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ne: Email:

西北大学官网网站

2023-12-03 15:42:52 47
官方电话:029-88302211
电子邮箱:zsb@nwu.edu.cn

西北大学简介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

学校现有太白校区、桃园校区、长安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现有24个院(系)和研究生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直属附属医院、7个非直属附属医院。设有88个本科专业,其中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2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5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3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地质学、考古学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校现有3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个国家级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1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14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在校生2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700余人,研究生14600余人,国际学生500余人。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重大奖励。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英、法、德、日等近30个国家及地区的12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历史沿革

  • 刘端棻

    党委书记,党委第一书记 
  • 吴大羽

    党委第一书记(代理) 
  • 刘永义

    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党委书记 
  • 苏贯之

    党委书记 
  • 郭琦

    党委书记 
  • 巩重起

    党委书记 
  • 林牧

    党委书记 
  • 宫自杰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 孙平

    党委书记 
  • 董丁诚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党委书记 
  • 李军锋

    党委书记 
  • 张炜

    党委书记 
  • 孙勇

    党委书记 
  • 乔学光

    党委书记 
  • 王亚杰

    党委书记 

校 训


undefined

字体来源:选自唐楷柳体

校 标



2019年西北大学视觉形象提升设计


新标志设计说明:

1.本标志由西北大学原标志合现代审美性、新媒体适配性、制图规范性及图形识别性为旨修 改得来;

2.本标志分为主体图形与外框信息两大元素:主体图形为“西北大学”四个汉字的篆刻写法叠加在经过图像化处理的经典秦汉瓦当形态之上,突出古风文韵与西北大学厚重的历史感和地缘性特色;外框信息的文字内容为“西北大学,西安,中国”的英译文字,并结合了西北大学的初创时间 1902,传达自身信息;

3.本标志采用深蓝色,彰显西北大学的厚重底蕴、权威姿态和博大胸怀。


标志提升设计者:孙明远、王界一、李竣豪

修改标志时间:2019年6月


undefined


关于西北大学标志校徽图案的设计说明

原标志图案设计说明:

1.西北大学标志校徽代表西北大学的形象,面向世界,校徽是西北大学对外展示的图形与标志。

2.标志校徽图案追求美观大方、对称,线条流畅,图形与深刻内蕴相统一,简明易识,并具有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

3.西北大学标志校徽以秦汉瓦当圆形图案为总体结构,以中国传统篆字与英文相结合,国内外均可理解其深刻内涵。

4.西北大学地处周秦汉唐13朝古都—西安,标志校徽以秦汉瓦当形式展现西北大学所在地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出西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5.1902代表西北大学建校时间,说明西北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建校最早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6.外圈的英文为:西北大学·中国·西安,世界各国都可理解西北大学的地理位置与悠久的建校历史。

7.以篆字书写“西北大学”校名,黑底白字,阴阳结合,彰显中国古代文化、文明与周秦汉唐的古风文韵,体现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特色,给人以深刻印象。

8.此标志校徽作为西北大学永久标志校徽图案(此前西大无确定的形象校徽标志),从1992年9月确定并使用至今,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

                                                         

设计者:屈琳

校 歌



校 名

        undefined

字体来源:选自鲁迅在国立西北大学讲学期间与我校教师的回信 

校旗校徽


校旗


undefined

本科生校徽


undefined

研究生校徽


undefined

教职工校徽

学校简介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

学校现有太白校区、桃园校区、长安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现有24个院(系)和研究生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6个非直属附属医院。设有88个本科专业,其中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地质学、考古学2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校现有3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0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000余人,研究生13900余人,国际学生600余人。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重大奖励。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英、法、德、日等近30个国家及地区的12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西大校史上的“国”字号人物

 

“国师”黎锦熙
“国师”是一个古旧的称谓,这里姑且用之。黎锦熙早年在长沙第一师范担任历史教员时,毛泽东是他的学生。毛泽东后来成为一国之主,不忘旧缘,仍尊黎锦熙为“我的老师”。因此,我们称黎锦熙为“国师”。
黎锦熙字邵西,湖南湘潭人,1890年2月出生,仅比毛泽东年长三岁多。他毕业于清末湖南优级师范学堂史地部,一生从事文史教育和国语统一事业,著述甚丰。1931年任北师大文学院院长,抗战爆发后随北师大迁来西安,后至陕南城固,执教于西安临大、西北联大、西大,曾任国文系主任。
黎锦熙与毛泽东交往密切,常通音信,并一直甘冒风险保存着毛泽东写给他的信件。1939年,毛泽东得知他在城固,曾从延安寄赠新著《论持久战》一书给他。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接见马师儒(时任西大文学院院长,后任校长)时,曾嘱托马师儒:“返陕南后,请代我问候我的老师黎邵西先生。”
黎锦熙是无党派人士,一贯坚持进步立场。1939年在西大时,国民党区分部曾动员他入党,他坚决拒绝,将申请表掷于字纸篓中。为此区党部向来校视察的教育部次长说他的坏话,要求解聘他,因他资格老而未敢轻动。他常对人说:“一般人都说什么反动学生,我看他们功课都很好,相反的党团员则功课都不好。”一般人说的“反动学生”即地下共产党员、进步学生,他所说的“党团员”指国民党员、三青团员。现存档案有当时西大中共地下组织向省委的汇报材料,称黎锦熙“对共无成见,不顽固。”黎锦熙为西北联大撰写的校歌歌词保留至今,他还以歌词为纲,写了一部简明的西大校史,最先把西大校史溯源至晚清。
解放前一年,黎锦熙返回北师大,仍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49年6月北京解放不久,毛泽东就亲临北师大看望他,一见面就喊“黎老师”。此后,毛泽东曾多次接黎锦熙到中南海叙谈,师生之间,情意绵长。
黎锦熙于1978年3月谢世,终年88岁。
 
“国史”侯外庐
 
“国史”一词或指一国之史、一朝之史,或指古代的史官。现代不设史官之职,却有研究历史的专家。侯外庐作为史学泰斗、中国思想史方面的绝对权威,称他为“国史”似不为过。
解放初期,侯外庐主持西大校政,大刀阔斧,高屋建瓴,政绩突出,有目共睹,有口皆碑,无须赘言。这里单从“国史”的角度,略述他的卓越成就和杰出贡献。侯校长在史学领域耕耘半个多世纪,他对上下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史和思想史都有系统的研究,著作宏富,见解独到,自成体系,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开拓者。论者以为,他的治史生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早期(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为发轫期。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社会与孔子》、《中国古典社会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船山学案》等,这期间他接受周恩来的建议,撰写了80万言的《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二、中期(40年代后至60年代初)为发展成熟期。个人著作有《三民主义与民主主义》、《中国古代社会史》、《孙中山到毛泽东》、《汉代社会史绪论》、《社会发展史的一些问题》、《中国哲学史略》、《中国历代大同理想》等,这期间他联络杜国庠、赵纪彬、邱汉生等老专家和一些青年学者,主持完成了一项“大工程”——260万言的五卷本巨著《中国思想通史》,这标志着“侯外庐学派”的形成,表明他在史学研究领域登上了一个无人比肩的高峰。三、晚期(70年代中至80年代中)为继续开拓总结期。著作有《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中国思想史纲》(上下册)等,特别是他和邱汉生、张岂之合著的130万言的《宋明理学史》(上下卷),填补了解放以来我国史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一代“国史”侯外庐于1987年9月谢世,终年84岁。他的遗愿是写一部100万言的《中国思想通史补编》和一部更完整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这个遗愿有待侯氏学派第二代、第三代去实现。
 
“国手”王耀东
 
体育界把国家队选手称为“国手”,足球国家队成员又称“国脚”。1921年5月,二十刚出头的王耀东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国家篮球队,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第五届远东运动会,赢得了篮球比赛的金牌。他是名副其实的老“国手”。
王耀东毕业于北师大体育专修科,后执教于北平大学,抗战之初来西安,历经西安临大、西北联大、西大各个时期,直到2007年以107岁高龄辞世,在西大整整工作了70个年头,为西大的体育教学倾注了毕生的精力。生前学校曾破例决定他为永不退休的终身教授。
耄耋之年的王耀东曾担任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他是中华民族近百年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也是中国近百年体育发展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1999年9月,西大为这位中国体坛世纪老人举行了百岁华诞暨执教80周年庆贺大会,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等亲临西大向王老祝贺,同时还宣布设立“王耀东奖学基金”,举行了《王耀东传》首发式。
2002年10月,西大百年校庆大会隆重举行,102岁的王耀东登台讲话,思维清晰,声音洪亮。他以自身的健康长寿有力地证明了“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至理名言。
 
“国嘴”齐越
 
 国家大事,重大新闻,通过他的嘴、他的声音传播出去,故曰“国嘴”,齐越当之无愧。
齐越,原名齐斌濡,河北高阳人。1942年来到城固,就读于西大外文系,学习俄文专业。他政治上追求进步,在校地下入党,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学习刻苦勤奋,专业成绩优异,在课外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朗诵和讲演的才能。
1946年4月,西大发生震惊全国的学潮,齐越被诬为“暴徒”受到反动当局搜捕,在他的河北同乡、数学系魏庚人老师掩护下成功脱逃,进入华北解放区,不久调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这正是他的专长。他是新华台唯一的男播音员。当解放战争进入决战时刻,人民军队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我党我军的许多重要文告和新闻,都是通过齐越之口广播出去,传遍全中国、全世界的。当时新华台的女播音员钱家楣后来回忆说:“那时齐越一接到前线捷报,就高高举起,在院子里边跑边喊,把机务员都逗笑了,指着他:瞧,齐越!他当即就充满激情地把捷报播出去了。”
 齐越播音生涯中最可圈可点的经历,就是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担任开国大典的播音员。从此,他长期坚守中央广播电台主播岗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嘴”,播音界同行则称他为“老头子”。他的一系列经典播音,人们记忆犹新。1975年齐越调任北京广播学院教授,是我国第一位播音学教授。1980年齐越再次出现在万众瞩目的场合,为公审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宣读证词,似乎只有他最能发出义正词严的声音。“北广”现称中国传媒大学,一直奉齐越为宗师,塑立雕像,顶礼膜拜。为弘扬齐越精神,还设立了齐越朗诵艺术节,已办了十多届。
1993年11月,齐越病故,享年71岁,新华社发了专电,给予高度评价。
 
“国使”申健
 
“国使”者,国家派出的使节也。申健早在中印建交之初就担任首任驻印度临时代办,随后又担任首任驻古巴大使,1980年又出任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是一位资深的“国使”。
申健,原名申振民,化名陈松严,1937年至1939年在西大法商学院学习,1938年在校入党。他在西大虽只有短短三年,却经历了西大三变其名(临大、联大、西大)的全过程,这也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出发点。申健入党后,曾要求去延安,组织上决定他留校从事地下工作。在此期间,他与熊向晖、陈忠经一起打入胡宗南部“卧底”,同流而不合污,出污泥而不染,凭着大智大勇,出色完成任务,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多次嘉奖,被周恩来副主席誉为我党隐蔽战线“后三杰”(前三杰为李克农、钱壮飞、胡底)。1946年胡宗南派他们三人去美国深造,经请示上级党组织同意,将计就计,去了美国。后因国内有人被捕暴露了他们,遂断了经济来源。他们通过苏联驻美使馆资助,于1949年7月回国。回国后,三人均肩负重任。申健除多年担任驻外使节,还做过中联部副部长,一度主持中联部工作,是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外交家。
刚从美国回来时,组织上指示他们改名,申振民原改为申建,取献身新中国建设事业之意,刘少奇主席在一张任命书上给“建”字加了个单人旁,从此就使用“申健”这个名字。
他作为“国使”,头一个使命是出使印度,过了30年,他的最后一个外交使命,还是出使印度。人所共知,中印关系十分敏感,也十分棘手,一是达赖问题,二是边界问题,都是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难题。申健坚持原则,掌握政策,注意策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表现出精湛的斗争艺术,可谓不辱使命。
“文革”中,忠良遭害,奸佞横行,工作局面异常艰难,申健受命主持中联部工作,经受了巨大的压力,付出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使中联部的工作正常运转,成为当时唯一对外继续活动的部门。后任中联部长耿飚曾特意书写“难能可贵”四个大字赠给申健。
1987年,申建被推选为西大北京校友会会长。
1992年3月,申健去世,享年77岁。
 
“国器”王岐山、陈宗兴
 
当下的新闻报道,把党中央常委、人大正副委员长、全国政协正副主席均纳入“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列。西大出身的王岐山和陈宗兴自然入列。我在这里称他们为“国器”。“国器者,言其器用重大,可施于国政也。”(《汉书韩安国传》颜师古注)说白了,“国器”就是在最高层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这两位能够成为“国器”是西大的荣耀。
王岐山,1976年毕业于西大历史系,曾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广东省副省长、海南省委书记、北京市市长,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党的十八大选为中央常委,又荣任中纪委书记。
王岐山校友身居高位,不忘母校,不忘师长。2009年7月28日,他在美国华盛顿的一次晚宴上即席讲话,提到母校张伯声老校长“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对他的深刻启示。2011年2月24日,王岐山来陕考察工作,在陕西宾馆看望了自己的业师、西大名誉校长张岂之先生,并与现任校党委书记乔学光、校长方光华亲切交谈,关注母校的发展和建设。
陈宗兴,1981年北师大研究生毕业后来西大地理系任教,1991年晋升教授,历任西大地理系主任、科研处处长、教务长、副校长、校长,西安市副市长、陕西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宗兴校长调省市工作后,继续关心西大,为西大的事情尽力。今年10月,他从北京拨冗来校,出席了西大建校110周年庆祝大典。(原载《西大校友通讯》,有增改)

院系导航

 


序号

院系

网址

1

文学院

http://wxy.nwu.edu.cn/ 

2

历史学院 

https://history.nwu.edu.cn/ 

3

文化遗产学院

http://culture.nwu.edu.cn/ 

4

经济管理学院

http://ems.nwu.edu.cn/ 

5

公共管理学院

(应急管理学院)

https://spa.nwu.edu.cn/ 

6

外国语学院

http://wyxy.nwu.edu.cn/

7

法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

http://fxy.nwu.edu.cn/      

8

哲学学院 

http://zxxy.nwu.edu.cn/

9

新闻传播学院

http://xinwen.nwu.edu.cn/ 

10

艺术学院

https://ysxy.nwu.edu.cn/ 

11

数学学院

http://math.nwu.edu.cn/

12

物理学院

http://physics.nwu.edu.cn/index.php?s=/Public/index 

13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http://chem.nwu.edu.cn/ 

14

地质学系

http://geology.nwu.edu.cn/ 

15

城市与环境学院

http://env.nwu.edu.cn/      

16

生命科学学院

http://biology.nwu.edu.cn/      

17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软件学院)

http://ist.nwu.edu.cn/ 

18

化工学院 

http://chin.nwu.edu.cn/ 

19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http://food.nwu.edu.cn/

20

医学院

http://med.nwu.edu.cn/



特色专业

 

西北大学3个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序号

基地名称

1

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西北大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1    
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    
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西北大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即基地班)        
项目名称        
经济学基地班                    
历史学基地班                    
物理学基地班                    
化学基地班                    
地质学基地班                    
生物科学基地班                    
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西北大学37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所属院系

专业名称

1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2

广播电视编导

3戏剧影视文学

4

历史学院

历史学

5

文化遗产学院

考古学

6

文物保护技术

7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

8

工商管理

9

金融学

10国际经济与贸易

11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12

劳动与社会保障

13

法学院

法学

14外国语学院英语

15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

16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17

物理学院

物理学

18

应用物理学

19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0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

21

材料化学

22

应用化学

23

地质学系

地质学

24

资源勘查工程

25

地质工程

26

城市与环境学院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27

城乡规划

28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29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30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31

物联网工程

32

软件工程

3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4

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35

制药工程

36

生物工程

37能源化学工程


 西北大学17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学院

专业名称

1

历史学院

世界史

2

哲学学院

哲学

3

物理学院

材料物理

4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生物学

5

地质学系

勘查技术与工程

6

新闻传播学院

广告学

7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8

数学学院

应用统计学

9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10

艺术学院

动画

11

新闻传播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

12

文化遗产学院

文物与博物馆学

13

数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14

城市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

15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16

公共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17

艺术学院

美术学


西北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项目        
    序号        
专业名称        
1    
地质学                    
2    
化学                    
3    
经济学                    
4    
资源勘查工程                    
5    
历史学                    
6    
物理学                    
7    
中药学                    
8    
汉语言文学                    
9    
考古学                    
10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1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12    
过程装备与控制 工程                     
13    
行政管理                    

 

西北大学省级特色专业项目
序号        
专业名称        
1    
地质学                    
2    
化学                    
3    
经济学                    
4    
文物保护技术                    
5    
历史学                    
6    
中药学                    
7    
物理学                    
8    
过程装备与控制                    
9    
汉语言文学                    
10    
考古学                    
1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12    
行政管理                    
13    
数学与应用数学                    
14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15    
生物科学                    
16    
地理信息系统                    
17    
材料化学                    

 

                                           陕西省名牌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依托学科        
1    
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2    
化学                    
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3    
物理学                     
理论物理、光学    
4    
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5    
历史学                    
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世界史    
6    
资源勘查工程                    
油气田地质与开发、矿产普查与开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7    
考古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8    
生物技术                    
植物学、微生物学    
9    
生物科学                    
植物学、微生物学    
10    
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11    
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12    
数学与应用数学                    
基础数学    
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1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人文地理学    
15    
生物工程                    
化学工程、生物化工    
16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光学    
17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    
18    
文物保护技术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19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招生动态

西北大学(6116)报考点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确认公告 


 

一、确认对象

网上报名期间选择“6116西北大学”作为报考点,且符合本考点报考要求,并于2023年10月25日前在研招网完成网上报名、缴费的以下考生:

1.西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

2.本科就读于省内非报考点院校并报考西北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3.户口所在地在陕西省内并报考我校的往届考生。

4.报考西北大学的非陕西户籍的在陕工作考生。

5.报考西北大学的单独考试考生。

6.报考西北大学的同等学力考生。

7.报考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的考生。

、确认方式及时间

(一)确认方式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网上确认系统(https://yz.chsi.com.cn/wsqr/stu/或扫描网上确认二维码)进行网上确认。

注:网上确认阶段不再修改报考信息,请在报考阶段确认好填报信息。

(二)确认时间

首次上传材料时间:2023年11月1日9:00至4(周六)12:00

考生补充材料时间:2023年11月1日 9:00至4(周六)16:00

考点审核材料时间:2023年11月1-4日(周六),每日9:00-12:00、14:00-17:00

请考生随时关注系统确认通知,确认未通过的考生应及时补充确认材料。建议考生11月3(周五)前上传审核材料,以免因准备补充材料时间紧迫,或因部分补充材料周末无法办理等原因影响网上确认。

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确认的考生,其报名信息无效。

四、提交材料及要求

(一)所有考生提交的材料

1.近期免冠证件照

①本人近三个月内正面、免冠、无妆、彩色电子证件照(白色背景,将用于准考证、录取通知书等相关档案照片等)。

②仅支持jpg或jpeg格式,不小于50K,不超过5M,宽高比例3:4。

③坐姿端正,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耳朵对称,左右肩膀平衡,头部和肩部要端正且不能过大或过小,须占整个照片的比例为2/3。

④不要化妆,不得佩戴眼镜、美瞳拍照。

⑤照明光线均匀,脸部不能发光,无高光、光斑,无阴影、红眼等。

⑥头发不得遮挡脸部或造成阴影,要露出五官(包括眉毛)。

图像应真实表达考生本人近期相貌,照片内容要求真实有效,不得做任何修改(如不得使用PS等照片编辑软件处理,不得对人像特征(如伤疤、痣、发型等)进行技术处理,不得用照片翻拍)。

⑧请务必谨慎上传符合上述全部要求的照片,否则会影响审核。

标准示例照片

2.本人手持身份证照

①拍摄时,手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将持证的手臂和上半身整个拍进照片,头部和肩部要端正,头发不得遮挡脸部或造成阴影,要露出五官。

②确保身份证上的所有信息清晰可见、完整(没有被遮挡或者被手指捏住)。

③图像应能如实地反映本人近期相貌,照片内容要求真实有效,不得做任何修改(未经过PS等照片编辑软件处理)。

仅支持jpg或jpeg格式,大小不超过5M。

(二)考生根据自身类型上传的其他材料(材料示例见附件2)

1.特殊类考生的报考条件审核材料

(须于10月28日前邮寄(顺丰、EMS)至西北大学研招办审核并在网上确认系统上传)。

1同等学力考生:还须提供毕业后进修的大学本科6门以上主干课程成绩证明以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带cn号的报考专业方向的学术论文扫描件(封皮,目录,正文)。

2单独考试的考生:还须提供所在工作单位同意报考研究生的介绍信、相关领域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西北大学研招网下载)。

3“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还须提供《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登记表》。

4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大学生士兵《入伍批准书》《义务兵退出现役证》。大学生士兵身份最终以退役军人事务部审核结果为准。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提交校级研究生学籍管理部门盖章的“同意报考”的证明方能网上确认。

2.往届生报考点选择条件审核材料

所有往届生还须提交以下材料:

(1)“户口在陕”证明

“户口在陕”的考生须上传户口本的户主页及个人页(集体户口仅提供个人单页)。

(2)非陕西户籍但在陕工作证明

非陕西户籍但在陕工作并报考我校的往届考生,须上传陕西境内社保缴纳记录证明(连续缴纳3个月及以上,可网上查询)、劳动合同、工作证明、近6个月工资条(本年度5-10月)方可选择我校考点,以上材料缺一不可。若无法提供,则不可选择我校考点。

3.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

(1)学籍、学历认证问题

①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成人教育)须上传《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网络教育或自考应届本科毕业生须上传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就读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准考证和成绩单)

③往届毕业生须上传《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2002年以后的毕业生)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2002年以前的毕业生)。

④国(境)外学历考生,须上传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身份变更问题

如因更改过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导致学籍学历校验不通过的考生,还须上传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提供的更改姓名或者身份证号码的证明(或含曾用名的户口本本人页),以及原姓名或身份证号码查询出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和《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2002年以前的毕业生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

4.身份核验未通过的考生

身份证件系统比对不通过的考生须补充上传有效身份证件(比对通过的无须上传),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证件类型为非居民身份证的考生,须提交有效证件照片。

(2)证件类型为居民身份证但身份核验未通过的考生须上传身份证原件照片。

A.含身份证人像面照片和身份证国徽面照片;

B.确保身份证边框完整,字迹清晰可见,亮度均匀;

C.仅支持jpg或jpeg格式,大小不超过5M。

5.报考非全日制专业但将报考类别选为非定向的考生

此类还须提交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说明(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表格下载”栏下载)。

五、审核结果反馈

考生按要求上传材料后,审核结果会通过研招网向考生反馈。考生须在审核时间内登陆研招网及时查看审核结果。审核状态为“审核通过”,即完成网上确认;审核状态为“待补充材料”,请考生按照反馈信息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补充材料;审核状态为“审核不通过”,即本次报名无效。

六、注意事项

1.考生在网上确认前请务必再次核对本人信息,本考点不承担信息修改工作。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确认或由于考生自身原因未完成网上确认,其报名信息无效,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2.考生应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认真核对、确认报名信息。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考生登录研招网进行确认前,应仔细阅读《2024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诚信应考承诺书》(详见附件1)。通过本系统网上确认成功的考生,视为已签署承诺书并承担相关责任。

4.学历(学籍)信息网上校验不通过的考生,应在确认前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申请本人学历(学籍)信息(网址 https://www.chsi.com.cn)。

5.联系方式

E-Mail : yjszb@nwu.edu.cn

联系电话:029-88308586;029-88302210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网址:http://yzb.nwu.edu.cn/

联系部门: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一号



西北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北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采用本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以下简称“直博”)、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三种招生方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

一、招生专业及人数

我校2023年拟招收博士研究生专业、招生人数及指导教师等信息详见西北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录取比例由各院系根据报考情况统筹安排,原则上在职定向考生录取比例不超过拟招生人数的20%,直博生录取比例不超过拟招生人数的20%,“申请-考核制”录取比例不低于拟招生人数的20%。

二、“直博”招生

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我校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详情查看《西北大学2023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章程》。

三、“硕博连读”招生

“硕博连读”招生对象为我校在读优秀研究生,报名及相关要求见《西北大学2023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通知》。

四、“申请-考核制招生

(一)报考资格

1.基本条件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②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③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体检要求。

④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⑤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需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在与所要报考专业相近的岗位工作六年及以上,同时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一是,进修过所报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并获得结业证书后工作满两年,且在近3年以第一作者在西北大学认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二是,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并在近3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西北大学认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三是,获得省部级二等及以上与报考的专业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一等奖排名前3名,二等奖排名前2名)。                                                          

⑥院系“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办法(见下文附件2)中提出的其他要求。

(二)网上报名及资格审查

1.网上报名

①报名时间:2023年 2月4日-2月28日。

②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信息注册并报名缴费。一旦缴费成功,报名费用不予退还。申请人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因申请人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报名确认

主要审查考生基本报名条件、报考信息及报名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

(1)确认对象

    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考我校2023年博士研究生,并完成缴费的考生。未缴费者报考资格无效,不予确认。

(2)确认方式及时间

    本次报名确认采取函审方式进行,考生需于2023年2月28日前将所需材料,按下文所列顺序装订成册并邮寄(仅接收EMS及顺丰快递)至报考所院系、所(邮寄地址见下文附件3)。原则上不予受理2月28日之后寄出的申请材料。特殊情况以邮寄单号时间为准。

(3)确认结果公示

3月中旬,报名确认结果将通过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予以公示,通过者方可进入后续资格复审、综合考核等环节。

确认所需材料清单(模板见下文附件1

①《西北大学2023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经考生本人签名并贴有近期免冠·正面照片;请正反面打印在A4纸上)。

②网上报名完毕后打印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表》。报考定向培养类别的考生该表中“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须加盖所在单位人事(组织)部门公章。

③学士、硕士学位证书与本科、研究生毕业证书复印件;所有考生均应完成学籍(学历)校验,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或《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仅限于境外学历)等材料。

④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应届生需附学生证复印件。

⑤《西北大学报考博士研究生专家推荐书》(2份;推荐人须为考生报考领域正高级职称专家)。

⑥《西北大学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政治审查表》;

⑦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⑧报考博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还须提交《报考2023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各省教育厅网站下载)。

⑨《西北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个人陈述》(含教育背景、代表性成果及对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研究计划,3000 字左右)。

⑩《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报名拟报导师意见审核表》(根据院系要求提供)

⑪代表性学术成果。

⑫院系要求的其他材料(如有多项,请按序依次添加、装订)。

注:

以上各项内容为学校资格初审必备材料,原件备查,同时请按以上所列顺序准备电子版材料及纸质版材料。电子版(PDF合成文件)需在网上报名时,“填写附加信息”环节上传;纸质版需按规定时间邮寄至所报考院系、所。未按要求提交材料或材料缺失者,按报名未成功处理。

若院系有其他要求,请按院系要求另行准备。

3.资格复审

由各院系组织专家对资格初审通过者的材料进行审核、评判。根据材料评判结果,院系选取一定比例的考生进入综合考核环节,具体比例由院系自行设定。

(三)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由院系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组织,一般于4月前后进行。具体考核流程和要求见各院系“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办法及考核复试工作方案。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加试(笔试)思想政治理论(文科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理工类:自然辩证法)和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

综合考核涉及的笔试(含同等学力加试)、面试、材料审查、思想品德考核等均采用百分制或换算成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任意一项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四)录取

各院系根据考核结果提出拟录取名单,经学校审核公示无异议,报上级主管部门录取检查。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录取检查后,则正式录取并发放录取通知书。

、体检

所有被录取的新生均须参加体检,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体检工作在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六、学制及学习年限

(一)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其中数学、统计学、生态学、中国史、世界史、科学技术史、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基本学制为4年;

(二)硕博连读研究生博士阶段学制为:

(1)硕士一年级选拔:4年或5年,即基本学制+1年;

(2)硕士二、三年级选拔:3年或4年,即基本学制。

(三)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制一般为5年;

所有类型博士研究生累计学习年限最长为七年(含休学)。

七、学费

我校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0元,学费按照学制收取。

、转档

被录取为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前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入学后学校不再办理相关手续。

、违规处理

在博士生招生考核中有任何违规或弄虚作假等行为的,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学校将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在校生,将通知其所在学校,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严禁学校内部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举办或参与举办考试招生辅导活动,在校生不得举办或参与助考作弊、虚假宣传等涉考违规违法活动。招生有关人员,如有直系亲属或者利害关系人报考当年博士研究生的,应当回避相应的招生工作。违反规定的将追究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责任。

十、信息公开与监督

(一)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研究生院、院系将通过网站公布博士研究生招生的相关说明、考核程序、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

(二)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与学校有关部门全程监督各院系的研究生招生情况。对招生录取过程中出现的争议,报名者可向招生院系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提出申诉;若仍有争议,可向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出申诉。

、其他事项

(一)若上级部门在2023年招生年度出台新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告。

(二)有关招生信息请浏览“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各院系、所(以下简称“院系”)官网。

(三)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西北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地    址:西安市长安区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区学府大道1号

邮政编码:710069

电    话:029-88302210、029-88308586,传真:029-88303658

网    址:http://yzb.nwu.edu.cn/

电子邮箱:yjszb@nwu.edu.cn

西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

学校现有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含博士类别1个)、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地质学、考古学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个国家级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1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14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英、法、德、日等近30个国家及地区的12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二、报考条件

为方便考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现将报名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须满足条件①、③或②、③: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②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或2年以上;

③六门以上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原件),并在公开出版(带cn号)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报考专业相近的论文一篇。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报考,复试时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提供所在高校学籍管理部门加盖公章的同意报考证明。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②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②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一)中1、2、3的各项要求。

②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1、2、3的各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

3.我校图书情报、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社会工作、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城市规划、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均为专业学位),可设置单独考试。

(四)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人员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

(五)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人员,原则上应为在职定向就业人员,须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提供加盖单位公章的同意报考证明,并在录取时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非全日制招生专业为文物、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六)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考生,除符合条件(一)中1、2、3的各项条件,还须满足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应届(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对于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三、报名考试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要求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填报报考信息时应严格按照我校专业目录上的要求选择报考院系、专业和考试科目,并认真校对。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考试方式选择“单独考试”。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上述相关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在网上确认时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网上确认要求

①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

②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③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应在网上报名信息填报完成后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以下考生必须选择西北大学为报名点

①报考我校艺术学院的考生。

②报名参加我校单独考试的考生。

③以同等学力身份报名的考生。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学、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6.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报名时专项计划应选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7.初试时间: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

8.考试地点及考场安排:详见准考证上相关信息。
9.初试成绩复核办法按照我校公布的相关通知为准。

10.其他未尽事宜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32号)执行。

四、奖助体系

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

奖助类型

奖励标准及评选比例

国家奖学金

20000元/生/年。奖励学业成绩优秀、科研成果显著、发展潜力和综合表现突出的特别优秀的基本学制内全日制研究生。按上级和学校相关政策评选。

国家助学金

6000元/生/年。适用对象为基本学制内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评定工作按上级和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学业奖学金

按照《西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西大研〈2022〉23号)进行评选,奖励支持品学兼优的基本学制内全日制研究生。奖励标准与范围具体如下:

1.一年级:每生10000元,奖励所有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2.一年级以外其他年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三个等级:

一等学业奖学金标准为每生8000元,二等学业奖学金标准为每生5000元,三等学业奖学金标准为每生2000元,分别占硕士研究生参评人数的比例不超过10%、15%和25%。

社会奖助学金

评选办法和奖励标准按照设奖单位或个人与学校签订的协议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其他

“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研究生支教团奖学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等按上级和学校相关政策执行。

备注:上述奖助学金政策如有变化,以上级部门及学校最新文件为准。

五、住宿安排

学校为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安排住宿,按标准收取住宿费,住宿期限以录取专业的学制为准。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及定向单位在西安市内的研究生均不安排住宿。

学校研究生宿舍分布在太白和长安两个校区。录取到长安校区的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的住宿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太白、长安两校区统筹安排,自第二学年开始,在长安校区住宿。最终住宿安排以录取当年的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须知为准。

六、其他

  1.2024年我校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外,其它全日制各专业均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人数仅指考试招生人数,推免生招生人数可通过“推免招生专业目录”查询。因正式招生计划尚未下达及实际录取推免硕士人数会有所变动,最终招生人数依据当年考生实际情况而定。

2.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3.我校不举办任何考研辅导班,不出售考研参考书。

4.报考我校202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须在2024年10月25日前将《报考202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原件(1份)交至我校长安校区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5.国家招生相关政策如有变化,以上级单位文件为准。本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的最终解释权归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6.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9-88302210  

029-88308586

邮政编码:710127

E-Mail : yjszb@nwu.edu.cn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网址:http://yzb.nwu.edu.cn/

联系部门: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一号

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


附件:西北大学各院系、所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点击各院系所名称即可查看各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西北大学2024年各院系、所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院系所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及名称

001公共管理学院

040200心理学

120400公共管理学

120500信息资源管理

125500图书情报

002经济管理学院

020100理论经济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5100金融

120200工商管理学

003艺术学院

130100艺术学

135600美术与书法

004文学院

010100哲学

045300国际中文教育

050100中国语言文学

130100艺术学

135400戏剧与影视

005法学院

030100法学

035101法律(非法学)

035102法律(法学)

006新闻传播学院

050300新闻传播学

055200新闻与传播

007外国语学院

050200外国语言文学

055101英语笔译

008历史学院

010100哲学

060200中国史

060300世界史

009文化遗产学院

060100考古学

145100文物

010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11丝绸之路研究院

060200中国史

012中东研究所

060300世界史

013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010100哲学

060200中国史

014数学学院

025200应用统计

070100数学

071400统计学

015物理学院、物理所、光子所

070200物理学

080300光学工程

085408光电信息工程

018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070300化学

085601材料工程

020化工学院

080706化工过程机械

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

085602化学工程

086002制药工程

022城市与环境学院

070500地理学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300城乡规划学

085300城乡规划

085701环境工程

023生命科学学院

071000生物学

071300生态学

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

100800中药学

105600中药

024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3500软件工程

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085405软件工程

025网络和数据中心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5405软件工程

026地质学系(含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070900地质学

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5703地质工程

085706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28MBA教育中心

125100工商管理

029MPA教育中心

125200公共管理

032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083200食品科学与工程

086003食品工程

033哲学学院

010100哲学

035200社会工作

034科学史高等研究院

071200科学技术史

035碳中和学院

0202J1绿色低碳发展与治理

0817J1碳储科学与工程

0818J1碳储科学与工程

085601材料工程

085602化学工程

085701环境工程

036医学院

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

100100基础医学

105100临床医学

037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

060100考古学


校党委书记蒋林到校纪委专题调研纪检监察工作,听取学校纪检监察工作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和建议。党(校)办主要负责人、校纪委机关全体人员参加调研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校监察专员肖道远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肖道远介绍了近年来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汇报了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他指出,校纪委将以此次调研座谈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理清工作思路、把握监督重点,积极发挥协助职能,切实做到协助有担当、推动有行动、到位不越位,努力推动学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蒋林充分肯定了学校纪委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认为,近年来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富有成效,充分发挥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保障了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就做好下一步工作,他强调,一是要扛起政治监督责任。要立足政治机关定位,强化政治监督,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我校落地见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二是要常态化抓好党风廉政教育。要坚持教育在前、预防为先,把纪律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政治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把纪律宣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三是要构建全覆盖廉洁文化教育体系。把纪律教育纳入管理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将师德师风教育融入职业准入和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将廉洁文化教育拓展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不断营造崇尚廉洁、风清气正的优良风尚。四是要不断加强干部作风能力建设。一体推进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工作要求,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用铁的纪律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调研座谈会

校党委书记蒋林讲话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校监察专员肖道远介绍情况




选择样式

选择布局
选择颜色
选择背景
选择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