康,为人师表, 喜看那桃李芬芳,培育出社会的栋梁。 重任,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 我们要创造未来,创造辉煌。 重任,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 我们要创造未来,创造辉煌。 创造辉煌,辉煌! |
|
著名教育家、上海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廖世承曾言“一个学校的最后成功,就靠教师。无论宗旨怎样明定,课程怎样有系统,训育怎样研究有素,校风怎样良善,要是教师不得人,成功还没有把握。”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学校实现各项目标的人力资源保障。六十年来,学校秉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理念,把“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主动适应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要求、全面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和人才成长规律指导人才队伍建设,以师资队伍国际化和强化分类发展为突破口,坚持引进提高、选拔培养和分类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六十年来,学校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教师为主体,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坚持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养成道路。学校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支以高端人才为核心、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目前,学校总体人员的结构比例和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国际化结构方面都呈良好发展态势。 |
本科生教育 |
上海师范大学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1000多人。本科专业86个,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拥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古典文献学专业为全国重点培养古典文献人才的四个基地之一。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和旅游管理4个专业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入选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和小学教育2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广告学专业入选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依托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入选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共获得4期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和法国等六个国家签有1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研究生教育 |
1978年,经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批准,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前身)被确立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计算数学、现代汉语、古代史、理论物理、篮球5个专业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19名,由此掀开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新篇章。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立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教育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汉语文字学、世界文学、中国古代史、基础数学、计算数学等8个学科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现代汉语专业成为学校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学校成为全国第二批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开始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4年5月10日,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探索,学校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如今基本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格局,共培养了1500余名博士、23000余名硕士,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各行各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目前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含博士点所属),专业学位硕士点18个。在校各类研究生总数达8910余人(含留学生),其中博士生840余人,学术学位硕士生4520余人,专业学位硕士生3540余人。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上海市学位办的指导下,在学校发展战略引领下,在所有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研究生教育正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大好势头,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增加经费投入,合理配置办学资源,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先后出台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综合改革、硕士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改革、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导师培训、高端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境外研习基地建设、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学位论文质量检测保障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借助上海市高水平大学建设之机,学校正在大力推进一流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育行动计划。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与研究生工作部合署办公,负责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全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各院系和科研单位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机构。 |
留学生教育 |
上海师范大学从1965年起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是上海最早招收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近年来,每年在校的长短期留学生共有2000多名,长期生1500多名,短期生600多名,来自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法国、日本等76个国家与地区。 学校全部86个本科专业、161个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及46个博士点均向留学生开放报考,主要专业有: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硕士)、经济学(英语授课)、金融学(英语授课、硕士)、教育学、音乐表演、艺术设计、旅游管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博士)等。 学校目前有三处留学生宿舍,分别为位于西部校区的外宾楼、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位于东部校区的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均提供卫生间、家具、床上用品、电话、电视、空调、网络等设施。双人房价格为50-70元每天,单人房价格为70-110元每天。 学校提供包括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上海市政府奖学金、上海市预科生奖学金在内的各类奖学金。 学校的留学生中心专门为在校留学生提供阅览室、教室、沙龙、网络、健身设施等。 欢迎各国留学生入学上海师范大学! |
继续教育 |
上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从1958年举办“函授教育”起步,1983年建立“夜大学”,1988年设立“成人教育处”,1992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1999年改名为“继续教育学院”。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2000年学校成立了“进修学院”。2001年,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将“继续教育学院”和“进修学院”合并。2004年,原“行知艺术学院”挂牌至“继续教育学院、进修学院”;2011年,为迎合网络技术及信息化建设发展,学校成立“网络教育学院”。 目前,上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已形成了夜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培训和专业证书考核、国际课程中心和网络教育等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和多元化的继续(成人)教育体系。 截止2013年12月,上海师范大学夜大学共开设71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本科13个、专升本37个、专科21个),在籍学生人数12404人;开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11个(本科6个,专科5个),在籍考生6639人;2013年共举办了近300个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包括教师教育网络培训学员多达10000多人。 上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曾被授予“上海市人才开发服务全国工作先进集体”;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成人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先进集体”、“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 |
学科建设概况 | |
依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坚持学科引领,以教师教育学科和面向世界城市发展的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为抓手,推进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完善学科评价体系,按照“扶需、扶特、扶强”原则,大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围绕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等重大发展战略,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加强科研的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探索建立产学研平台和学科特区,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对学校科学发展的“龙头”引领作用,不断提升高等学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服务社会的能力。 |
人文与社会科学概况 |
人才队伍: 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6名、曙光学者、浦江人才、晨光学者、阳光学者等上海市各类人才59名,分布在文科的各个学院。 |
科学研究: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6名、曙光学者、浦江人才、晨光学者、阳光学者等上海市各类人才59名,分布在文科的各个学院。 |
对外交流:学校始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原则,支持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讲学、访问或作学术报告,鼓励我校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各种会议报告和独立举办或承办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地构筑。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人才队伍: 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名、上海市学科带头人、浦江人才、青年科技启明星、曙光学者等上海市各类人才77名,分布在理工科的各个学院。 |
科学研究:承担有国家973、863计划、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与上海市一大批基础研究重大、重点、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科学普及等项目。在加强特色、追求质量的原则下,化学、数学、材料与工程四个学科(2013年ESI索引)进入1%的序列。2013年上海市教委组织的高校国际先进方向的调研中,数学、化学、生物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学科,涉及到我校有7个方向上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在201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我校QS学术论文总被引数方面排名为378位,进入世界大学前400名。 |
应用技术创新和科学普及:强调基础研究与产学研的结合,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与推广,提倡科技技术与产品与社会实践的对接,提升学校直接服务社会的能力。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等多项,并在上海的首届科普教育创新奖中,获得个人贡献二等奖. |
合作交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原则,支持有关人员到我校讲学、访问或作学术报告,和鼓励我校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大会、做各种会议报告和独立举办或承办国际或国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平台构筑。 |
招生办公室是教务处下属机构,负责全校普通本科招生工作。主要职责有:
一、在校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市教委、市教育考试院关于高校招生工作的各项政策和学校的有关规定。
二、按时做好每年度招生计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及时上报市教委、 市教育考试院,并寄送各有关省(市)高校招生办。
三、制定学校的招生规章制度、招生章程、录取细则及实施办法。
四、汇同学院组织好学校各类专业加试工作及公布专业考试成绩和合格名单。
五、编制招生宣传资料,组织招生宣传工作。
六、处理和接待各种有关招生的来信、来访。
七、组织和管理招生录取。
八、负责学校招生文件、新生名册汇总、整理 和 归档工作。
研究生招生 |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含博士点所属),二级学科硕士点16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含领域)13个。目前在校各类研究生总数达5800余人,其中博士生350余人,硕士生3450余人,专业学位硕士生2000余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30余人,硕士生导师700余人。 |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已进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部市共同支持的高校行列。
学校创建于1954年,1956年成为本科院校,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学校排名USNEWS 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内地高校)73位,排名QS 2018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国内地高校)59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17个学院,拥有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20000多人,研究生7700多人,留学生总数2700多人,夜大学学生12000人左右。学校现设87个本科专业;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1个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入选学科数位居上海市属高校第二;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4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3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
上海师范大学从1959年举办函授教育起步,1983年建立夜大学,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处,1992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1999年改名为继续教育学院。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紧缺人才的需求,2000年4月,学校又成立了进修学院。2001年12月,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将继续教育学院和进修学院合并,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进修学院。2004年行知艺术学院又相继在继续教育学院、进修学院挂牌。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负责全校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与服务机构,下设:学院办公室、学历继续教育办公室(成人高等教育办公室、自学考试办公室、学习站点管理办公室)、非学历教育办公室、培训部、拓展部等部门。学历继续教育办公室承担了上海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学习站点的建设与管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上海师范大学主考专业的建设和考试任务;非学历教育办公室负责全校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管理工作;培训部和拓展部是继续教育学院开拓和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的管理部门。学院从办学方向、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办学层次以及教学管理着手,全方位开拓思路,目前已形成了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培训、国际合作办学等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继续(成人)教育体系。
学院自成立以来,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已经成为上海市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先进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上海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最佳组织奖”和“贡献奖”(2017年)、“上海市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2020年)等荣誉称号。
我校继续教育办学六十年来,本着“立足上海、面向国家”理念,以上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学科和专业优势,为上海地区输送20多万各类继续教育人才。
截止2017年12月,上海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开设有13个本科、37个专升本、21个专科等71个专业,在籍学生人数11164人,其中专升本4822人,高起本2233人,高起专4109人;开设有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9个主考专业,其中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4个,2018年上半年度,参加我校自学考试考生达到5050人,报考课程总门次达到16707;2017年学校举办以教师教育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班100个,接受培训的总学员3649人;承接社会类考试共74377人次;开展中小学职后教师网络培训60323人次。
学院坚持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坚持教育质量第一,倡导“以人为本、优化管理、从严治学、从严治教”的院风,坚定不移地围绕着“稳定学历教育办学规模,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积极探索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学院工作重点;牢固树立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恪守“稳定是根本,发展是生命”的理念;积极推进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尤其是加强混合式教学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强化、优化管理为手段,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化建设和落实,注重继续教育的内涵建设,以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目标,努力实现继续教育办学结构的转型,不断推进和开创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学院坚持“立足地区,面向全国,服务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在积极推出各类长短期教育、职业培训项目以满足上海市民的需求同时,也积极参与上海市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干部教育的培训项目,先后为云南、贵州、内蒙、新疆、甘肃、重庆、山东、河南等省市举办了各类专门的师资研修班,被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人事局授予“上海市人才开发服务全国工作先进集体”。 2017年,学院“发挥优势铸造品牌,教育支持服务西部”培训项目,荣获“上海市成协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学院将秉承“厚德、博学、求是、笃行”的校训,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继续发扬“在实干中谋稳定,在创新中谋改革,在开拓中谋发展”的精神,进一步理顺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同步发展,打造一批品牌教学与培训项目,建构符合终身学习要求和信息时代特征的成人教育体系,建设好高校继续教育的教育部示范基地,在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中继续发挥高校的引领作用,助力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
留学生招生 |
学校从1965年起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是上海最早招收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近年来,每年在校的长短期留学生共有2000多名,长期生1500多名,短期生600多名,来自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法国、日本等76个国家与地区。 学校全部86个本科专业、161个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及46个博士点均向留学生开放报考,主要专业有: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硕士)、经济学(英语授课)、金融学(英语授课、硕士)、教育学、音乐表演、艺术设计、旅游管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博士)等。 学校提供包括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上海市政府奖学金、上海市预科生奖学金在内的各类奖学金。 欢迎各国留学生入学上海师范大学! |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章程核准备案表(正表)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考招生章程 (秋季统一高考) | |||
一、院校全称 | 上海师范大学 | ||
二、就读校址 | 徐汇校区地址为桂林路100号; 奉贤校区地址为海思路100号。 艺术类专业(除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外)在徐汇校区就读,其余专业在奉贤校区就读。 | ||
三、层次 | ■ 本科 □ 专科 | ||
四、办学类型 | ■ 普通高等学校 □ 成人高等学校 ■ 公办高等学校 □ 民办高等学校 □ 独立学院 □ 高等专科学校 □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
五、颁发学历证书的院校名称及证书种类 | 院校名称 | 上海师范大学 | |
证书种类 | 修学期满,符合毕业要求,颁发上海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 | ||
六、院校招生管理机构 | 上海师范大学招生领导小组是学校招生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统一领导学校招生工作;上海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学校秋季统一招生的日常工作;上海师范大学纪委办、监督检查室是学校招生工作纪检监察机构。 | ||
七、招生计划分配的原则和办法 | 一、学校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核准的年度招生规模,结合学校发展定位与办学条件,统筹考虑近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及使用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学校本年度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二、各招生专业无男女比例限制。 三、本年度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高考改革省市选考科目要求等详见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招办)编印的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和计划相关文件。 | ||
八、预留计划数及使用办法 | 本科招生计划的1%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 ||
九、专业教学培养 使用外语语种 | 英语专业入学外语考试语种为英语,日语专业入学外语考试语种为日语、英语,法语专业入学外语考试语种为法语、英语,其他专业入学外语考试语种不限。非语言类专业入学后教学外语语种为英语(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还需学习相应的语种)。 | ||
十、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 以教育部、原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为依据,考生须据实上报健康状况。若隐瞒病情病史,学校将按照本校学籍管理规定中有关退学与休学的规定执行。 | ||
十一、录取规则 | 学校认可教育部和各省招办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给予考生的全国性加分政策。学校原则上认可考生具备的所有加分项中最高分一项,且最高不超过20分。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秋季统一考试)成绩录取的规则: 一、学校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批次的投档模式和相关政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调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二、在学校调档线内,按照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专业级差分。 三、同分考生的排序规则,参照各省市平行志愿投档同分排序规则(上海考生若仍有同分则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四、对考生所填的专业均不能满足,且志愿表上注明愿意调剂,并符合调剂专业的相关要求的考生,将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上海考生并参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调剂录取到计划未满的专业中(不再征求考生意见)。 五、在普通本科平行志愿批次中,对完全服从专业调剂(含高收费专业),体检、录取条件等不受限制进档考生,学校将予以录取,不会退档。 六、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按照投档成绩择优录取。若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将征集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也将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仍不足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省份完成招生计划。 七、各省市录取均按当地有关规定执行。 八、艺术类专业的具体录取原则,以学校公布的艺术类招生简章内容为准。 | ||
十二、收费标准 | 学费标准 | 文科类专业(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每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500 元。 理工体类专业(包括理学、工学、农学、体育学):每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7000 元。 艺术类专业:普通艺术类专业每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13000元;艺术类中外合作专业每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39000元。 普通中外合作文科类专业:每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19500元。 普通中外合作理工体类专业:每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21000元。 (沪发改价调〔2023〕21号)(沪发改规范〔2023〕4号)(沪发改规范〔2018〕2号) | |
住宿费标准 | 每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1200元。[沪价费(2003)56号][沪财预(2003)93号][沪教委财(2012)118号] | ||
十三、资助政策 | 学校认真执行国家和上海市相关学生资助规定,被本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入学,入学后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完善的帮困助学设施,如慈善爱心屋、爱心家园等,根据有关政策对困难学生发放学习和生活用品,提供活动场所,开展各类资助育人活动。学校承诺:确保被本校录取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 ||
十四、监督机制及举报电话 | 学校秋季统一考试招生全程接受本校纪委办、监督检查室监督。 举报电话:64322204 | ||
十五、网址及联系电话 | 学校官网:http://www.shnu.edu.cn 招生办官网:http://ssdzsb.shnu.edu.cn 咨询电话:64322695 | ||
十六、其他须知 | 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一年后申请转专业,其中中外合作专业录取的,只能在中外合作专业范围内申请。 其他未尽事宜详见学校招生网站通知。 | ||
发布者:招生办公室发布时间:2023-05-15浏览次数:7574
文科类专业(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6500元每生/学年
理工体类专业(包括理学、工学、农学、体育学):7000元每生/学年
普通艺术类:13000元每生/学年
中外合作办学:
土木工程(中英合作):21000元每生/学年
经济学(中美合作):19500元每生/学年
经济学(中法合作):19500元每生/学年
广告学(中法合作):19500元每生/学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法合作):21000元每生/学年
汽车服务工程(中德合作):21000元每生/学年
电子信息工程(中美合作):21000元每生/学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21000元每生/学年
音乐表演(中俄合作):39000元每生/学年
2023年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是国家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统筹做好考试招生和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招生办公室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2〕8号)相关指示精神,制订2023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一、招生专业及计划
2023年,我校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共有16个专业(大类)及方向,涵盖音乐、美术、书法、表演、播音、舞蹈、编导、艺术学理论等众多艺术门类。详见下表所示:
专业门类 | 招生专业 |
美术与设计学类 | 美术学、绘画、设计学类、雕塑、中国画、动画 |
音乐类 | 音乐学、音乐表演(中俄合作)、录音艺术 |
表演类 | 表演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舞蹈类 | 舞蹈学 |
编导类 | 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 |
书法类 | 书法学 |
艺术学理论类 | 艺术管理 |
备注:具体报考科类、资格及计划数等,均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2023年本科专业招生目录》为准。美术学、中国画、音乐学、表演、舞蹈学、书法学等专业为师范类专业。艺术管理专业依据高考文化分数,参照普通类专业录取。
二、考试类型及计划
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分为统考、联考、校考三种形式。
1. 统考及联考
统考及联考专业招生地区及报考相关事宜,均以各省以及联考主考院校公布为准。其中联考专业涉及省市及主考院校如下:
联考省份 | 联考涉及专业 | 备注 |
河北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河北地质大学主考 |
2.校考
校考专业涉及省市如下:
校考专业 | 校考招生省市 |
书法学 | 上海、江苏、浙江 |
表演 | 北京、吉林、江苏、黑龙江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吉林、江苏 |
舞蹈学 | 上海 |
备注:1. 2023年艺术类校考采用线上考核的方式。校考专业招考省份、考核时间、方式、科目、计划等具体信息,最终以学校招办公布的《2023年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校考实施办法》为准。
2.对于艺术类校考招生文理科分开投档的省份,只招文科;对于高考综合改革实行“3+3”模式的省份,选考科目要求不限;对于高考综合改革实行“3+1+2”模式的省份,首选考试科目须选历史;其他省份文理兼招。不满足以上条件的考生不得报名参加我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如执意报名参加考试,责任自负。
三、报考条件
1.符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确定的报考条件、具有一定艺术基础的艺术类考生;
2.身体要求:按教育部、原卫生部等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3.音乐学、音乐表演(中俄合作)专业通俗(流行)唱法不招;音乐表演(中俄合作)专业民乐专长不建议报考。
四、收费标准
我校所有艺术类专业,除音乐表演(中俄合作)专业学费为30000元/每生每学年外,其余均为10000元/每生每学年(如有政策变化,则按新政策执行。以各*******公布的《2023年本科专业招生目录》为准)。
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三个专业,采取自愿签订协议的方式,另收取教学实践费4000元/每生每学年。
五、录取规则
(一)考生须取得相应艺术类专业合格证或填报资格,并参加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达到各省(市)规定的相应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线。
(二)使用各省市统考(联考)成绩的专业,其所在批次(科类)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省市,进档考生,根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按各省市投档成绩(综合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采用非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如全部投档)统考或联考专业,参照校考专业录取规则录取。
(三)校考专业录取规则,详见学校招办公布的《2023年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校考实施办法》。
六、联系方式
学校官网:http://www.shnu.edu.cn
学校招生办官网:http://ssdzsb.shnu.edu.cn
学校招办咨询电话:021-64322695
七、监督机制及举报电话
学校招生工作全程接受本校纪委办、监督检查室监督。举报电话:021-64322204
根据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的相关部署,经学校讨论、决定,2023年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校考,均采用线上提交视频的方式进行考核。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考生报名
具有一定艺术基础、符合报考2023年上海师范大学上述专业校考报考条件的考生,需下载并安装“小艺帮”、“小艺帮助手”APP,苹果用户可从Appstore搜索“小艺帮”下载APP。通过“小艺帮”APP进行注册和身份认证后报名,并缴纳报名考试费220元。分别使用两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下载安装,或到小艺帮官方网站扫描二维码下载,考生不要通过其他渠道下载。网址:https://www.xiaoyibang.com/
二、考试科目及考试要求
(一)上海师范大学2023年舞蹈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校考考试科目及要求,均参见各专业考试提交视频内容;
(二)学校舞蹈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校考,不分初试、复试,均采取一次考核的方式。考试时,考生一律不许化妆;
(三)选择考试开始后,系统开始计时。考生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所报专业全部考试科目的视频录制和提交。系统允许考生每个科目进行三次视频录制,录制结束选择其中一个上传。
三、报名及考试安排
(一)考试报名时间:2023年1月9日-2月20日
请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陆小艺帮APP完成报名。报名前务必仔细阅读“报名须知”、“招生专业信息”、“报考要求”、“录取规则”、“考生须知”等信息。考生报名后请务必保持手机畅通,并时刻关注我校招生信息网发布的公告及小艺帮推送的消息。
为方便考生熟悉视频录制流程及要求,考生在“小艺帮”APP完成报名并缴费后,可进行相关考前练习,考前练习没有时间和次数限制。
(二)模拟考试时间:2023年2月25-3月7日
模拟考试与正式考试流程一致(时间2小时内),仅供考生熟悉考试流程、考场布置、双机位摆放及系统相关功能,模拟考试视频/图片不作为评分依据。未按要求参加模拟考试的,责任自负。模拟考试次数仅限一次。
(三)正式考试时间:2023年2月25日-3月8日
请考生最晚于3月8日22:00之前进入正式考试,请考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答题,避免系统考试时间终止无法完成答题导致考试失败。错过校考时间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的考生,不予补考,责任自负。
四、考前准备与考试要求
1.考试终端为两部智能手机,考生仅可使用两部手机完成考试。采用双机位考试模式,一部手机用于考试作答(主机),一部手机用于拍摄考场全景(辅机)。
2.主机、辅机均须保证至少20GB的剩余可用存储空间,以保证在考试过程中不会发生因为手机存储空间不足导致录制中断、录制内容丢失的情况。
3.主机、辅机均须保持手机电量充足,必须准备好电源和移动电源,确保在考试过程中不会出现因为手机电量过低自动关机、录制内容丢失的情况。
4.须使用手机固定器(建议手机支架),确保拍摄画面稳定。
5.考试系统为小艺帮线上考试服务平台(即小艺帮APP、小艺帮助手APP)。主机须安装“小艺帮”APP,辅机须安装“小艺帮助手”APP。操作说明可参考《小艺帮线上考试服务平台操作指南(上师大舞蹈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6.考生须在考前禁止通话功能、退出或关闭除小艺帮APP及小艺帮助手APP之外的其他应用程序,例如微信、QQ、录屏、音乐、视频、在线课堂等一切可能会用到麦克风、扬声器和摄像头的程序,并关闭上述应用程序的通知功能,以确保在拍摄过程中不会被其他应用程序干扰。手机不得使用夜间模式和静音模式。
7.考试过程中,辅机位如出现掉线、断网,主机位将会有提示音和提示语,请考生留意提示,如出现此提示请及时将辅机位重新接入。
五、以下情况将被视为无效考试
(一)未采用“双机位”录制的考试;
(二)考试视频中出现他人协助或指导;
(三)使用除了“双机位”录制设备外的电子设备协助答题;
(四)考试中途离场;
(五)除自我介绍环节外,出现任何可能影响评判公正的信息或标识(如含有考生信息的提示性文字、图案、声音及任何其他人员等)
(六)其它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情况。
六、技术及政策咨询
报名及考试期间遇到问题,可通过以下渠道与我校联系:
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号:上师大本科招生
上海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21-64322695
“小艺帮”APP平台服务咨询:技术咨询QQ号:800180626;技术咨询电话:4001668807
小艺帮咨询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4:00,其他时间的咨询会延迟到当天8:00处理,敬请谅解!以上咨询方式仅答复小艺帮APP和小艺帮助手APP的系统操作及技术问题。
一、学校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2019年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2021年整体进入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行列。
国际化向来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发展战略,在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中,我校遵循九字方针: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学校鼓励学生走出去,拓展国际视野,到海外交流、学习、拿学位,国际化的素养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核心能力重要的组成要素。学校每年派出近400名学生分别赴美国、德国等23个国家或地区的学校或机构进行获得学分或学位的专业学习和社会实习,另派出近700人次的学生赴美国、日本、英国等26个国家或地区参加各类短期项目。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合作能力与协作能力得到更深层次的强化,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与海外交流学习的学生体验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无论在心智上还是在跨文化交流以及在思维方式上都有质的飞跃,所学的课内、课外知识内化成一种知识体系,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学校将继续为学生搭建平台,开辟更多的渠道,让师大的学生走出去,开阔眼界,求新知,拥抱世界。
二、保送条件
符合教育部、澳门教育部门关于澳门保送生条件,热爱祖国,品德端正、身体健康,高中阶段各学年成绩优异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三、录取原则/考核方式
学校根据考生的面试成绩,确定最终录取名单。我校将在7月中旬正式寄送《录取通知书》及《新生入学须知》等相关入学材料。
我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
四、招生专业
序号 | 招收专业 | 专业限制 | 学制 |
1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文理兼收 | 4年 |
2 | 历史学(师范) | 文理兼收 | 4年 |
3 | 新闻传播学类 | 文理兼收 | 4年 |
4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理兼收 | 4年 |
5 | 英语(师范) | 文理兼收 | 4年 |
6 | 公共管理类 | 文理兼收 | 4年 |
7 | 旅游管理类 | 文理兼收 | 4年 |
8 | 经济学 | 文理兼收 | 4年 |
9 | 财务管理 | 文理兼收 | 4年 |
10 | 小学教育 | 文理兼收 | 4年 |
11 | 学前教育 | 文理兼收 | 4年 |
12 | 应用心理学 | 文理兼收 | 4年 |
13 | 地理科学类 | 文理兼收 | 4年 |
14 | 地理科学(师范) | 文理兼收 | 4年 |
15 | 环境工程 | 理科 | 4年 |
16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理科 | 4年 |
17 | 电子信息类 | 理科 | 4年 |
18 | 化学(师范) | 理科 | 4年 |
19 | 化学类 | 理科 | 4年 |
20 | 生物科学(师范) | 理科 | 4年 |
五、招生计划
我校2024年澳门保送生计划拟为10人,最后录取名额根据报考情况可有变动。
六、相关要求
依据教育部、澳门教育部门等有关招生规定执行。
七、其他
澳门保送生的学费、住宿费与内地学生相同。若教育部、澳门教育部门等有新规定,则按照新规定执行。
有关面试工作的最新信息,届时请关注学校招生办公室主页。
八、联系方式
所在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招生办公室
姓名:贾一平
电话:+86-21-64321058;
电邮:ssdzsb@shnu.edu.cn
传真:+86-21-64321667;
网址:ssdzsb.shnu.edu.cn
专业组代码 | 选考科目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最低分 |
12301 | 不限 | 001 | 汉语言文学 | 539.222112 |
002 | 古典文献学 | 523.21111 | ||
003 | 档案学 | 518.213108 | ||
004 | 社会工作 | 516.218114 | ||
005 | 法学 | 518.207105 | ||
006 | 哲学 | 516.227124 | ||
007 | 人力资源管理 | 516.200107 | ||
008 | 英语 | 526.208104 | ||
009 | 公共管理类 | 512.23213 | ||
010 | 法语 | 512.225116 | ||
011 | 日语 | 514.207106 | ||
012 | 旅游管理类 | 512.225116 | ||
013 | 经济学 | 517.222113 | ||
014 | 经济学(中外合作办学) | 512.225116 | ||
015 | 财务管理 | 515.214114 | ||
016 | 经济学(中外合作办学) | 512.225116 | ||
017 | 广告学(中外合作办学) | 514.21611 | ||
018 | 新闻传播学类 | 517.225114 | ||
019 | 艺术管理 | 512.225116 | ||
12302 | 史或地 | 020 | 世界史 | 528.232121 |
12303 | 物或化 | 021 | 应用心理学 | 518.229121 |
022 | 生物科学 | 518.217114 | ||
023 | 食品安全与检测 | 516.228125 | ||
024 | 化学类 | 517.220122 | ||
025 | 地理科学类 | 515.216128 | ||
026 | 环境工程 | 513.221126 | ||
027 | 资源环境科学 | 512.210107 | ||
028 | 园艺 | 511.229117 | ||
029 | 金融学类 | 512.215117 | ||
030 | 金融科技 | 511.229117 | ||
031 | 信用管理 | 513.212112 | ||
12304 | 物 | 032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35.240132 |
033 | 数学类 | 522.237138 | ||
034 | 物理学 | 520.216125 | ||
035 | 电子信息类 | 519.225113 | ||
036 | 汽车服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515.228114 | ||
037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515.228114 | ||
038 | 工程管理 | 515.228114 | ||
039 |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518.223124 | ||
04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516.217122 | ||
04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518.230122 |
说明:小数为同分排序分,排序规则参照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同分排序规则。 |
考生可进入招办主页的录取查询栏,进行查询。录取结果以录取通知书为准。 |
序号 | 省市名称 | 批次名称 | 录取进程 | 第一次投档分数线 | |
文科(必选历史) | 理科(必选物理) | ||||
1 | 北京 | 本科提前批艺术类(B段)(非美术类) | 已邮寄 | —— | |
本科普通类 | 已邮寄 | 578(历史科目组)、585(不限科目组) | |||
2 | 河北 | 本科提前批B段 | 已邮寄 | 547(播音与主持艺术) | |
3 | 山西 | 本一批B段 | 已邮寄 | 495 | 486 |
面向贫困地区专项一批本科 | 已邮寄 | 517 | |||
4 | 辽宁 | 普通类本科批 | 已邮寄 | 投档到专业,以考试院公布为准 | |
艺术类本科批第一阶段 | 已邮寄 | 264(舞蹈学);66(播音与主持艺术) | |||
艺术类本科批第二阶段 | 已邮寄 | 729.7 | |||
5 | 吉林 | 本科第一批B段(艺术类本科) | 已邮寄 | —— | |
普通类本科一批(A段) | 已邮寄 | 509 | 499 | ||
6 | 黑龙江 | 普通本科第一批A段 | 已邮寄 | 502 | 509 |
艺术本科批A段戏剧与影视学类 | 已邮寄 | 350 | |||
艺术本科批A段音乐学类 | 已邮寄 | 524 | |||
艺术本科批B段 | 已邮寄 | 701.7 | |||
7 | 江苏 | 普通类本科院校(历史类) | 已邮寄 | 01组:582 02组:571 | |
普通类本科院校(物理类) | 已邮寄 | 03组:581 04组:578 05组:604 | |||
体育类提前录取本科院校(物理类) | 已邮寄 | 554 | |||
艺术类提前本科(3小批)(历史类) | 已邮寄 | —— | |||
艺术类提前本科2小批_编导(历史类) | 已邮寄 | 554 | |||
艺术类提前本科2小批_美术(历史类) | 已邮寄 | 551 | |||
艺术类提前本科2小批_器乐(历史类) | 已邮寄 | 221 | |||
艺术类提前本科2小批_声乐(历史类) | 已邮寄 | 222 | |||
8 | 浙江 | 普通类 | 已邮寄 | 投档到专业,以考试院公布为准 | |
体育类 | 已邮寄 | 596 | |||
艺术类第一批 | 已邮寄 | —— | |||
艺术类第二批 | 已邮寄 | 投档到专业,以考试院公布为准 | |||
9 | 安徽 | 体育本科批 | 已邮寄 | 173 | |
文理科本科一批 | 已邮寄 | 普通:553 中外:539 | 普通:543 中外:520 | ||
艺术第二批(统考本科模块2<B段>) | 已邮寄 | 683 | |||
艺术第二批(统考本科模块4) | 已邮寄 | 800 | |||
艺术第二批(统考本科模块7<B段>) | 已邮寄 | 788 | |||
艺术第二批(统考本科模块8) | 已邮寄 | 764 | |||
10 | 福建 | 普通类本科批 | 已邮寄 | 562 | 561 |
艺术类本科批省考阶段 | 已邮寄 | 548 | |||
11 | 江西 | 第一批本科 | 已邮寄 | 普通:574 中外:562 | 普通:560 中外:553 |
国家专项一本 | 已邮寄 | 576 | 572 | ||
艺术类提前本科(一) | 已邮寄 | 美术与设计学类:574 音乐学类(声乐):177 音乐学类(器乐):182 舞蹈学:180 广播电视编导:544 播音与主持艺术:558 | |||
12 | 山东 | 常规批(本科) | 已邮寄 | 投档到专业,以考试院公布为准 | |
艺术类本科批统考 | 已邮寄 | ||||
13 | 河南 | 本科一批 | 已邮寄 | 普通:574 中外:566 | 普通:566 中外:551 |
国家专项计划批 | 已邮寄 | 587 | 582 | ||
艺术本科A段 | 已邮寄 | 732 | |||
14 | 湖北 | 本科普通批 | 已邮寄 | 普通:564 中外:555 | 普通:590 中外:543 |
艺术本科A平行 | 已邮寄 | 664(美术)、668(设计学类)、801(播音) | |||
预科 | 已邮寄 | 557 | 572 | ||
15 | 湖南 | 本科批(国家专项) | 已邮寄 | 543 | 497 |
本科批(普通) | 已邮寄 | 554 | 577 | ||
16 | 广东 | 本科批次(艺术类) | 已邮寄 | 舞蹈学:532 播音与主持艺术:557 | |
本科批次(普通类) | 已邮寄 | 558 | 552 | ||
17 | 广西 | 本科第一批 | 已邮寄 | 普通:570 中外:553 | 普通:511 中外:479 |
本科提前批(体育) | 已邮寄 | 506 | |||
本科提前批(艺术) | 已邮寄 | 579(美术) | |||
18 | 海南 | 本科普通批 | 已邮寄 | 01组:626,02组:622 | |
19 | 重庆 | 本科批 | 已邮寄 | 投档到专业,以考试院公布为准 | |
预科 | 已邮寄 | 投档到专业,以考试院公布为准 | |||
20 | 四川 | 本科一批 | 已邮寄 | 539 | 573 |
艺术本科一批 | 已邮寄 | 投档到类别 | |||
21 | 贵州 | 第一批本科 | 已邮寄 | 普通:554 中外:556 | 普通:479 中外:464 |
第一批本科国家专项计划 | 已邮寄 | 567 | 530 | ||
体育第二批本科 | 已邮寄 | 347 | |||
艺术类平行志愿本科院校 | 已邮寄 | 259(广播电视编导) | |||
22 | 云南 | 国家专项批 | 已邮寄 | 571 | 531 |
一本 | 已邮寄 | 普通:533 中外:569 | 普通:540 中外:503 | ||
23 | 西藏 | 本科第一批 | 已邮寄 | 374 | 310 |
国家专项本科 | 已邮寄 | 411 | 348 | ||
内地班 | 已邮寄 | 412 | 445 | ||
24 | 甘肃 | 本科提前批非省属院校贫困地区专项 | 已邮寄 | 515 | 459 |
本科一批普通文理 | 已邮寄 | 普通:504 中外:497 | 普通:442 中外:433 | ||
艺术体育类本科一批U段 | 已邮寄 | 196(广播电视编导) | |||
25 | 青海 | 本科一段 | 已邮寄 | 408 | 411 |
26 | 新疆 | 本科一批次 | 已邮寄 | 486 | 470 |
贫困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本科一批 | 已邮寄 | 496 | |||
预科 | 已邮寄 | 本科:429 专项:417 | 本科:333 专项:352 | ||
喀什定向 | 已邮寄 | 461 | 459 | ||
内地班 | 已邮寄 | 普通类:513 单列类:478 | 普通类:463 单列类:475 | ||
备注:录取分数线只保留整数分。各批次名称、实际录取进程及最终录取分数和结果,以各省市考试院公布为准。 开通查询的批次,考生可进入招办主页的录取查询栏,进行查询。录取结果以录取通知书为准。 录取进程显示“已邮寄”的批次,录取通知书已全部寄出。考生可登录中国邮政EMS官网(https://www.ems.com.cn/queryList)按提示要求输入相关信息,查询本人录取通知书去向。 |
专业类别 | 专业序号 | 专业名称 | 最低投档分 |
美术与设计学类 | 01 | 美术学(师范) | 496.18 |
02 | 设计学类 | 494.0067 | |
03 | 中国画 | 493.8067 | |
04 | 雕塑 | 493.62 | |
05 | 绘画 | 495.2133 | |
06 | 动画 | 491.9 | |
编导类 | 07 | 戏剧影视文学 | 479.8 |
08 | 广播电视编导 | 484.55 | |
表演类 | 09 | 表演 | 497.2801 |
播音与主持艺术类 | 10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504.75 |
音乐学类(音乐学) | 11 | 音乐学(师范) | 474.5972 |
音乐学类 (音乐表演-声乐) | 12 | 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 (中俄合作) | 492.6982 |
音乐学类 (音乐表演-器乐) | 13 | 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 (中俄合作) | 503.7982 |
体育类 | 01 | 体育教育 | 517.9434 |
02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496.131 |
由人事处主办、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协办的“教师全生命周期成长助力工程”首期专题研修成功举办,我校二十余位教师参加,校长袁雯出席了本次活动。
袁雯指出,学校一直致力于搭建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本次专题研修是“教师全生命周期成长助力工程”的良好开端,未来,在此工程下还会持续开展更多专题活动,形成新型组织机制,切实促进教师成长。同时她也希望每位教师都能主动提需求,带着问题来,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究答案,形成具有上海师范大学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本次研修活动以“赋能与变革:AIGC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老师们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演进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共同回应时代之变、教师之问。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邱峰首先介绍了AIGC时代的教育趋势、教学能力发展、科研范式转换和AIGC工具与资源等,帮助老师们探索在AIGC时代如何持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接着,人文学院副教授王贺和商学院副教授宋玉平分别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分享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心得体会。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副主任吴跃东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同时邀请老师们共同参与、共享平台、共谋发展。随后,与会教师们纷纷结合各自教学科研工作表达了对于AIGC时代的理解,也感谢学校实施“教师全生命周期成长助力工程”,帮助大家及时掌握科技发展前沿,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人事处立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求,遵循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基于教师全人发展理念,面向全体教师,实施“教师全生命周期成长助力工程”。该工程由“凝新聚力:青年教师启航计划”“学思共研:骨干教师护航计划”“匠心筑梦:卓越教师领航计划”三大计划组成,通过全员覆盖、全程跟踪、全维支撑的培养培训体系,着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校事业发展夯实中坚力量,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