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ne: Email:

华南师范大学网网站

2023-12-04 19:44:08 50
官方电话:020-85211098,020-85213484
电子邮箱:zsb02@scnu.edu.cn

学校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及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现有“三校区四校园”,包括广州校区石牌校园、大学城校园,佛山校区南海校园和汕尾校区滨海校园,总占地面积5328亩。学校设4个学部、42个学院、14个研究院(中心),1个书院。

  华南师范大学办学史可追溯至1888年的格致书院、1905年的两广优师学堂、1921年的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建校史始于1933年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学校革命传统深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复兴民族”是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林砺儒、杜国庠、陈唯实、王燕士、马肖云等著名教育家曾先后担任学校校长。吴三立、王鹤清、盛叙功、王越、阮镜清、黄友谋、郭大力、潘炯华、饶宗颐、罗浚、叶述武、叶佩华、汪德亮、李镜池、李匡武、康白情、朱勃、刘颂豪、孙儒泳等众多名家名师先后在校执教。近90年来,一代代华师人秉承建校之初“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宗旨, 践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扎根南粤,笃志树人,为国家培养了90余万教师和各类人才。

  如今,华南师范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学科门类齐全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培育教育人才的南方高地。近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教师教育强特色、学科水平上台阶”两大战略,推进“双一流”“冲补强”“新师范”三大建设,抓住打造人才队伍高地、科研创新平台高地,大力推进国际化、信息化即“两高两化”四个重点,全面推进学校各领域改革发展,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建设步伐。

  学校学科建设成效明显。物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获评A+。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数学、物理学、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等1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5‰。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备。下设61个人才培养单位,覆盖12个学科门类,共有97个本科专业,3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全日制学生43000余人,其中本科生3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500余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7门,省级以上一流本科课程141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个;是全国唯一同时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的师范大学。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良好。现有教职工5564人,其中专任教师数2622人,正高674人、副高680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86人次、省级人才265人次。院士(含双聘和外籍)8人,国家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8人,国家四青人才4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0人,广东省重大人才项目48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49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 人,省级劳动模范 9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人。

  学校科研创新基础扎实。拥有“绿色光电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高能高安全性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隔膜材料与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技类科研平台6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等人文社科国家部委和省级科研平台51个。学校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和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先后三届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拥有殷墟甲骨文、战国出土文献、商周金文等绝学成果。与清远、肇庆、番禺、梅州等地政府共建4个异地科研机构,获批3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与国内企业共建36个产学研基地。

  学校教师教育特色彰显。师范生培养覆盖普通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全领域,学前、小学、中学全学段,本硕博全层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比例均居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前列。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学校致力于提升广东教师队伍质量,打造南方教育高端智库,服务广东教育综合改革,建设优质附校资源,辐射影响全国基础教育发展。学校是教育部“国培计划”海外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双名”(名师名校长)领航基地、示范性项目和教师远程培训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广东省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执行办公室及培养基地。学校在服务港澳教育发展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先发优势,培养培训的澳门中小幼教师曾占教师总数七成。

  学校对外交流合作频繁。遵循“融入湾区、深耕东南亚、经略‘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理念,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和区域发展需求。学校加入了LHCb、BESIII、STAR实验国际合作组、CMS国际合作组,东南亚研究中心、东帝汶中心和港澳研究中心获批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粤港量子物质联合实验室”。东南亚学术交流机制常态化,在东南亚7个国家设立了8个海外研究基地。分别在香港、澳门和马来西亚设立了境外教学点,在海外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其中2所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学校党的领导持续加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党建引领、五方协同的思政工作体系,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作为高校代表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2019年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报国为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广东、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和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服务,朝着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勇毅前行。

校徽校训校歌

【校徽】

华南师范大学校徽主体图案为三个“人”字的交叠,阐明“以人为本”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治学要义。主体图案结构严谨,点线相连,寓意教育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交叉和延伸”;色彩层次分明,表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育人意义。

SCNU LOGO透明.png


【校训】

80 多年来,学校数易校名,几度迁徙,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秉承勷勤大学师范学院 “ 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 ” 的优良传统,承传南方大学 “ 忠诚团结,朴实虚心,勤劳勇敢,实事求是 ” 的革命精神,践行 “ 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 的校训,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共同铸就了学校今天的繁荣与发展。    

校训.jpg


【校歌】

校歌.jpg

校史沿革

微信图片_20220929223202.jpg

1933年8月,学校前身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创办。

1935年3月,更名为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教育学院。

1937年10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学校被迫迁至广西梧州、藤县、融县,广东乳源、连县等地,九载十迁,直至抗战胜利。

1938年9月,独立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

1939年9月,更名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

1946年11月,重返石榴岗原址开始上课。

1950年10月,更名为广东省文理学院。

1951年6月,在广东省文理学院基础上与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私立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联合组建华南师范学院。

1952-1953年间,全国院系大调整,岭南大学教育系、南方大学俄文系、海南师范学院、海南师范专科学校、南昌大学师范部、湖南大学地理系、广西大学教育系调整并入华南师范学院,迁至广州石牌现址。

1970年10月,更名为广东师范学院。

1977年11月,复名为华南师范学院。

1982年10月,定名为华南师范大学。

更新时间:2022-10-10 09:14:15  更新单位:党委宣传部、档案馆

现任领导

更新时间:2023-09-12 10:02:26  更新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数读华师

(数据截至2023年9月)


优势学科(个):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物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含重点培育)4 (详情)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详情)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详情)
          其中:A+学科心理学
ESI前1%学科12(详情)
          其中:前5‰的学科6  (详情)
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3(详情)
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10(详情)


专业建设(个):
本科专业97(详情)
         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5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详情)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  (详情)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详情)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3(详情)


教职工规模(人):
教职工5,564
高层次人才(按项目数)
         其中:国家级人才186(详情)
               省级人才265(详情)
专任教师2,622
         其中:正高级674
               副高级680
         其中:博士生导师434
               硕士生导师1,693


学生规模(人):
在校生(含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47,726
         其中:全日制在校生43,288
普通本科生30,396
         其中:师范生12,262
硕士研究生15,422
         其中:全日制13,110
博士研究生1,633
         其中:全日制1,555
外国留学生(学历生)275


重大科研平台(个):
国家级科研平台2 (详情)
省部级科研平台115
         其中:科技类63(详情)
                   社科类52(详情)


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所):
累计开办附属学校57
累计开办附属幼儿园18


教学科研机构


(广州校区石牌校园)

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国际文化学院

美术学院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计算机学院

心理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半导体科学技术研究院

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教师教育学部/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

广东省基础教育培训与信息化研究院

心理学部

(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

东南亚中文教师教育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

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

                     

(汕尾校区滨海校园)

基础教育学院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

汕尾校区公共课教学部

材料与新能源学院

行知书院

创意设计学院

商学院

职业教育学院

创新发展研究院

广州校区大学城校园)

文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法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

音乐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

量子物质研究院

物理前沿科学研究院

环境学院

环境研究院

物理学部

创业学院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

南方核科学计算中心

未来科技研究院

                     

(佛山校区南海校园)

城市文化学院

国际商学院

软件学院

国际联合学院

南海学院

工学部

半导体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北斗研究院

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

党政职能部门

更多请参阅:组织架构基础平台
温馨提示:按《华南师范大学党政管理机构优化调整方案》(华师党委【2020】45号),目前正值机构调整过渡期,本系统将按学校发文逐步更新信息,本系统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学校发文为准。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政策法规办公室、保密委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管理办公室(合署)

南海校区管理委员会(挂靠)

纪检监察室

党委组织部、党校办公室、组织员管理办公室(合署)

机关党委(挂靠)

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新闻中心(合署)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发展工作办公室(合署)

离退休工作办公室(挂靠)
广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挂靠)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 人民武装部(合署)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合署)

党委保卫工作部、保卫处(合署)

发展规划处

学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

教务处

社科处

科技处

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孔子学院管理办公室(合署)

招生考试处

财务处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审计处

后勤党委、后勤管理处(合署)

基建处

社会服务处

汕尾校区管理委员会


群团组织

更多请参阅:组织架构基础平台
温馨提示:按《华南师范大学党政管理机构优化调整方案》(华师党委【2020】45号),目前正值机构调整过渡期,本系统将按学校发文逐步更新信息,本系统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学校发文为准。

校工会

校团委

教辅机构

更多请参阅:组织架构基础平台
温馨提示:按《华南师范大学党政管理机构优化调整方案》(华师党委【2020】45号),目前正值机构调整过渡期,本系统将按学校发文逐步更新信息,本系统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学校发文为准。

网络中心

分析测试中心

学报编辑部

图书馆

档案馆

教师发展中心

采购与招投标中心

校友工作办公室、学校发展基金会办公室、学校理事会秘书处(合署)(调整过渡期)

教育发展中心(调整过渡期)

附属机构

更多请参阅:组织架构基础平台
温馨提示:按《华南师范大学党政管理机构优化调整方案》(华师党委【2020】45号),目前正值机构调整过渡期,本系统将按学校发文逐步更新信息,本系统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学校发文为准。

校医院

附属中学

附属小学

附属幼儿园

本科生教育

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教务处主页

追求卓越,培养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华南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学校始终以多元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理想的学生,实现学生的理想。

拔尖人才培养: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班,培养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勷勤创新班,培养专业学术创新人才;心理学基地班,培养心理学基础研究人才和应用研究型人才。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班和勷勤创新班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心理学基地班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师范生培养:本科生中40%为师范生。2014年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计划”项目,“卓越教师培养协同育人中心”被认定为广东首批协同育人平台。学校组建的“华南师大—普通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全省逾16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省一级学校加盟,为师范生的实践提供稳定、优质的实践平台。

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2011年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签署了人才联合培养协议,是国内较早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开展合作的6所高校之一。2012年学校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合作,实施暑期科研实践项目。2013年实施“新兴光电子技术及其交叉科学领域优秀本科生培养计划”,开展与校内研究院之间的人才联合培养。

第二校园经历: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 “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此外还有国内外联合培养项目、境内外交换学习项目和境内外暑假实习项目等。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加州州立大学等高校进行本科联合培养;与境内外69所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第二校园学习经历。

转专业双专业双学位:实施专业二次选择,本科生可以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提出转专业申请。此外,在社会普遍关注的专业(英语、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开设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课程,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

免试推荐研究生:我校是教育部授权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的高校之一,每年都有本科生免试推荐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9年在澳门招收第一批在职兼读博士研究生,2000年在澳门正式设立硕士研究生教学点,2009年入选全国首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研究生教育以“立德树人、调整结构、改革模式、动态考核、提升质量”为目标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新分类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突出“科教结合”,统筹安排博士和硕士培养阶段,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倡导“以研促学”,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鼓励“协同培养”,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倡导“能力导向”,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鼓励“联合培养”,依托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组建校企(行)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

学科建设


       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现有96个本科专业,3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物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有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培育)等4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含6个攀峰重点学科、14个优势重点学科和3个特色重点学科,共19个一级重点学科和4个二级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全国第三批重点马院。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获评A+;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物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临床医学等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5‰。

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

教育技术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光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培育)

广东省重点学科

类别

学科名称


一级学科

攀峰学科

(6个)

数  学

物理学

教育学

心理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

植物学

优势学科

(14个)

一级学科

化  学

中国史

地理学

哲  学

中国语言文学

光学工程

世界史

政治学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育学

理论经济学

法  学

公共管理

 

特色学科

(3个)

二级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音乐学

美术教育


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


物理学

心理学

教育学

体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数学

生物学

化学

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脑与智能教育

 

ESI世界前5‰学科


材料科学

化学

工程学

植物学与动物学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ESI学科


材料科学

化学

工程学

植物学与动物学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社会科学总论

数学

精神病学与心理学

物理学

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

临床医学

自然科学


华南师范大学始终坚持"科研强校"战略,大力推动人才、团队、项目、平台、成果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学校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作为全国第三家师范大学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自2008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一直稳居全国师范大学前列;以第一单位完成的"量子几何相位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获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教育部创新团队、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一大批重要标志性科技项目。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高能高安全性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隔膜材料与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绿色光电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111计划”引智基地

光信息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脑认知与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示范基地

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发平台示范基地-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性能共享计算平台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微纳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量子调控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光信息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昆虫发育生物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化学品污染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

广东核物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工程实验室

广东省高能动力与储能电池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

广东省科技装备动员保障基地

广东省科技装备动员保障基地

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应急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服务计算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省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光电检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中药保健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光流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动力与储能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低碳与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智慧国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能量转化与储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水产优质环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华南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高效绿色能源与环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微结构功能光纤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数据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药食生物资源加工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光电智能感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教育测评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光子中医信息治疗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城市排水管理与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智能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生态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新型超声成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心脑血管个体化医疗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量子精密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国际合作基地

广东省红外反射液晶高分子材料与器件国际合作基地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电致光电器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光子信息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激光生命科学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生态与环境科学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电化学储能与发电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量子信息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广东高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普通高校城市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高校特种功能光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广东高校激光加工技术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广东高校储能与动力电池产学研结合示范(暨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

广东高校高分子新型材料产学研结合示范(暨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

广东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环境保护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产学研基地

广州市LED工业研究开发基地

广州市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云计算安全与测评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能源转化与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生物医药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昆虫发育调控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特种光纤光子器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类纸显示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光谱分析与功能探针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大数据智能教育重点实验室

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支撑平台

动力与储能电池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人文科学

 社科处主页

    华南师范大学一直致力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涵盖部委、省、市、校四级纵深发展的平台建设网络。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规划项目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一大批标志性的社科课题,立项数与立项经费逐年增长。

教育部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

教育立法研究基地

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岭南舞蹈

华南足球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华南师范大学基地

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儿童青少年阅读与发展实验室

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

海外移民研究中心

东南亚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

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教育部备案国别和区域研究研究中心

东南亚研究中心

东帝汶研究中心

港澳研究中心

广东省重点智库

广东党的建设研究院

广东省委宣传部研究基地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岭南文化研究中心

华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研究中心

信息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重点研究基地

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

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

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语言认知与测试研究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汉语学习与国际推广重点实验室

经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研究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

行政区划与空间治理研究中心

广东省基层治理决策咨询研究中心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新时代法治广东建设研究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测评研究中心

审美文化与批判理论研究中心

岭南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

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

广州流动人口与人才服务研究中心

广州市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研究中心

新媒体与文化创意产业重点研究基地

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

廉洁教育与研究中心

岭南文化研究中心

2023年华南师范大学外省招生相关问题

一、外省招生计划请参考

https://zsb.scnu.edu.cn/a/20230613/559.html

二、外省录取分数请参考

https://zsb.scnu.edu.cn/a/20230420/546.html

三、有关外省录取调剂问题

考生所填的专业志愿都未被录取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按考生投档总分从高到低调剂录取到同批次同科类(同组别)招生计划有空额在该省该批次有招生计划的专业才会调剂,不会跨批次跨科类调剂且符合相关专业录取要求的专业录取;若考生不服从调剂的,作退档处理。

四、入学后转专业问题

学校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每学年春季学期组织全日制本科学生转专业工作(新生为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向转入的学院申请,学院会在转专业报名前明确申请的基本要求,具体请咨询转入学院)。除规定的相关特殊情形之外,全日制本科在读学生均可提出转专业申请,但每人每次只能申请一个专业。通过申请转入的学院的考核后可入读新的专业。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转专业:

(一)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

(二)国家有相关规定不能转专业的;

(三)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

 备注:1、提前批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中小学教师专项计划(下称教师专项计划)录取考生不可申请转专业。2、音乐、体育、美术类专业学生不能跨学院申请转专业。3、广东地方专项录取的考生可以申请转专业。4、汕尾校区单设院校代码(80002)招生,考生入学后如需转专业,仅限在本招生代码内的专业间进行。5、中外联合培养和中外合作办学的考生入学后如申请转专业,仅限在本招生专业组的专业间进行。

我校2022年转专业方案(仅供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CXgcMbDL8XDNv_VMO08uSg

考生可在我校公众号“晚安华师”上搜索我校历年转专业方案。

学校党委书记王斌伟带队赴法国、英国开展教育合作交流并看望在两国工作和学习的校友及学生。王斌伟一行访问了图尔大学、阿伯丁大学、牛津大学摄政学院全球发展与展望研究院和中国驻英大使馆。学校党办校办、人事处、国际交流合作处、教师教育学部、国际商学院、阿伯丁数学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等单位负责同志陪同访问。

图尔大学校长Arnaud Giacometti和副校长Colombine Madelaine及相关学院负责人与王斌伟一行进行座谈交流。王斌伟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以及两校合作申报法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最新进展。Giacometti校长回顾了两校自2011年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的合作交流,对我校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两校能进一步深化合作。双方围绕基于国际商学院中国商务沉浸式课程(CBI)项目基础,在图尔大学开设CBI项目课程的可行性展开交流,并就师资交流和培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法语教学服务协议。

阿伯丁大学校长George Boyne,副校长Alan Speight、Ruth Taylor、Pete Edwards 及相关学院负责人与王斌伟一行分别进行座谈交流。王斌伟介绍了两校自2007年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双方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共建以及合作办学等方面的合作情况。Boyne校长对两校16年以来取得的合作成果高度认可,希望能在已有基础上拓展更多的合作,并期待明年春天到华师访问。副校长Alan Speight、Ruth Taylor和Pete Edwards对我校学生高度称赞,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二年级99.4%的学生成功晋级第三学年,国际商学院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60%以上的获得阿伯丁大学一等荣誉学位,比例远超其它国家留学生,甚至超过阿伯丁大学本土学生。访问期间,双方就金融学专业4+0单学位培养模式变更为双学位模式,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本科和硕士层次的联合培养,阿伯丁数学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合作办学以及工学部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并续签了校际合作备忘录。

牛津大学摄政学院全球发展与展望研究院负责人Wang Shidong主任及相关项目负责人与王斌伟一行进行座谈交流。王斌伟介绍了我校今年参与牛津大学暑假跨学科项目的情况及师生反馈。Wang主任对我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表示高度认可。双方就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双向短期访学交流项目、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签署了项目谅解备忘录。

访问英国期间,王斌伟一行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拜访我校校友、驻英大使郑泽光。王斌伟汇报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对英合作交流情况。郑泽光表示,华南师大与英国高校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希望华南师大能够进一步引进英国一流高等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英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项目,为推动中英人文交流作出华师贡献。访问法国期间,王斌伟一行还看望了在法校友,并希望能在法国尽快成立校友会,把校友组织起来,为学校建设发展和“争创一流”作出更大贡献。此外,王斌伟一行还与我校在图尔大学和阿伯丁大学学习的学生进行亲切座谈,了解大家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了学校的关心,并希望同学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选择样式

选择布局
选择颜色
选择背景
选择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