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大陆高校第35—49位,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全球第301—400名。
学校本部坐落于中国南方名城广州,拥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番禺、沙河、揭阳等多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5300余亩,环境优美。目前,学校共设有25个学院、2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2个研究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已进入前0.4‰。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拥有本科专业8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7种,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超5万人,其中本科生超39000人、研究生超12000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学生、国际学生。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50余万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广东省高校前列。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等专业认证/评估通过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名牌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25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1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33门,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等各类省级实践教学平台83个。近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项。
建设有2.5万多平方米的创新创业育人基地——“工大创谷”,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成为全省唯一荣获创新创业教育9项国家级荣誉的高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位列全国22位,广东省第一。2012—2023年,学校捧得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获特等奖4项;连续六届夺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捧得四届“优胜杯”;第八届“互联网+”全国总决赛获2金7银3铜,创历史新高,金奖数位居广东省高校第二(省属高校第一)。全国电子设计大赛、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均获一等奖。学校男子篮球队获第25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一级联赛全国总决赛冠军,连续三年获全国大超联赛总冠军;足球队获2018-2019CUFA全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男子校园组总冠军。近年来,学生在声乐、器乐和舞蹈集体项目上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及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艺术品牌金奖等50余项。创新创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是学校的“闪亮名片”。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000多人,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近800人,省部级“创新团队”17个。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26个、省教学名师19人。9人次入选科睿唯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位居内地高校第35位。37人次入选斯坦福大学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位居内地高校第50位。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科研工作,开展高水平科研创新。拥有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70余个,广东省重点智库等省级人文社科平台23个。到校科研经费连续多年突破10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四年突破160项,位列全国前60名,2021年首获创新群体项目(全国仅42项,全省仅3项),2022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4项。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何梁何利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9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1人。获中国专利银奖2项、优秀奖7项,2022年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列全国高校第26位。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3》中位列全国科技创新高校50强第45位,广东省属高校第1位。
学校坚持与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目前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惠州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13个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省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IC设计、工业设计、先进材料、环境生态、生物制药、软物质等多个领域促进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推动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建设。
学校立足湾区、面向全球,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办学。先后与国(境)外160多所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和科研工作国际化创造条件、提供平台。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巴人工智能卓越中心建设。现有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个,开办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动画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国际班5个。
面向新发展阶段,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奋力推进“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加快“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建设步伐,争取早日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广工力量!
省部级以上人才(人次)
312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个)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人)
8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人)
59省部级创新团队(个)
16“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人)
1“广东省教学名师”(人)
19博士生导师(人)
285硕士生导师(人)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个)
8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个)
35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个)
25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个)
95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种)
1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种)
17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个)
6招生本科专业数(个)
82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个)
37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个)
7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个)
18省级名牌专业(个)
13省级特色专业(个)
25省级重点专业(个)
8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个)
14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个)
4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个)
6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个)
5国家级教学团队(个)
1省级教学团队(个)
25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门)
1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门)
6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门)
3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门)
85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门)
142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个)
1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个)
7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
3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个)
1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
27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个)
3省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个)
1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2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个)
1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个)
41省级协同育人平台(个)
2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个)
2省级产业学院(个)
3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个)
1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个)
1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个)
1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个)
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个)
3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个)
1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个)
1省级重点实验室(个)
11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
43牵头或参与组建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个)
56省级国际合作平台(个)
4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个)
2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个)
1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个)
2广东省重点智库(个)
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个)
1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个)
6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个)
2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个)
5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个)
1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个)
1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1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1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个)
3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
1广州市重点实验室(个)
4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个)
4国家级众创空间(个)
【校 徽】
1.设计理念:校徽设计以虚实共存的艺术手法,运用五个相同单元的人字形图案,以创办一流品牌学府为核心目标,象征学校以人为本、凝聚各方力量,手拉手构筑安全、宜人、和谐的育人环境,同时寓意广工学子展翅高飞报效国家和人民的远大理想,图形与寓意巧妙结合体现学府人文气息。
2.设计元素:人字形图案围合的虚形恰好构成广州的市花——英雄花(红棉花),体现广东工业大学位于南中国四季如春,素有花城美誉的地理人文环境,同时象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自由、民主的名牌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特征。
3.设计特色:校徽中心图形以书籍和矩形知识模块为平台表现“工”字的虚形,用广东工业大学的英文缩写“GDUT”构成图形化的“业”字,突显“工业”大学的办学性质及工业信息技术的依托背景,中心图形象征学府培养健康快乐、学识渊博的学子犹如破土而出的人才之“苗”,茁壮成长,成就栋梁之材梦想的过程。
4.目标定位:繁体形式的广东工业大学汉字与简体英文全称以“工业”为核心图形,呈现出有序自由活泼的犹如花蕊的触角,寓意集古今中外文化之精粹,融学府办学理念之智慧,体现学府中西合璧的开放思想和创新精神。
5.色彩设计: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传达喜庆、吉祥、活力的色彩识别理论(天时)+英雄花的地域特点(地利)+广工人的热情、友善、进取、创新(人和)。
【校 训】
团结 勤奋 求是 创新
广东工业大学以“团结、勤奋、求是、创新”为校训。团结,是力量的源泉,广东工业大学师生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学校改革发展凝聚力量。勤奋,体现广东工业大学师生学习和工作的精神状态,是脚踏实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追求卓越、追求进步的精神品质。求是,是坚持实事求是,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创新,是事业的灵魂,是突破、是超越;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在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和超越。
【校 歌】
广东工业大学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主动适应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面向学科前沿、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学科分布覆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2009年进入广东省“211工程”三期省序列重点学科,2015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进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2018年进入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021年新增)、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2021年新增)等7个学科确定为广东省“冲一流”学科。目前,拥有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2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种,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本科专业8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任务,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对照一流学科建设指标、全国学科评估指标、省级重点学科指标,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学科建设体系,以广东省“冲一流”学科为引领,强化工科优势、打造人文社科特色、补齐理科短板、促进交叉融合,辐射并带动学校整体学科水平的提升,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学科影响力
评估名称 | 评估结论 |
THE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 | 世界排名801-1000位、国内排名49-65位 |
AWUR软科2022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 | 世界排名401-500、国内排名59-71位 |
USNews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 | 世界排名653位、国内排名68位 |
USNews2021世界大学工科排行榜 | 世界排名166位、国内排名39位 |
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的学科 | 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类以上学科) | 控制科学与工程(A-)、机械工程(B+)、 化学工程与技术(B)、设计学(B)、 材料科学与工程(B-)、管理科学与工程(B-) |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30% | 控制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 |
广东省重点学科 | |
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设计学 |
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土木工程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 |
应用数学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热能工程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企业管理 |
|
广东省“冲一流”学科 | |
机械工程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设计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
设站学院 | 流动站名称 | 学科领域 | 学院(部)负责人 | 流动站负责人 | 联系人及电话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机电、材料、自动化、力学、 工业设计、土木工程、数学、 物理、能源工程、工业工程等 | 张永康 | 张永康 | 林老师 02039322415 |
自动化学院 |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自动化、信息工程、计算机、 光电工程、IC设计、数学、 测量、机电、系统工程 | 周郭许 | 徐维超 | 陈老师 02039322552 |
轻工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技术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化工、环境、材料、制药、 能源工程 | 王铁军 | 王铁军 | 梁老师 02039322231 |
管理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管理、经贸、数学、国土规划 | 张德鹏 | 张德鹏 | 林老师 02087084733 |
材料与能源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材料工程、能源工程、物理、 化工、微电子、建筑材料、 光电工程 | 陈颖 | 罗向龙 | 陈老师 02039322570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 生态学(包括产业生态学)、 地理学、系统科学、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海洋科学、 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化学科学与工程 | 宁寻安 | 宁寻安 | 张老师 02039392291 |
广东工业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按学科排列)
全校合计: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
门类代码、名称 | 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授权年月 |
08 工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2006.01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11.03 |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18.03 |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011.03 |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21.11 |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11.03 |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018.03 | |
12 管理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006.01 |
广东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按单位排列)
全校合计: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其中学校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
学位点管理单位 | 博士学位授权(获得授权年月) | |
一级学科点 | 二级学科点 | |
机电工程学院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 | 0802机械工程 (2006.01) |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003.09) |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1998.06) | ||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2006.01) | ||
080204车辆工程 (2006.01) | ||
0802Z1工业工程 (2011.12学校自设) | ||
自动化学院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 |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 (2011.03) |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0.12) |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011.03) | ||
081103系统工程 (2011.03) | ||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11.03) | ||
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 (2011.03)未招生 | ||
轻工化工学院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 |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2011.03) | 081701化学工程 (2011.03) |
081702化学工艺 (2011.03) | ||
081704应用化学 (2003.09) | ||
081705工业催化 (2011.03) | ||
信息工程学院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 |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2018.03) |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2018.03) |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2018.03) | ||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 | / | 0805Z2土木材料与工程(2013.12学校自设) |
管理学院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 |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2006.01) | 国家目录中不设二级学科1201Z2工业企业管理 (2013.12学校自设) |
计算机学院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 |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21.11) |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 (2021.11) |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2021.11) | ||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2021.11) | ||
材料与能源学院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 |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1.03) | 080502材料学 (2000.12) |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2006.01) | ||
0805Z1能源材料与工程(2013.12学校自设) | ||
0805Z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014.12学校自设) |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 | / | 0817Z1环境化工 (2011.12学校自设) |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2018.03) | 083001环境科学 (2018.03) | |
083002环境工程 (2018.03)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二级博士点 1 个) | / | 0810Z1 信息处理与优化计算(2022.03 学校自 设)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 | / |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2011.03) |
艺术与设计学院 (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 | / | 0802Z2工业设计与创意产品(2012.12学校自设) |
经济与贸易学院 (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 | / | 0811Z2数字经济系统优化(2021.09学校自设) |
生物医药学院 (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 | / | 0817Z2制药工程 (2012.12学校自设) |
/ | 081703生物化工 (2011.03) | |
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 |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2018.03) | |
集成电路学院 (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 | / | 0810Z2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2022.09) |
广东工业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按学科排列)
全校合计: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
门类代码、名称 | 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授权年月 |
02 经济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2015.11 |
07 理学 | 0701 | 数学 | 2011.03 |
08 工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2006.01 |
0803 | 光学工程 | 2018.03 |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011.03 |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06.01 | |
0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2011.03 | |
0808 | 电气工程 | 2006.01 |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011.03 |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11.03 |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006.01 |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06.01 | |
0813 | 建筑学 | 2015.11 | |
0814 | 土木工程 | 2011.03 | |
0816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015.11 |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06.01 |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006.01 | |
083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21.11 | |
0833 | 城乡规划学 | 2018.03 | |
0835 | 软件工程 | 2011.08 | |
12 管理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000.12 |
1202 | 工商管理 | 2006.01 | |
1204 | 公共管理 | 2018.03 | |
13艺术学 | 1305 | 设计学 | 2011.08 |
14交叉学科 | 1401 |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2022.07 |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按单位排列)
全校合计: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5个,其中学校自设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
学位点管理单位 | 硕士学位授权(授权年月) | |
一级学科点 | 二级学科点 | |
机电工程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 | 0802 机械工程 (2006.01) |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996.09) |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1993.12) | ||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1998.06) | ||
080204 车辆工程 (2006.01) | ||
0802Z1 工业工程 (2006年学校自设) | ||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2011.03) |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2006.01) | |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2000.12) | ||
自动化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 | 0808 电气工程 (2006.01) | 080801 电机与电器 (2006.01) |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003.09) | ||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2006.01)未招生 | ||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1998.06) | ||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2006.01) | ||
/ | 080902 电路与系统 (2006.01) | |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2006.01) |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986.07) | |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998.06) | ||
081103 系统工程 (2000.12) | ||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006.01) | ||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2006.01)未招生 | ||
轻工化工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 |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06.01) | 081701 化学工程 (2006.01) |
081702 化学工艺 (1998.06) | ||
081704 应用化学 (1986.06) | ||
081705 工业催化 (2006.01) | ||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2021.11) | 083201 食品科学(2003.09 获得授权,2015 年动态调整撤销;2021.11 恢复) | |
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2021.11) | ||
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2021.11) | ||
083204 水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2021.11) | ||
信息工程学院 (一级学硕士点1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 |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11.03) |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2006.01) |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2003.09) | ||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 | / | 0805Z2 土木材料与工程 (2013.12学校自设) |
0814 土木工程 (2011.03) | 081401 岩土工程 (2000.12) | |
081402 结构工程 (2003.09) | ||
081403 市政工程 (2006.01) | ||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2011.03) | ||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2011.03) | ||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2006.01) | ||
0814Z1 土木工程测量与灾害监测 (2014.06学校自设) | ||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5.11) | 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2015.11) | |
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 (2015.11) | ||
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2015.11) | ||
管理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 |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00.12) | 国家目录中不设二级学科 1201Z2 工业企业管理 (2013.12学校自设) |
1202 工商管理 (2006.01) | 120201 会计学 (2006.01) | |
120202 企业管理 (1996.11) | ||
120203 旅游管理 (2006.01) | ||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2003.09) | ||
1204 公共管理 (2018.03) | 120401 行政管理 (2018.03) | |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2018.03) | ||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2018.03) | ||
120404 社会保障 (2018.03) | ||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2006.01) | ||
计算机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 |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6.01) |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2003.09) |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2000.12) | ||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1996.09) | ||
0835 软件工程 (2011.08) | 国家目录中不设二级学科 | |
材料与能源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 |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6.01) | 080502 材料学 (1996.09) |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1998.06) | ||
0805Z1 能源材料与工程 (2013.12学校自设) | ||
0805Z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014.12学校自设) | ||
0807 动力工程及 工程热物理 (2011.03)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2011.03) | |
080702 热能工程 (2006.01) | ||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2011.03) | ||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2011.04) | ||
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 (2011.03) | ||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2011.03) |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 | / | 0817Z1 环境化工 (2011.12学校自设) |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6.01) | 083001 环境科学 (2003.09) | |
083002 环境工程 (1996.09)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 | 0701 数学 (2011.03) | 070101 基础数学 (2011.03) |
070102 计算数学 (2011.03) | ||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011.03) | ||
070104 应用数学 (2003.09) | ||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2011.03) | ||
0810Z1 信息处理与优化计算 |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 | / |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2000.12) |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11.03) | 080901 物理电子学 (2003.09) | |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2011.11) | ||
0803 光学工程 (2018.03) | 国家目录中不设二级学科 | |
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 | / | 0802Z2 工业设计与创意产品 (2012.12学校自设) |
1305 设计学 (2011.08) | 国家目录中不设二级学科 1305Z1 绘画创作与理论 (2012.12学校自设) |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 | 0813 建筑学 (2015.11) | 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2015.11) |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2015.11) | ||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 (2015.11) | ||
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 (2015.11) | ||
0833 城乡规划学 (2018.03) | 国家目录中不设二级学科 | |
/ | 1305Z2 建筑与城市设计 (2012.12学校自设) | |
经济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 | 0202 应用经济学 (2015.11) | 020201 国民经济学 (2015.11) |
020202 区域经济学 (2015.11) | ||
020203 财政学 (2015.11) | ||
020204 金融学 (2015.11) | ||
020205 产业经济学 (2015.11) | ||
020206 国际贸易学 (2015.11) | ||
020207 劳动经济学 (2015.11) | ||
020208 统计学 (2015.11) | ||
020209 数量经济学 (2015.11) | ||
020210 国防经济 (2015.11) | ||
/ | 0811Z2 数字经济系统优化(2021.09 学校自设) | |
法学院 (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 | / | 120401 行政管理(2018.03) |
/ | 1202Z3 企业合规风险管理(2022.03 学校自设) | |
生物医药学院 (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 | / | 0817Z2 制药工程 (2012.12学校自设) |
/ | 081703 生物化工 (2011.03) | |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 |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2018.03)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 | / | 1204Z1 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与政务管理(2019.12学校自设) |
集成电路学院 (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 | 1401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2022.07) |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003.09) |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种,硕士专业学位点17种,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2022年9月,在读研究生1248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8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81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22人。
学校共有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已进入0.67‰。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8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483人,其中各类高层次人才近800人,省部级“创新团队”16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26个、省教学名师19人。
学校秉承“开放、共享、共赢”的理念,与产业界深度融合,持续探索与实践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三新”(新平台、新方式、新机制)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实施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和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深入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一直保持100%合格。建成国家-省-校三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共234个(含国家级示范基地2个、省级示范基地62个),每年支撑2000余名研究生联合培养。近5年,研究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输送了1万多名具有“产业底色、双创基因、国际视野”的优秀毕业生,其中“优青”等国家级人才4人、“全国做出突出贡献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3人。
学校同与本校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海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0多个。在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广州市“菁英计划”等留学资助项目的同时,依托教育部“111”引智基地、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打造对接港澳优质创新资源的粤港澳合作平台。
面向新发展阶段,学校研究生教育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学校奋力推进“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加快“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建设步伐,争取早日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贡献力量!
机构 | 人员及职务 | 办公房号 | 岗位职责 | 办公电话 |
研究生院 | 杜承铭 副校长兼院长 | |||
研究生院 | 王铁军 常务副院长 | 317 | 全面主持研究生院工作 | 39322725 |
研究生院 | 姚远 副院长 学位办公室主任(兼) | 321-1 | 协助常务副院长分管学位工作、基地建设。 | 39322720 |
研究生院 | 衷 华 副院长 | 315-1 | 协助常务副院长分管招生、培养工作。 | 39322730 |
综合办公室 | 黄子桓 主任 | 323 | 负责部门综合业务工作、教改项目、综合数据上报。 | 39322721 |
陈洁 | 323 | 办公室综合业务及其他工作。 | 39322721 | |
郑晓淇 | 323 | 协管部门信息化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和“卓越应用型人才”培育工作。 | 39322721 | |
培养管理 办公室 | 骆祥添 主任 | 315 | 负责研究生培养管理等工作。 | 39322723 |
科员 | 315 | 负责研究生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培养过程管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等工作。 | 39325980 | |
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 | 王舒书 主任 | 321 | 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与管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生联合培养及其他工作。 | 39322409 |
曾一凡 | 321 | 协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 39322409 | |
招生办公室 | 邱汉 主任 | 325 | 负责研究生招生管理、主管博士生/全日制硕士生招生及其他工作。 | 39322727 |
陈可慧 | 325 | 主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主管研究生招生宣传、招生咨询、事务性工作及其他工作。 | 39322171 | |
许丹媛 | 325 | 协管研究生招生宣传、招生咨询及其他工作。 | 39322722 | |
学位办公室 | 马京帅 副主任 | 321 | 主管学位授权点评估、优秀学位论文评审、学位授予资格审查、组织召开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其他工作。 | 39322728 |
胡珺 | 321 | 协管研究生导师遴选、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 | 39322728 |
学院简介
国际交流学院系学校独立的二级单位,归口承担学校来华国际学生招生以及日常教育管理、涉外项目合作、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等。
2005年6月,在教育部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来华国际学生规模工作方针指引下,学校试点面向来华国际学生开设对外汉语培训,开始探索我校国际学生教育发展新路径。2005年底,学校国际学生规模从2004年的8名学历生发展到30名来自俄罗斯、越南、韩国的非学历和学历生。
2007年6月,经过两年的对外汉语教育试点,为进一步拓展学校国际学生教育规模、储备优质学历生生源,学校先后引进了多名对外汉语专业教师,设立了专门教学单位对外汉语教育中心,重点拓展非学历国际学生教育、促进国际学生学历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探索和对外交流,为进一步扩大我校国际学生规模、提升办学层次打下了基础。
2014年2月,随着学校国际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为更好地推进国际学生招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国际学生教育质量,服务学校国际化发展,学校在对外汉语教育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国际文化教育中心作为我校归口承担国际学生教育和管理服务职能的工作机构,负责国际学生的招收、教学、日常管理和服务以及校友联系等工作。
2014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围绕国家战略不断对外开放,尤其是在中央《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2017年教育部令第42号)以及《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2018年教育部50号文)等文件出台后,学校进一步完善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在国际文化教育中心设立国际学生辅导员,并重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广东工业大学国际学生奖学金,形成了多元的来华留学资助体系。
2018年9月,依托专业学院,学校在国际文化教育中心试点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全英国际学生班)项目,首届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历国际学生36名,分2个班教学。
2019年9月,学院继续推进全英授课专业建设,招收201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全英国际学生班)本科专业2个班;扩大试点,招收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英国际学生班)本科专业1个班。
在上级教育、外事和出入境等各级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学校国际学生教育经历了一个规模发展、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国际交流学院围绕“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来华留学工作目标,积极作为,主动对接、承接来华国际学生教育、合作课程、涉外教育合作以及中华文化推广等项目。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学生特色活动,包括汉培教学上广州英语频道,广州中外友人运动会,读懂中国,看中国·广东行等。
为进一步健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建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治理机制,提升学校管理服务效能,2021年11月,学校在国际文化教育中心基础上成立国际交流学院,归口承担来华国际学生招生、日常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
面向新发展阶段,学院将进一步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依托学校创新平台、专业学院优势学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来华国际学生高质量教育的新发展格局,助力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为学校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建设和教育对外开放做出积极贡献。
广东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放教育学院、专业技术培训学院)坐落于广州市越秀区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的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是承担广东工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专业技术培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的单位,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工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始于1984年。1996年3月经广东省高教厅批准正式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在1999年12月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此后,随着业务的拓展,又先后成立开放教育学院、专业技术培训学院。多年来,广东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放教育学院、专业技术培训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秉承以学生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以学校雄厚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为依托,以培养适应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性高级技术人才为己任,融育人、管理、服务为一体,逐步形成集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各类培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继续教育体系。
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教学地点位于学校东风路校区,在广东省内另设有二十多个教学点,共有在校生35000余人。学院按照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现实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结合紧密,既重视专业的质量标准与规范,更重视应用与创新,产学结合,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学院为学生开设网络课程和较多的任选课程,通过开发的远程服务平台,以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学院培训工作坚持面向广东、服务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积极发展、规范有序”为原则,围绕人才培养战略,着力打造培训品牌。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有效使用学校教育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多渠道、多层次举办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培训。
学院已开设的项目主要有:为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准备赴英语、德语、法语国家攻读研究生学位无缝对接的语言类培训,国际预科班,自考本科和职业技能类培训、干部培训及其他多领域、多类型、多层次的企业行业定单培训。已为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提供10多种专业水平高、针对性强的特色培训。
我院同省内近50所高职高专院校合作开展自学考试助学工作,目前拥有工程造价管理、投资理财2个自考本科新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等8个主考学校专业。
学院内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成立于1992年12月,策划、开发、申报及管理培训项目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与考务工作,是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高校建立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其中维修电工的培训与鉴定更是获得“考电工去广工”的美誉。
学院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我院继续教育的办学水平与质量,为将我院建设成为与高水平大学相符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院而努力奋斗!
有这样一群人,或情系家国初心不改,或诲人不倦孜孜以求,或披荆斩棘破浪前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和印记——广工人。
12月6日下午,第四届“感动广工”人物颁奖盛典在学校大学城校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学校党委书记胡钦太,校长邱学青,党委副书记朱蔚蔚,党委常委、副校长杜承铭、王振友,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广东省监委驻广东工业大学监察专员庞建国,党委常委、副校级干部张学理,党委常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李靖茂,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育广出席活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师生代表580余人参加活动。揭阳校区设视频分会场。
广东工业大学第四届“感动广工”人物颁奖盛典旨在致敬感动的力量,凝练和弘扬“广工精神”,打造新时代广工人的精神标杆。活动通过自下而上、层层推荐、大众投票,最终评选出10位第四届“感动广工”人物(群体)。
颁奖盛典分为追寻、涌泉、耕耘、登场四个篇章,通过感动事迹展播以及采访、文艺演出等形式生动再现了10位感动人物(群体)动人事迹和心路历程。“要高山低头、令江水倒流”的精神丰碑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群体,广工跨越式发展的拓路人陈年强,潜心工艺创新的匠心师者陈焰基,筑造校友精神家园的“领头雁”孙雄,深耕打造国货之光的先行者黎庆恺,用心育“芯”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领军人熊晓明,病痛不阻热爱敬业立学的“大先生”李晓端,跨越山海、扎根广工的湾区教育者凌永权,聚焦青创军创的“甜橙”少年张博爱,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冠军之狮”的广工高水平男子篮球队,他们有信仰、有大爱、有力量,在广工的历史岁月中留下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