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第8题4分,其他每小题均为2分共20分)
1、75公顷= 平方千米 100分钟=( )天
2、把一根3米长的钢材,从一头到另一头截成每段长 米的小段要截( )次,每段占全( )
3、1天的 和( )小时的 一样长。
4、六年(1)班女生占男生的 ,则男生占全班的( )。
5、甲比乙多 ,乙比丙少25%,则甲是丙的( )%。
6、一个半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周长是( )
7、把360本书按4∶5∶6分给四、五、六、年级,分得最多的年级比分得最少的年级多( )本。
8、在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两个最大的圆,那么每个圆的周长是( ),剩下部分占这张纸面积的( )。
9、两个质数倒数相加,和的分子是25,分母是( )。
二、判断题:(10分)
1、1米的25%是25%米。 ( )
2、一个数的倒数,有可能与这个数相等。 ( )
3、如果ab=1,则a是倒数。 ( )
4、直径是4分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生产101个零件,101个合格,合格100%。 ( )
三、选择题。(10分)
1、如果a、b、c都为自然数,并都不为零,若a÷ >a,则b( )c。
A> B= C< D不能比较
2、一个数和它的倒数之和一定( )1。
A> B= C< D无法比较
3、两件衣服都按80元出售,其中一件赚了25%,另一件亏了25%,那么两件衣服合算在一起,结果是( )。
A赚了 B亏了 C不赚不亏 D无法比较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4∶1∶1,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直角 B等边 C等腰 D直角等腰
5、甲乙两数的和是2 ,甲减去乙的.差为1,则乙数是( )。
A1 B2 C8 D0
四、计算:
1、直接写出的得数:(8分)
45÷4 = ( 256+14 )×12=
152 ÷ 12=
2、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
12.5%× 0.25÷ 1÷(0.075+.089 )=
五、解决问题:(4+4+4+5+5=22分)
1、一堆煤,用去总数的40%后,又运进24吨,现在的吨数是原来总数的 ,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2、有一项工程,甲、乙二人共同做需要6天完成。现在两人做了2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做,结果又做了10天才完成。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完成?
3、一条绳子用去全长的 多4米,剩下的部分比用去的部分多2米。这条绳子全长多少米?
4、从一张面积是16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铁皮中,剪下一个面积为最大的圆,剩下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 小时后两车相距全程的70%。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数学竞赛后,小明、小华、小强各获得一枚奖牌,其中一人得金牌,一人得银牌,一人得铜牌。王老师猜测:"小明得金牌;小华不得金牌;小强不得铜牌。"结果王老师只猜对了一个。那么小明得多少牌,小华得多少牌,小强得多少牌。
逻辑问题通常直接采用正确的推理,逐一分析,讨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舍弃不合理的情形,最后得到问题的解答。这里以小明所得奖牌进行分析。
逻辑推理问题奥数竞赛题:
解:
①若"小明得金牌"时,小华一定"不得金牌",这与"王老师只猜对了一个"相矛盾,不合题意。
②若小明得银牌时,再以小华得奖情况分别讨论。如果小华得金牌,小强得铜牌,那么王老师没有猜对一个,不合题意;如果小华得铜牌,小强得金牌,那么王老师猜对了两个,也不合题意。
③若小明得铜牌时,仍以小华得奖情况分别讨论。如果小华得金牌,小强得银牌,那么王老师只猜对小强得奖牌的名次,符合题意;如果小华得银牌,小强得金牌,那么王老师猜对了两个,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小明、小华、小强分别获铜牌、金牌、银牌符合题意。
标有A、B、C、D、E、F、G记号的七盏灯顺次排成一行,每盏灯安装着一个开关,现在A、C、D、G四盏灯亮着,其余三盏灯是灭的。小方先拉一下A的'开关,然后拉B、C……直到G的开关各一次,接下去再按A到G的顺序拉动开关,并依此循环下去。他拉动了1990次后,亮着的灯是哪几盏?
答案:B、C、D、G
解析:小方循环地从A到G拉动开关,一共拉了1990次。由于每一个循环拉动了7次开关,1990÷7=284……2,故一共循环284次。然后又拉了A和B的开关一次。每次循环中A到G的开关各被拉动一次,因此A和B的开关被拉动248+1=285次,C到G的开关被拉动284次。A和B的状态会改变,而C到G的状态不变,开始时亮着的灯为A、C、D、G,故最后A变灭而B变亮,C到G的状态不变,亮着的灯为B、C、D、G。
1.某书店一月份出售书1235本,二月份出售1009本,三月份出售1340本,四月份比三月份少出售208本,五月份至年终书的出售量比前4个月的3.5倍少198本。这年平均每月出售多少本书?
2.前进化肥厂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生产化肥9800吨,下半年平均每月生产化肥18700吨,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15000吨,今年计划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3.一列火车前5小时行驶了260千米,后7小时比前5小时每小时平均多行驶9千米,这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某农场35人用一周时间锄一块地,前3天共锄地70.3亩,后4天共锄地120.8亩,平均每人每天锄地多少亩?
解析:
1.[(1235+1009+1340+1340-208)+(1235+1009+1340+1340-208)]3.5-198=1752(本)
2.(9800×6+18700×6+15000)÷12=15500(吨)
3.260+(260÷5+9)7÷(5+7)=57.25千米
4.(70.3+120.8)÷(3+4)÷35=0.78(亩)
有一本书,叫做《一千零一夜》。
用数字1、2、3、4、5组成一个式子,使它等于1001,每个数字各用一次,数的排列顺序可以打乱,添什么运算符号也随便,只要运算结果等于1001。能做到吗?
可以做到。下面就是一个满足条件的式子:
53×4×2+1=1001。
在这里,记号53表示3个5连乘:
53=5×5×5。
记号53读成5的`3次方,简称为5的立方。一个每边长度为5的正方体,它的体积等于5的立方。
浓度为60%的酒精溶液200g,与浓度为30%的酒精溶液300g,混合后所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 )。
分析: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
要求混合后的溶液浓度,必须求出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和所含纯酒精的质量。
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即为原来两种溶液质量的和:
200+300=500(g)。
混合后纯酒精的含量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纯酒精的和:
200×60%+300×30%=120+90=210(g)
那么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为:
210÷500=42%
解答:
答: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为42%。点津: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其中的溶液总量和溶质总量是不变的。
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扣4分,她答了20道判断题,结果只得 56分。小华答对了几题?
假设小华全部答对:该得4×20=80(分),现在实际只得了56分,相差80-56=24(分),因为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这样,一对一错相比,一题就差8分(4+4=8),根据总共相差的分数以及做错一题相差的分数,就可以求出做错的题数:24÷8=3(题),一共做20题,答错3题,答对的`应该是:
20-3=17(题)
4×17=68(分)(答对的应得分)
4×3=12(分)(答错的应扣分)
68-12=56(分)(实际得分)
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63分,其中男生平均得60分,女生平均得70分,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名?
假设100名同学都是男生,那么应得分
60×100=6000(分)
比实际少得
63×100-6000=300(分)
原因是男生平均分比女生少
70-60=10(分)
求出女生人数为
300 ÷ 10=30(名)
奥数题一
一项工作由甲、乙两人合作,恰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果甲效率提高三分之一,则只需用规定时间的六分之五即可完成;如果乙效率降低四分之一,那么就要推迟75分钟才能完成,请问:规定时间是多少小时?
答案与解析:
假设甲效率为“6”(不一定设1,为迎合分数凑成整数设数),原合作总效率为6+乙效率
那么甲效率提高三分之一后,合作总效率为8+乙效率
所以根据效率比等于时间的反比,6+乙效率:8+乙效率=5:6,得出乙效率为4
原来总效率=6+4=10
乙效率降低四分之一后,总效率为6+3=9
所以同样根据效率比等于时间的反比可得:10:9=规定时间+75:规定时间
解得规定时间为675分
答:规定时间是11小时15分钟
奥数题二
甲乙两人在A、B两地间往返散步,甲从A、乙从B同时出发;第一次相遇点距B处60 米。当乙从A处返回时走了lO米第二次与甲相遇。A、B相距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第一次相遇点距B处60 米”意味着乙走了60米和甲相遇,根据总结,两次相遇两人总共走了3个全程,一个全程里乙走了60,则三个全程里乙走了3×60=180米,第二次相遇是距A地10米。画图我们可以发现乙走的路程是一个全程多了10米,所以A、B相距=180-10=170米。
奥数题三
把1至2005这2005个自然数依次写下来得到一个多位数123456789.....2005,这个多位数除以9余数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首先研究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点: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9整除;如果各个位数字之和不能被9整除,那么得的余数就是这个数除以9得的余数。
解题:首先,任意连续9个自然数之和能被9整除,也就是说,一直写到2007能被9整除。所以答案为1
奥数题四
现有浓度为10%的盐水20千克,在该溶液中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30%的盐水,可以得到浓度为22%的盐水?
答案与解析:
10%与30%的盐水重量之比为(30%-22%):(22%-10%)=2:3,因此需要30%的盐水20÷2×3=30克。
小明用5天时间看完了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已知第二天看的页数比第一天多,第三天看的页数是第一、二两天看的页数之和,第四天看的'页数是第二、三两天看的页数之和,第五天看的页数是第三、四两天看的页数之和。那么,小明第五天至少看了页。
设小明第一天看了a页,第二天看了b页,则前五天看的页数依次为:
a,b,a+b,a+2b,2a+3b。
上面各个数的和是200,得到
5a+7b=200。
因为5a与200都是5的倍数,所以b是5的倍数。因为b>a,所以上式只有两组解:
b=20,a=12;b=25,a=5。
将这两组解分别代入2a+3b,得到第五天至少看了84页。
将所有自然数自1开始写下去,得到:1234567891011……试确定在206788个位置上出现的`数字。
答案与解析:7从1写到9用了9个数字;
从10到99用了2×90=180个数字;
从100到999用了3×900=2700个数字;
从1000到9999用了4×9000=36000个数字;
即从1写到9999共写了9+180+2700+36000=38889个数字。
从10000写到99999用了450000个数字,而450000大于206788,因此206788个位数位置上对应数字所在的自然数在10000与99999之间。因此从10000开始还写了206788——38889=167899个数字。由于10000与99999之间每个自然数占5个数字,因此写到完整自然数应用去5的倍数个数字。考虑到从10000开始一共用到了167899+1=167900个数字。这样一共写了167900÷5=33580个数字,即从10000写到了45579,于是第206789个数字为9,第206788个数字为7。
原来定好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一等奖的奖金是1120元,要求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的2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的2倍。由于要临时变动,改为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奖金总额不变,每等奖奖金数额之间的倍数关系也不变,应该怎么重新分配?
答案与解析:
一等奖的奖金是1120元,二等奖的奖金是1120÷2=560元,三等奖的.奖金是560÷2=280元。所以奖金总额为:1120+560×3+280×5=4200元;假设临时变动后,三等奖的奖金为1份,由于每等奖奖金数额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变,所以二等奖奖金为1×2=2份,一等奖的奖金为2×2=4份,则所有的奖金总份数为:1×3+2×3+4×3=21份;总额还是4200元,所以分配方案就出来了。
总奖金数:1120+(1120÷2)×3+(1120÷4)×5=4200元;
总份数:1×3+2×3+4×3=21份;
每一份的钱数为:4200÷21=200元;
所以三等奖为200元,二等奖为200×2=400元,一等奖为400×2=800元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白糖、盐巴、味精等物质,在水、酒等液体中能溶解,象白糖这样能溶于水或其它液体中的纯净物质叫做溶质;象水、酒这样能溶解物质的纯净(不含杂质)液体称为溶剂,溶质与溶剂的混和物(如糖水、盐水等)叫溶液,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百分比叫做浓度,又叫百分比浓度,它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计算浓度时,所用的数量关系有:
例1
把50克纯净白糖溶于450克水中得到浓度多大的糖水?
解溶液量=50+450=500(克),答:糖水的浓度为10%。
例2
小明家要配制浓度为5%的盐水50千克给水稻浸种,怎样配制?
解溶液中盐的.含量为(50×5%=)2.5(千克),水的含量为(50-2.5=)47.5(千克)。
所以,把2.5千克盐放在47.5千克水中充分搅匀,就得到所需盐水了。
例3
千克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含蒸馏水多少千克?
解溶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为
(2000×5%=)100(克),∴蒸馏水的含量为(2000-100=)1900(克)。
答:含蒸馏水1.9千克。
例4
要把浓度为95%的酒精600克,稀释成浓度为75%的消毒酒精,需要加入多少克蒸馏水?
解加水前后溶液中的纯酒精(溶质)含量不变,知道加水后的浓度,而溶质可求,所以,加水后溶液量为
600×95%÷75%=760(克),需加蒸馏水(760-600=)160(克)。
答:需要加入160克蒸馏水。
例5
为了防治果树害虫,一位果农把浓度为95%的乐果250克倒入50千克的水中,配成溶液对果树进行喷射,这种溶液的浓度多大?
解溶质量250×95%=237.5(克),溶液量=50000+250=50250(克),答:这种溶液的浓度约为0.47%。
例6
一种浓度为20%的可湿性农药,要加水399倍稀释后喷射,用以防治害虫,这时溶液的浓度多大?
解1份农药,399份水,溶液为400份,1份农药中含纯药20%。
答:加水后的浓度为0.05%。
例7
把2千克浓度为52%的酒与3千克浓度为38%的酒混合,求混合后的浓度。
解混合后,溶液量为(2+3=)5(千克),溶质(纯酒精)量为:2×52%+3×38%=2.18(千克),答:混合后的浓度为43.6%。
例8
要把浓度为5%的盐水40千克,配制成浓度为8%的盐水,需要加盐多少千克?
解设需要加盐x千克,则x+40×5%和(40+x)×8%都是加盐后溶液中的含盐量,所以有,x+40×5%=(40+x)×8%
x+40×5%=40×8%+x?8%
x=40×8%-40×5%+x?8%
x-x?8%=40(8%-5%)
(1-8%)x=40(8%-5%)
x=40(8%-5%)÷(1-8%)x≈1.3
答:需要加盐约1.3千克。
求最小的自然数,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等于56,它的末两位数是56,它本身还能被56所整除。
答案与解析:
根据此数的末两位数是56,设所求的数写成100a+56
由于100a+56能被56整除,所以100a是56的`倍数
100是4的倍数,所以a能被14整除,所以a应是14的倍数
此数的数字和等于56,后两位为5+6=11
所以a的数字和等于56-11=45
具有数字和45的最小偶数是199998,但这个数不能被7整除
数字和为45的偶数还可以是289998和298998
但前者不能被7除尽,后者能被7整除
所以本题的答数就是29899856。
120名少先队员选举大队长。有甲、乙、丙三个候选人,每个少先队员只能选他们之中一个人,不能弃权。若前100票中,甲得了45票,乙得了35票,甲要当选至少还需要多少张选票。
答案与解析:
尚剩120—100=20张,甲已比乙多45-35=10张。如果20张中,甲得5张,那么乙得15张,与甲的票数持平。
如果20张中甲得6张,那么乙至多得14张,甲比乙多10+6-14=2张,所以甲再得6张即可当选。
1、菜场里面瘦肉的单价是肥肉的2倍,奶奶买了2千克的瘦肉和8千克的肥肉,共用去216元,1千克瘦肉多少元?1千克肥肉多少元?
答案:肥肉:18元,瘦肉:36元
解析:假设216全部买的肥肉,那么肥肉的价格为:216÷(2x2+8)=18元,瘦肉就是:18x2=36元
2、某人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10页,还剩下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答案:60页
解析: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第一天看了25%X页,第二天看了(25%X+10)页。
那么:X-25%X-(25%X+10)=20,解得X=60页
3、果园里有果树3600棵,苹果树与梨树的棵树比是2:1,梨树和桃树的棵树比是3:1。那么果园里三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有题意知:苹果树、梨树和桃树的棵树比是2:3:1,一共是6份。
那么苹果树的棵树是3600×2/6=1200棵,梨树的'数量是3600×3/6=1800棵,桃树的棵树是3600×1/6=600棵。
4、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是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答案:11.1%
解析:已知水的体积是45,冰的体积是50,那么增加了50-45=5,增加的百分数就是5÷45=11.1%
5、老师买了同样6支钢笔和9本笔记本,一共付了90元,已知2支钢笔可以买3个笔记本,求钢笔和笔记本的单价各是多少?
答案:钢笔是7.5元,笔记本是5元一本。
解析:已知2支钢笔可以买3本笔记本,同理,6支钢笔和9本笔记本就相当于18本笔记本,一共付了90元,所以每本笔记本是90÷18=5元,同理算出钢笔是7.5元。
6、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答案:20克
解析:原来7%的糖水和新加入糖的质量比为90:3,即7%的糖水质量是新加入糖的30倍,需要加20克糖。
7、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后,甲掉头返回A地,乙继续前行。甲到达A地后掉头往B行驶,半小时后和乙相遇,那么从A到B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432分钟
解析:甲行驶2.5小时的路程,乙用了3.5小时。所以甲乙的速度比为7:5,走相同路程的时间比是5:7。
那么乙从A到B的时间为3×7/5+3=7.2小时,即432分钟。
8、有一份稿件,原计划是5小时打出来,实际上只用了4个小时,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答案:25%
解析:原计划的工作效率是1/5,实际上的工作效率是1/4,提高了(1/4-1/5)÷1/5=25%
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临终时决定把家里的17头牛全部分给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分得二分之一,二儿子分得三分之一,小儿子分得九分之一,但不能把牛杀掉或卖掉。三个儿子按照老人的要求怎么也不好分。后来一位邻居用“借来还去”法顺利地把17头牛分完了。
某汽水厂规定:用3个空汽水瓶可换一瓶汽水,某人买了10瓶汽水,问他总共可喝到几瓶汽水?
如果3个空瓶可换1瓶汽水,那么有2个空瓶就可喝到1瓶汽水。这是因为:
有了2个空瓶,再到别人那里“借来”1个空瓶,就可换来1瓶汽水,喝完把空瓶给别人“还去”,这时不欠不余。
10瓶汽水喝完后得10个空瓶,10个空瓶又可换来5瓶汽水,总共可喝到“10+5=15”瓶汽水。
基本概念:
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
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题目:学学和思思一起洗5个互不相同的碗,思思洗好的碗一个一个往上摞,学学再从最上面一个一个地拿走放入碗柜摞成一摞,思思一边洗,学学一边拿,那么学学摞好的碗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摞法?
分析:我们把学学洗的5个碗过程看成从起点向右走5步(即洗几个碗就代表向右走几步),思思拿5个碗的过程看成是向上走5步(即拿几个碗就代表向上走几步),摞好碗的摞法,就代表向右、向上走5步到达终点最短路线的方法。由于洗的碗要多余拿的.碗,所以向右走的路线要多余向上走的路线,所以我们用下面的斜三角形进行标数,共有42种走法,即代表42种摞法。
答:共有42种摞法。
为了解决农名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某市建立了一套进城农名工子女就学的保障机制,其中一项就是免交"借读费"。据统计,2008年秋季有4200名农民工子女进入主城区中小学学习,2009年有所增加,其中小学增加20%,中学增加30%,这样,2009年秋季增加1080名农名工子女在主城区中小学 学习。如果按小学生每年收"借读费"500元,中学生每年每生收"借读费"1000元计算。
(1)2009年增加的'1080名中小学一共免收多少"借读费"?
(2)如果小学每40名学生配备2名教师,中学每45名学生配备3名教师,按2009年秋季入学后农名工子女在主城区中小学就读的学生人数计算,一共需要配备多少名中小学教师 ?
答案与解析:设"2009年"有x名农民工子女进入"小学"、y名农民工子女进入"中学"。
则有:x+y=5000;20%x+30%y=1160;
根据以上两个等式联立解方程组,解得x=3400,y=1600。
所以,2010年在2009年的基础上,"新增"小学生3400×20%=680名,且小学生的"总人数"变为3400+680=4080名;"新增"中学生1600×30%=480名,且中学生的"总人数"变为1600+480=2080名。可知:
(1)共免收"借读费"500×680+1000×480=820000元=82万元。
(2)一共需要配备2×(4080÷40)+3×(2080÷40)=360名中小学教师。
人民路小学操场长90米,宽45米,改造后,长增加10米,宽增加5米。现在操场面积比原来增加多少平方米?
答案与解析:用操场现在的面积减去操场原来的面积,就得到增加的.面积,操场现在的面积是:(90+10)×(45+5)=5000(平方米),操场原来的面积是:90×45=4050(平方米)。所以现在比原来增加5000-4050=950平方米。
(90+10)×(45+5)-(90×45)=950(平方米)
某校六年级有学生367人,请问有没有两个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为什么?
解:把一年中的天数看成是抽屉,把学生人数看成是元素。把367个元素放到366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有2个元素,即至少有两个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
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把天数看做抽屉,共366个抽屉。把367个人分别放入366个抽屉中,至少在一个抽屉里有两个人,因此,肯定有两个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
一只集装箱,它的内尺寸是18×18×18。现在有批货箱,它的外尺寸是1×4×9。问这只集装箱能装多少只货箱?
解:因为集装箱内尺寸18不是货箱尺寸4的倍数,所以,只能先在18×16×18的空间放货箱,可放18×16×18÷(1×4×9)=144(只)。这时还有18×2×18的空间,但只能在18×2×16的空间放货箱,可放18×2×16÷(1×4×9)=16(只)。最后剩下18×2×2的空间无法再放货箱,所以最多能装144+16=160(只)。
18×16×18÷(1×4×9)+18×2×16÷(1×4×9)
=144+16
=160(只)
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瓶中,水深8厘米,要在瓶中放入长和宽都是8厘米、高是15厘米的一块铁块,把铁块竖放在水中,水面上升几厘米?
解:在瓶中放铁块要考虑铁块是全部沉入水中,还是部分沉入水中。如果铁块是全部沉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是8×8×15=960(立方厘米)。而现在瓶中水深是8厘米,要淹没15厘米高的铁块,水面就要上升15—8=7(厘米),需要排开水的体积是(3.14×10×10—8×8)×7=1750(立方厘米),可知铁块是部分在水中。
当铁块放入瓶中后,瓶中水所接触的底面积就是3.14×10×10—8×8=250(平方厘米)。水的形状变了,但体积还是3.14×10×10×8=2512(立方厘米)。水的高度是2512÷250=10.048(厘米),上升10.048—8=2.048(厘米)
3.14×10×10×8÷(3.14×10×10—8×8)—8
=2512÷250—8
=10.048—8
=2.048(厘米)
有大、中、小三个正方体水池,它们的内边长分别为6米、3米、2米。把两堆碎石分别沉在中、小水池里,两个水池水面分别升高了6厘米和4厘米。如果将这两堆碎石都沉在大水池里,大水池的水面升高多少厘米?
解:中、小水池升高部分是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就等同于碎石的体积。两个水池水面分别升高了6厘米和4厘米,两堆碎石的体积就是3×3×0.06+2×2×0.04=0.7(立方米)。把它沉到大水池里,水面升高部分的体积也就是0.7立方米,再除以它的底面积就能求得升高了多少厘米。
3×3×0.06+2×2×0.04=0.7(立方米)
0.7÷6的平方=7/360(米)=1又17/18(厘米)
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增加2厘米,则体积增加40立方厘米;如果宽增加3厘米,则体积增加90立方厘米;如果高增加4厘米,则体积增加96立方里,求原长方体的表面积。
解:我们知道:体积=长×宽×高;由长增加2厘米,体积增加40立方厘米,可知宽×高=40÷2=20(平方厘米);由宽增加3厘米,体积增加90立方厘米,可知长×高=90÷3=30(平方厘米);由高增加4厘米,体积增加96立方厘米,可知长×宽=96÷4=24(平方厘米)。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0+30+24)×2=148(平方厘米)。即
40÷2=20(平方厘米)
90÷3=30(平方厘米)
96÷4=24(平方厘米)
(30+20+24)×2
=74×2
=148(平方厘米)
在2,3,5,7,9这五个数字中,选出四个数字,组成被3除余2的四位数,这样的四位数有多少个?
解:从五个数字中选出四个数字,即五个数字中要去掉一个数字,由于原来五个数字相加的和除以3余2,所以去掉的数字只能是3或9。
去掉的数字为3时,即选2,5,7,9四个数字,能排出4×3×2×1=24(个)符合要求的数,去掉的数字为9时也能排出24个符合要求得数,因此这样的四位数一共有24+24=48(个)
书架上层有6本不同的数学书,下层有5本不同的语文书,若任意从书架上取一本数学书和一本语文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解:从书架上任取一本数学书和一本语文书,可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先取数学书,有6种不同的方法,而这6种的每一种取出后,第二步再取语文书,又有5种不同的取法,这样共有6个5种取法,应用乘法计算6×5=30(种),有30种不同的取法。
有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将两个正方体放在桌面上,向上的一面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有多少种情形?
解:要使两个数字之和为偶数,就需要这两个数字的奇、偶性相同,即两个数字同为奇数或偶数。所以,需要分两大类来考虑:
两个正方体向上一面同为奇数的共有3×3=9(种)不同的情形;
两个正方体向上一面同为偶数的共有3×3=9(种)不同的情形;
两个正方体向上一面同为偶数的共有3×3+3×3=18(种)不同的情形。
由数字0,1,2,3组成三位数,问:
①可组成多少个不相等的三位数?
②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解:在确定组成三位数的过程中,应该一位一位地去确定,所以每个问题都可以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①要求组成不相等的三位数,所以数字可以重复使用。百位上不能取0,故有3种不同的取法:十位上有4种取法,个位上也有4种取法,由乘法原理共可组成3×4×4=48个不相等的三位数。
②要求组成的三位数没有重复数字,百位上不能取0,有三种不同的取法,十位上有三种不同的取法,个位上有两种不同的取法,由乘法原理共可组成3×3×2=18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甲、乙、丙3个试管中各盛有10克、20克、30克水。把某种质量分数的盐水10克倒入甲管中,混合后取10克倒入乙管中,再混合后从乙管中取出10克倒入丙管中。现在丙管中的盐水的质量分数为0.5%。最早倒入甲管中的盐水质量分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混合后甲、乙、丙3个试管中应有的盐水分别是20克、30克、40克。根据题意,可求出现在丙管中盐的质量。又因为丙管中原来只有30克的水,它的盐是从10克盐水中的乙管里取出的。由此可求出乙管里30克盐水中盐的质量。而乙管里的盐又是从10克盐水中的甲管里取出的,由此可求出甲管里20克盐水中盐的质量。而甲管里的盐是某种浓度的盐水中的盐,这样就可得到最初倒入甲管中盐水的质量分数。
丙管中盐的质量:(30+10)×0.5%=02(克)
倒入乙管后,乙管中盐的质量:0.2×【(20+10)÷10】=0.6(克)
倒入甲管,甲管中盐的质量:0.6×【(10+10)÷10】=1.2(克)
1.2÷10=12%
答:最早倒入甲管中的盐水质量分数是12%。
1.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
1、某工会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2,分为甲乙丙三组,已知甲乙丙三组人数之比是10:8:7,甲组中男女比是3:1,乙组中男女比是5:3。求丙组男女人数之比
答案
设男会员是3N,则女会员是2N,总人是:5N
甲组有:5N*10/[10+8+7]=2N,其中:男:2N*3/4=3N/2,女:2N*1/4=N/2
乙级有:5N*8/25=8/5N,其中男:8/5N*5/8=N,女:8/5N*3/8=3/5N
丙级有:5N*7/25=7/5N
丙级中男有:3N-3N/2-N=N/2,女有:2N-N/2-3/5N=9/10N
那么丙组中男女之比是:N/2:9/10N=5:9
2、甲乙丙三个村合修一条水渠,修完后,甲乙丙村可灌溉的面积比是8:7:5原来三个村计划按可灌溉的面积比派出劳力,后来因为丙村抽不出劳力,经协商,丙村应抽出的劳力由甲乙两村分担,丙村付给甲乙两村工钱1350元,结果,甲村共派出60人,乙村共派出40人,问甲乙两村各应分得工钱多少元?
答案
根据甲乙丙村可灌溉的面积比算出总份数:8+7+5=20份
每份需要的人数:(60+40)÷20=5人
甲村需要的人数:8×5=40人,多出劳力人数:60-40=20人
乙村需要的人数:7×5=35人,多出劳力人数:40-35=5人
丙村需要的人数:5×5=25人或20+5=25人
每人应得的钱数:1350÷25=54元
甲村应得的工钱:54×20=1080元
2.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
1、育才小学原来体育达标人数与未达标人数比是3:5,后来又有60名同学达标,这时达标人数是未达标人数的9/11,育才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答案
原来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
3÷(3+5)=3/8
现在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
9/11÷(1+9/11)=9/20
育才小学共有学生
60÷(9/20-3/8)=800人
2、小王,小李,小张三人做数学练习题,小王做的题数的一半等于小李的1/3,等于小张的1/8,而且小张比小王多做了72道,小王,小张,小李各做多少道?
答案
设小王做了a道,小李做了b道,小张做了c道
由题意1/2a=1/3b=1/8c
c-a=72
解得a=24b=36c=96
3、甲乙二人共同完成242个机器零件。甲做一个零件要6分钟,乙做一个零件要5分钟。完成这批零件时,两人各做了多少个零件?
答案
设甲做了X个,则乙做了(242-X)个
6X=5(242-X)
X=110
242-110=132(个)
答:甲做了110个,乙做了132个
3.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
1、甲、乙、丙三人依次相距280米,甲、乙、丙每分钟依次走90米、80米、72米。如果甲、乙、丙同时出发,那么经过几分钟,甲第一次与乙、丙的距离相等?
答案与解析:
甲与乙、丙的距离相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乙追上丙时;另一种是甲位于乙、丙之间。
(1)乙追上丙需:280(80-72)=35(分钟)。
(2)甲位于乙、丙之间且与乙、丙等距离,我们可以假设有一个丁,他的速度为乙、丙的速度的平均值,即(80+72)2=76(米/分),且开始时丁在乙、丙之间的中点的位置,这样开始时丁与乙、丙的距离相等,而且无论经过多长时间,乙比丁多走的路程与丁比丙多走的路程相等,所以丁与乙、丙的距离也还相等,也就是说丁始终在乙、丙的中点。所以当甲遇上丁时甲与乙、丙的距离相等,而甲与丁相遇时间为:(280+2802)(90-76)=30(分钟)。
经比较,甲第一次与乙、丙的距离相等需经过30分钟。
2、人民路小学操场长90米,宽45米,改造后,长增加10米,宽增加5米。现在操场面积比原来增加多少平方米?
答案与解析:用操场现在的面积减去操场原来的面积,就得到增加的面积,操场现在的面积是:(90+10)×(45+5)=5000(平方米),操场原来的面积是:90×45=4050(平方米)。所以现在比原来增加5000-4050=950平方米。
(90+10)×(45+5)-(90×45)=950(平方米)
4.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
1、有25本书,分成6份,每份至少1本,且每份的本数都不相同。问有多少种分法?
答案:5种。
详解:从上面分析知,把6份的书数从小到大排列,最少一份为1本,因此下面的枚举应从第二小的本数来入手。若第二小的本数是3本,则6份本数至少有1+3+4+5+6+7=26本,因此第二小的本数应为2本。
这样再枚举如下:1+2+3+4+5+10;1+2+3+4+6+9,1+2+3+4+7+8;1+2+3+5+6+8;1+2+4+5+6+7。上面枚举是按第三本的本数从3到4枚举的。因此一共5种不同分法。
2、把1至2005这2005个自然数依次写下来得到一个多位数123456789……2005,这个多位数除以9余数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首先研究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点: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9整除;如果各个位数字之和不能被9整除,那么得的余数就是这个数除以9得的余数。
解题:首先,任意连续9个自然数之和能被9整除,也就是说,一直写到2007能被9整除。所以答案为1。
5.六年级小学生奥数题
1、甲、乙两名运动员在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进行10000米长跑比赛,两人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甲每分钟跑400米,乙每分钟跑360米,当甲比乙整整一圈时,两人同时加速,乙的速度比原来快1/4,甲每分钟比原来多跑18米,并且都以这样的速度保持到终点。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终点?
2、某学校学生计划乘坐旅行社的大巴前往郊外游玩,按照计划,旅行社的大巴准时从车站出发后能在约定时间到达学校,搭载满学生在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已知学校的位置在车站和目的地之间,大巴车空载的时候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满载的时候速度为40千米/小时,由于某种原因大巴车晚出发了56分钟,学生在约定时间没有等到大巴车的情况下,步行前往目的地,在途中搭载上赶上来的大巴车,最后比预定时间晚了54分钟到达目的地,求学生们的步行速度。
1.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有两组数,第一组9个数的和是63,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个组中所有数的平均数是8。问:第二组有多少个数?
解:设第二组有x个数,则63+11x=8×(9+x),解得x=3。
2、小明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几分?
解:第三、四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4分,比后两次的成绩和少4分,推知后两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8分。因为后三次的成绩和比前三次的成绩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3、妈妈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5天要去一次百货商店。妈妈平均每星期去这两个商店几次?(用小数表示)
解:每20天去9次,9÷20×7=3.15(次)。
2.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学校数学竞赛出了A,B,C三道题,至少做对一道的有25人,其中做对A题的有10人,做对B题的有13人,做对C题的有15人。如果二道题都做对的只有1人,那么只做对两道题和只做对一道题的各有多少人?
解:只做对两道题的人数为(10+13+15)-25-2×1=11(人),只做对一道题的人数为25-11-1=13(人)。
2、要从五年级六个班中评选出学习、体育、卫生先进集体各一个,有多少种不同的评选结果?
解:6*6*6=216种
3、大林和小林共有小人书不超过50本,他们各自有小人书的数目有多少种可能的情况?
解:他们一共可能有0~50本书,如果他们共有n本书,则大林可能有书0~n本,也就是说这n本书在两人之间的分配情况共有(n+1)种。所以不超过50本书的所有可能的分配情况共有1+2+3…+51=1326(种)。
3.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六年级同学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试题共50道。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道给3分,不答给1分,答错倒扣1分。请你说明:该班同学得分总和一定是偶数。
答案与解析:如果50道题都答对,共可得150分,是一个偶数。每答错一道题,就要相差4分,不管答错多少道题,4的倍数总是偶数。150减偶数,差仍然是一个偶数。同理,每不答一道题,就相差2分,不管有多少道题不答,2的倍数总是偶数,偶数加偶数之和为偶数。所以,全班每个同学的分数都是偶数。则全班同学的得分之和也一定是个偶数。
2、用一批纸装订一种练习本。如果已装订120本,剩下的纸是这批纸的40%;如果装订了185本,则还剩下1350张纸。这批纸一共有多少张?
答案与解析:方法一:120本对应(1-40%=)60%的总量,那么总量为120÷60%=200本。当装订了185本时,还剩下200-185:15本未装订,对应为1350张,所以每本需纸张:1350÷15=90张,那么200本需200×90=18000张。即这批纸共有18000张。
方法二:装订120本,剩下40%的纸,即用了60%的纸。那么装订185本,需用185×(60%÷120)=92.5%的纸,即剩下1-92.5%=7.5%的纸,为1350张。所以这批纸共有1350÷7.5%=18000张。
4.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标有A、B、C、D、E、F、G记号的七盏灯顺次排成一行,每盏灯安装着一个开关,现在A、C、D、G四盏灯亮着,其余三盏灯是灭的。小方先拉一下A的开关,然后拉B、C……直到G的开关各一次,接下去再按A到G的顺序拉动开关,并依此循环下去。他拉动了1990次后,亮着的灯是哪几盏?
答案:B、C、D、G
解析:小方循环地从A到G拉动开关,一共拉了1990次。由于每一个循环拉动了7次开关,1990÷7=284……2,故一共循环284次。然后又拉了A和B的开关一次。每次循环中A到G的开关各被拉动一次,因此A和B的开关被拉动248+1=285次,C到G的开关被拉动284次。A和B的状态会改变,而C到G的状态不变,开始时亮着的灯为A、C、D、G,故最后A变灭而B变亮,C到G的状态不变,亮着的灯为B、C、D、G。
5.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某书店一月份出售书1235本,二月份出售1009本,三月份出售1340本,四月份比三月份少出售208本,五月份至年终书的出售量比前4个月的3.5倍少198本。这年平均每月出售多少本书?
[(1235+1009+1340+1340-208)+(1235+1009+1340+1340-208)]3.5-198=1752(本)
2、前进化肥厂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生产化肥9800吨,下半年平均每月生产化肥18700吨,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15000吨,今年计划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9800×6+18700×6+15000)÷12=15500(吨)
3、一列火车前5小时行驶了260千米,后7小时比前5小时每小时平均多行驶9千米,这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60+(260÷5+9)7÷(5+7)=57.25(千米)
4、某农场35人用一周时间锄一块地,前3天共锄地70.3亩,后4天共锄地120.8亩,平均每人每天锄地多少亩?
(70.3+120.8)÷(3+4)÷35=0.78(亩)
一、填空(第8题4分,其他每小题均为2分共20分)
1、75公顷= 平方千米 100分钟=( )天
2、把一根3米长的钢材,从一头到另一头截成每段长 米的小段要截( )次,每段占全( )
3、1天的 和( )小时的 一样长。
4、六年(1)班女生占男生的 ,则男生占全班的( )。
5、甲比乙多 ,乙比丙少25%,则甲是丙的( )%。
6、一个半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周长是( )
7、把360本书按4∶5∶6分给四、五、六、年级,分得最多的年级比分得最少的年级多( )本。
8、在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两个最大的圆,那么每个圆的周长是( ),剩下部分占这张纸面积的( )。
9、两个质数倒数相加,和的分子是25,分母是( )。
二、判断题:(10分)
1、1米的25%是25%米。 ( )
2、一个数的倒数,有可能与这个数相等。 ( )
3、如果ab=1,则a是倒数。 ( )
4、直径是4分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生产101个零件,101个合格,合格100%。 ( )
三、选择题。(10分)
1、如果a、b、c都为自然数,并都不为零,若a÷ >a,则b( )c。
A> B= C< D不能比较
2、一个数和它的倒数之和一定( )1。
A> B= C< D无法比较
3、两件衣服都按80元出售,其中一件赚了25%,另一件亏了25%,那么两件衣服合算在一起,结果是( )。
A赚了 B亏了 C不赚不亏 D无法比较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4∶1∶1,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直角 B等边 C等腰 D直角等腰
5、甲乙两数的和是2 ,甲减去乙的.差为1,则乙数是( )。
A1 B2 C8 D0
四、计算:
1、直接写出的得数:(8分)
45÷4 = ( 256+14 )×12=
152 ÷ 12=
2、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
12.5%× 0.25÷ 1÷(0.075+.089 )=
五、解决问题:(4+4+4+5+5=22分)
1、一堆煤,用去总数的40%后,又运进24吨,现在的吨数是原来总数的 ,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2、有一项工程,甲、乙二人共同做需要6天完成。现在两人做了2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做,结果又做了10天才完成。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完成?
3、一条绳子用去全长的 多4米,剩下的部分比用去的部分多2米。这条绳子全长多少米?
4、从一张面积是16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铁皮中,剪下一个面积为最大的圆,剩下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 小时后两车相距全程的70%。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数学竞赛后,小明、小华、小强各获得一枚奖牌,其中一人得金牌,一人得银牌,一人得铜牌。王老师猜测:"小明得金牌;小华不得金牌;小强不得铜牌。"结果王老师只猜对了一个。那么小明得多少牌,小华得多少牌,小强得多少牌。
逻辑问题通常直接采用正确的推理,逐一分析,讨论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舍弃不合理的情形,最后得到问题的解答。这里以小明所得奖牌进行分析。
逻辑推理问题奥数竞赛题:
解:
①若"小明得金牌"时,小华一定"不得金牌",这与"王老师只猜对了一个"相矛盾,不合题意。
②若小明得银牌时,再以小华得奖情况分别讨论。如果小华得金牌,小强得铜牌,那么王老师没有猜对一个,不合题意;如果小华得铜牌,小强得金牌,那么王老师猜对了两个,也不合题意。
③若小明得铜牌时,仍以小华得奖情况分别讨论。如果小华得金牌,小强得银牌,那么王老师只猜对小强得奖牌的名次,符合题意;如果小华得银牌,小强得金牌,那么王老师猜对了两个,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小明、小华、小强分别获铜牌、金牌、银牌符合题意。
标有A、B、C、D、E、F、G记号的七盏灯顺次排成一行,每盏灯安装着一个开关,现在A、C、D、G四盏灯亮着,其余三盏灯是灭的。小方先拉一下A的'开关,然后拉B、C……直到G的开关各一次,接下去再按A到G的顺序拉动开关,并依此循环下去。他拉动了1990次后,亮着的灯是哪几盏?
答案:B、C、D、G
解析:小方循环地从A到G拉动开关,一共拉了1990次。由于每一个循环拉动了7次开关,1990÷7=284……2,故一共循环284次。然后又拉了A和B的开关一次。每次循环中A到G的开关各被拉动一次,因此A和B的开关被拉动248+1=285次,C到G的开关被拉动284次。A和B的状态会改变,而C到G的状态不变,开始时亮着的灯为A、C、D、G,故最后A变灭而B变亮,C到G的状态不变,亮着的灯为B、C、D、G。
1.某书店一月份出售书1235本,二月份出售1009本,三月份出售1340本,四月份比三月份少出售208本,五月份至年终书的出售量比前4个月的3.5倍少198本。这年平均每月出售多少本书?
2.前进化肥厂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生产化肥9800吨,下半年平均每月生产化肥18700吨,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15000吨,今年计划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3.一列火车前5小时行驶了260千米,后7小时比前5小时每小时平均多行驶9千米,这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某农场35人用一周时间锄一块地,前3天共锄地70.3亩,后4天共锄地120.8亩,平均每人每天锄地多少亩?
解析:
1.[(1235+1009+1340+1340-208)+(1235+1009+1340+1340-208)]3.5-198=1752(本)
2.(9800×6+18700×6+15000)÷12=15500(吨)
3.260+(260÷5+9)7÷(5+7)=57.25千米
4.(70.3+120.8)÷(3+4)÷35=0.78(亩)
有一本书,叫做《一千零一夜》。
用数字1、2、3、4、5组成一个式子,使它等于1001,每个数字各用一次,数的排列顺序可以打乱,添什么运算符号也随便,只要运算结果等于1001。能做到吗?
可以做到。下面就是一个满足条件的式子:
53×4×2+1=1001。
在这里,记号53表示3个5连乘:
53=5×5×5。
记号53读成5的`3次方,简称为5的立方。一个每边长度为5的正方体,它的体积等于5的立方。
浓度为60%的酒精溶液200g,与浓度为30%的酒精溶液300g,混合后所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 )。
分析: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
要求混合后的溶液浓度,必须求出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和所含纯酒精的质量。
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即为原来两种溶液质量的和:
200+300=500(g)。
混合后纯酒精的含量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纯酒精的和:
200×60%+300×30%=120+90=210(g)
那么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为:
210÷500=42%
解答:
答: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为42%。点津: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其中的溶液总量和溶质总量是不变的。
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扣4分,她答了20道判断题,结果只得 56分。小华答对了几题?
假设小华全部答对:该得4×20=80(分),现在实际只得了56分,相差80-56=24(分),因为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这样,一对一错相比,一题就差8分(4+4=8),根据总共相差的分数以及做错一题相差的分数,就可以求出做错的题数:24÷8=3(题),一共做20题,答错3题,答对的`应该是:
20-3=17(题)
4×17=68(分)(答对的应得分)
4×3=12(分)(答错的应扣分)
68-12=56(分)(实际得分)
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63分,其中男生平均得60分,女生平均得70分,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名?
假设100名同学都是男生,那么应得分
60×100=6000(分)
比实际少得
63×100-6000=300(分)
原因是男生平均分比女生少
70-60=10(分)
求出女生人数为
300 ÷ 10=30(名)
奥数题一
一项工作由甲、乙两人合作,恰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果甲效率提高三分之一,则只需用规定时间的六分之五即可完成;如果乙效率降低四分之一,那么就要推迟75分钟才能完成,请问:规定时间是多少小时?
答案与解析:
假设甲效率为“6”(不一定设1,为迎合分数凑成整数设数),原合作总效率为6+乙效率
那么甲效率提高三分之一后,合作总效率为8+乙效率
所以根据效率比等于时间的反比,6+乙效率:8+乙效率=5:6,得出乙效率为4
原来总效率=6+4=10
乙效率降低四分之一后,总效率为6+3=9
所以同样根据效率比等于时间的反比可得:10:9=规定时间+75:规定时间
解得规定时间为675分
答:规定时间是11小时15分钟
奥数题二
甲乙两人在A、B两地间往返散步,甲从A、乙从B同时出发;第一次相遇点距B处60 米。当乙从A处返回时走了lO米第二次与甲相遇。A、B相距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第一次相遇点距B处60 米”意味着乙走了60米和甲相遇,根据总结,两次相遇两人总共走了3个全程,一个全程里乙走了60,则三个全程里乙走了3×60=180米,第二次相遇是距A地10米。画图我们可以发现乙走的路程是一个全程多了10米,所以A、B相距=180-10=170米。
奥数题三
把1至2005这2005个自然数依次写下来得到一个多位数123456789.....2005,这个多位数除以9余数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首先研究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点: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9整除;如果各个位数字之和不能被9整除,那么得的余数就是这个数除以9得的余数。
解题:首先,任意连续9个自然数之和能被9整除,也就是说,一直写到2007能被9整除。所以答案为1
奥数题四
现有浓度为10%的盐水20千克,在该溶液中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30%的盐水,可以得到浓度为22%的盐水?
答案与解析:
10%与30%的盐水重量之比为(30%-22%):(22%-10%)=2:3,因此需要30%的盐水20÷2×3=30克。
小明用5天时间看完了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已知第二天看的页数比第一天多,第三天看的页数是第一、二两天看的页数之和,第四天看的'页数是第二、三两天看的页数之和,第五天看的页数是第三、四两天看的页数之和。那么,小明第五天至少看了页。
设小明第一天看了a页,第二天看了b页,则前五天看的页数依次为:
a,b,a+b,a+2b,2a+3b。
上面各个数的和是200,得到
5a+7b=200。
因为5a与200都是5的倍数,所以b是5的倍数。因为b>a,所以上式只有两组解:
b=20,a=12;b=25,a=5。
将这两组解分别代入2a+3b,得到第五天至少看了84页。
将所有自然数自1开始写下去,得到:1234567891011……试确定在206788个位置上出现的`数字。
答案与解析:7从1写到9用了9个数字;
从10到99用了2×90=180个数字;
从100到999用了3×900=2700个数字;
从1000到9999用了4×9000=36000个数字;
即从1写到9999共写了9+180+2700+36000=38889个数字。
从10000写到99999用了450000个数字,而450000大于206788,因此206788个位数位置上对应数字所在的自然数在10000与99999之间。因此从10000开始还写了206788——38889=167899个数字。由于10000与99999之间每个自然数占5个数字,因此写到完整自然数应用去5的倍数个数字。考虑到从10000开始一共用到了167899+1=167900个数字。这样一共写了167900÷5=33580个数字,即从10000写到了45579,于是第206789个数字为9,第206788个数字为7。
原来定好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一等奖的奖金是1120元,要求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的2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的2倍。由于要临时变动,改为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奖金总额不变,每等奖奖金数额之间的倍数关系也不变,应该怎么重新分配?
答案与解析:
一等奖的奖金是1120元,二等奖的奖金是1120÷2=560元,三等奖的.奖金是560÷2=280元。所以奖金总额为:1120+560×3+280×5=4200元;假设临时变动后,三等奖的奖金为1份,由于每等奖奖金数额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变,所以二等奖奖金为1×2=2份,一等奖的奖金为2×2=4份,则所有的奖金总份数为:1×3+2×3+4×3=21份;总额还是4200元,所以分配方案就出来了。
总奖金数:1120+(1120÷2)×3+(1120÷4)×5=4200元;
总份数:1×3+2×3+4×3=21份;
每一份的钱数为:4200÷21=200元;
所以三等奖为200元,二等奖为200×2=400元,一等奖为400×2=800元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白糖、盐巴、味精等物质,在水、酒等液体中能溶解,象白糖这样能溶于水或其它液体中的纯净物质叫做溶质;象水、酒这样能溶解物质的纯净(不含杂质)液体称为溶剂,溶质与溶剂的混和物(如糖水、盐水等)叫溶液,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百分比叫做浓度,又叫百分比浓度,它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计算浓度时,所用的数量关系有:
例1
把50克纯净白糖溶于450克水中得到浓度多大的糖水?
解溶液量=50+450=500(克),答:糖水的浓度为10%。
例2
小明家要配制浓度为5%的盐水50千克给水稻浸种,怎样配制?
解溶液中盐的.含量为(50×5%=)2.5(千克),水的含量为(50-2.5=)47.5(千克)。
所以,把2.5千克盐放在47.5千克水中充分搅匀,就得到所需盐水了。
例3
千克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含蒸馏水多少千克?
解溶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为
(2000×5%=)100(克),∴蒸馏水的含量为(2000-100=)1900(克)。
答:含蒸馏水1.9千克。
例4
要把浓度为95%的酒精600克,稀释成浓度为75%的消毒酒精,需要加入多少克蒸馏水?
解加水前后溶液中的纯酒精(溶质)含量不变,知道加水后的浓度,而溶质可求,所以,加水后溶液量为
600×95%÷75%=760(克),需加蒸馏水(760-600=)160(克)。
答:需要加入160克蒸馏水。
例5
为了防治果树害虫,一位果农把浓度为95%的乐果250克倒入50千克的水中,配成溶液对果树进行喷射,这种溶液的浓度多大?
解溶质量250×95%=237.5(克),溶液量=50000+250=50250(克),答:这种溶液的浓度约为0.47%。
例6
一种浓度为20%的可湿性农药,要加水399倍稀释后喷射,用以防治害虫,这时溶液的浓度多大?
解1份农药,399份水,溶液为400份,1份农药中含纯药20%。
答:加水后的浓度为0.05%。
例7
把2千克浓度为52%的酒与3千克浓度为38%的酒混合,求混合后的浓度。
解混合后,溶液量为(2+3=)5(千克),溶质(纯酒精)量为:2×52%+3×38%=2.18(千克),答:混合后的浓度为43.6%。
例8
要把浓度为5%的盐水40千克,配制成浓度为8%的盐水,需要加盐多少千克?
解设需要加盐x千克,则x+40×5%和(40+x)×8%都是加盐后溶液中的含盐量,所以有,x+40×5%=(40+x)×8%
x+40×5%=40×8%+x?8%
x=40×8%-40×5%+x?8%
x-x?8%=40(8%-5%)
(1-8%)x=40(8%-5%)
x=40(8%-5%)÷(1-8%)x≈1.3
答:需要加盐约1.3千克。
求最小的自然数,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等于56,它的末两位数是56,它本身还能被56所整除。
答案与解析:
根据此数的末两位数是56,设所求的数写成100a+56
由于100a+56能被56整除,所以100a是56的`倍数
100是4的倍数,所以a能被14整除,所以a应是14的倍数
此数的数字和等于56,后两位为5+6=11
所以a的数字和等于56-11=45
具有数字和45的最小偶数是199998,但这个数不能被7整除
数字和为45的偶数还可以是289998和298998
但前者不能被7除尽,后者能被7整除
所以本题的答数就是29899856。
120名少先队员选举大队长。有甲、乙、丙三个候选人,每个少先队员只能选他们之中一个人,不能弃权。若前100票中,甲得了45票,乙得了35票,甲要当选至少还需要多少张选票。
答案与解析:
尚剩120—100=20张,甲已比乙多45-35=10张。如果20张中,甲得5张,那么乙得15张,与甲的票数持平。
如果20张中甲得6张,那么乙至多得14张,甲比乙多10+6-14=2张,所以甲再得6张即可当选。
1、菜场里面瘦肉的单价是肥肉的2倍,奶奶买了2千克的瘦肉和8千克的肥肉,共用去216元,1千克瘦肉多少元?1千克肥肉多少元?
答案:肥肉:18元,瘦肉:36元
解析:假设216全部买的肥肉,那么肥肉的价格为:216÷(2x2+8)=18元,瘦肉就是:18x2=36元
2、某人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10页,还剩下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答案:60页
解析: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第一天看了25%X页,第二天看了(25%X+10)页。
那么:X-25%X-(25%X+10)=20,解得X=60页
3、果园里有果树3600棵,苹果树与梨树的棵树比是2:1,梨树和桃树的棵树比是3:1。那么果园里三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有题意知:苹果树、梨树和桃树的棵树比是2:3:1,一共是6份。
那么苹果树的棵树是3600×2/6=1200棵,梨树的'数量是3600×3/6=1800棵,桃树的棵树是3600×1/6=600棵。
4、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是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答案:11.1%
解析:已知水的体积是45,冰的体积是50,那么增加了50-45=5,增加的百分数就是5÷45=11.1%
5、老师买了同样6支钢笔和9本笔记本,一共付了90元,已知2支钢笔可以买3个笔记本,求钢笔和笔记本的单价各是多少?
答案:钢笔是7.5元,笔记本是5元一本。
解析:已知2支钢笔可以买3本笔记本,同理,6支钢笔和9本笔记本就相当于18本笔记本,一共付了90元,所以每本笔记本是90÷18=5元,同理算出钢笔是7.5元。
6、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答案:20克
解析:原来7%的糖水和新加入糖的质量比为90:3,即7%的糖水质量是新加入糖的30倍,需要加20克糖。
7、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后,甲掉头返回A地,乙继续前行。甲到达A地后掉头往B行驶,半小时后和乙相遇,那么从A到B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432分钟
解析:甲行驶2.5小时的路程,乙用了3.5小时。所以甲乙的速度比为7:5,走相同路程的时间比是5:7。
那么乙从A到B的时间为3×7/5+3=7.2小时,即432分钟。
8、有一份稿件,原计划是5小时打出来,实际上只用了4个小时,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答案:25%
解析:原计划的工作效率是1/5,实际上的工作效率是1/4,提高了(1/4-1/5)÷1/5=25%
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临终时决定把家里的17头牛全部分给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分得二分之一,二儿子分得三分之一,小儿子分得九分之一,但不能把牛杀掉或卖掉。三个儿子按照老人的要求怎么也不好分。后来一位邻居用“借来还去”法顺利地把17头牛分完了。
某汽水厂规定:用3个空汽水瓶可换一瓶汽水,某人买了10瓶汽水,问他总共可喝到几瓶汽水?
如果3个空瓶可换1瓶汽水,那么有2个空瓶就可喝到1瓶汽水。这是因为:
有了2个空瓶,再到别人那里“借来”1个空瓶,就可换来1瓶汽水,喝完把空瓶给别人“还去”,这时不欠不余。
10瓶汽水喝完后得10个空瓶,10个空瓶又可换来5瓶汽水,总共可喝到“10+5=15”瓶汽水。
基本概念:
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
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题目:学学和思思一起洗5个互不相同的碗,思思洗好的碗一个一个往上摞,学学再从最上面一个一个地拿走放入碗柜摞成一摞,思思一边洗,学学一边拿,那么学学摞好的碗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摞法?
分析:我们把学学洗的5个碗过程看成从起点向右走5步(即洗几个碗就代表向右走几步),思思拿5个碗的过程看成是向上走5步(即拿几个碗就代表向上走几步),摞好碗的摞法,就代表向右、向上走5步到达终点最短路线的方法。由于洗的碗要多余拿的.碗,所以向右走的路线要多余向上走的路线,所以我们用下面的斜三角形进行标数,共有42种走法,即代表42种摞法。
答:共有42种摞法。
为了解决农名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某市建立了一套进城农名工子女就学的保障机制,其中一项就是免交"借读费"。据统计,2008年秋季有4200名农民工子女进入主城区中小学学习,2009年有所增加,其中小学增加20%,中学增加30%,这样,2009年秋季增加1080名农名工子女在主城区中小学 学习。如果按小学生每年收"借读费"500元,中学生每年每生收"借读费"1000元计算。
(1)2009年增加的'1080名中小学一共免收多少"借读费"?
(2)如果小学每40名学生配备2名教师,中学每45名学生配备3名教师,按2009年秋季入学后农名工子女在主城区中小学就读的学生人数计算,一共需要配备多少名中小学教师 ?
答案与解析:设"2009年"有x名农民工子女进入"小学"、y名农民工子女进入"中学"。
则有:x+y=5000;20%x+30%y=1160;
根据以上两个等式联立解方程组,解得x=3400,y=1600。
所以,2010年在2009年的基础上,"新增"小学生3400×20%=680名,且小学生的"总人数"变为3400+680=4080名;"新增"中学生1600×30%=480名,且中学生的"总人数"变为1600+480=2080名。可知:
(1)共免收"借读费"500×680+1000×480=820000元=82万元。
(2)一共需要配备2×(4080÷40)+3×(2080÷40)=360名中小学教师。
人民路小学操场长90米,宽45米,改造后,长增加10米,宽增加5米。现在操场面积比原来增加多少平方米?
答案与解析:用操场现在的面积减去操场原来的面积,就得到增加的.面积,操场现在的面积是:(90+10)×(45+5)=5000(平方米),操场原来的面积是:90×45=4050(平方米)。所以现在比原来增加5000-4050=950平方米。
(90+10)×(45+5)-(90×45)=950(平方米)
甲、乙、丙三人依次相距280米,甲、乙、丙每分钟依次走90米、80米、72米。如果甲、乙、丙同时出发,那么经过几分钟,甲第一次与乙、丙的距离相等?
答案与解析:
甲与乙、丙的距离相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乙追上丙时;另一种是甲位于乙、丙之间。
(1)乙追上丙需:280(80-72)=35(分钟)。
(2)甲位于乙、丙之间且与乙、丙等距离,我们可以假设有一个丁,他的速度为乙、丙的速度的平均值,即(80+72)2=76(米/分),且开始时丁在乙、丙之间的中点的位置,这样开始时丁与乙、丙的距离相等,而且无论经过多长时间,乙比丁多走的路程与丁比丙多走的路程相等,所以丁与乙、丙的距离也还相等,也就是说丁始终在乙、丙的中点。所以当甲遇上丁时甲与乙、丙的距离相等,而甲与丁相遇时间为:(280+2802)(90-76)=30(分钟)。
经比较,甲第一次与乙、丙的距离相等需经过30分钟。
把1至2005这2005个自然数依次写下来得到一个多位数123456789……2005,这个多位数除以9余数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首先研究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点: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9整除;如果各个位数字之和不能被9整除,那么得的余数就是这个数除以9得的余数。
解题:首先,任意连续9个自然数之和能被9整除,也就是说,一直写到2007能被9整除。所以答案为1。
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
答案与解析:
根据另一个列车每小时走72千米,所以,它的速度为:72000÷3600=20(米/秒),
某列车的速度为:(250-210)÷(25-23)=40÷2=20(米/秒)
某列车的车长为:20×25-250=500-250=250(米),
两列车的错车时间为:(250+150)÷(20+20)=400÷40=10(秒)
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扣4分,她答了20道判断题,结果只得56分。小华答对了几题?
假设小华全部答对:该得4×20=80(分),
现在实际只得了56分,相差80-56=24(分),
因为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这样,一对一错相比,一题就差8分(4+4=8),
根据总共相差的分数以及做错一题相差的分数,就可以求出做错的题数:24÷8=3(题),
一共做20题,答错3题,答对的应该是:
20-3=17(题)
4×17=68(分)(答对的应得分)
4×3=12(分)(答错的应扣分)
68-12=56(分)(实际得分)
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四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需2分钟,丙牛需5分钟,丁牛需6分钟,每次只能骑一头牛,赶一头牛过河。
解:小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后,再骑甲牛返回,用时2+1=3分钟
然后骑在丙牛背上赶丁牛过河后,再骑乙牛返回,用时6+2=8分钟
最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不用返回,用时2分钟。
总共用时(2+1)+(6+2)+2=13分钟。
1、火车3小时行驶204千米。照这样计算,从广州到北京约2312千米,要行多少小时?
204÷3=68(千米/时)2312÷68=34(小时)
2、客车4小时行驶288千米,货车5小时行驶310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驶多少千米?
288÷4-310÷5=10(千米/时)
3、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7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要行驶595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170÷2=85(千米/时)85×5=425(千米)
595÷85=7(小时)
A、B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40小时,32小时。C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2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A、B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C,问水池注满还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
排(注)水问题是一类常见的工程问题。往水池注水或从水池排水相当于一项工程,水的流量就是工作量,单位时间内水的流量就是工作效率。同时,审题是要甄别注意哪些水管是在注水,哪些水管是在排水。
1/40+1/32=9/16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160×5=45/16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160=115/16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115/160÷(9/160-1/20)=115
表示还要115小时注满
答:还要115小时后才能将水池注满。
1、火车从甲城到乙城,现已行了200千米,是剩下路程的4倍。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甲港到乙港的航程有210千米,一艘轮船运货从甲港到乙港,用了6小时,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多行7千米,返回时用了几小时?
3、小方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要14分钟,如果她每分钟多走10米,需要多少分钟?
参考答案:
1、200+200÷4=250(千米)
2、210÷(210÷6+7)=5(小时)
3、60×14÷(60+10)=12(分钟)
1、某工厂生产一批玩具,完成任务的五分之三后,又增加了280件,这样还需要做的玩具比原来的多10%。原来要做多少玩具?(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
增加的部分就是原来的:3/5+10%
所以原来要做:280/(3/5+10%)=400件
2、某校办工厂这个月生产本子的增值额为3万元,如果按增值额的17%交纳增值税,这个月应交纳增值税多少元?(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应该交:30000*17%=5100元
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答案:取40%后,存款有9600×(1-40%)=5760(元)
这时,甲有:(5760+120×2)÷2=3000(元)
甲原来有:3000÷(1-40%)=5000(元),
乙存款:9600-5000=4600(元)
1.小学六年级奥数题 篇一
1、某书店老板去图书批发市场购买某种图书,第一次购书用100元,按该书定价2.8元出售,很快售完并获利40元。第二次购书时,每本的批发价比第一次增多了0.5元,用去150元,所购数量比第一次多10本,当这批书售出4/5时出现滞销,便以定价的5折售完剩余图书。试问该老板第二次售书是赔钱还是赚钱,若赔,赔多少,若赚,赚多少?
解:
(100+40)/2.8=50(本)
原进价:
100/50=2(元),
150/(2+0.5)=60(本),
60×80%=48(本)
48×2.8+2.8×0.5×(60-48)-150=1.2
答:盈利1.2元。
2、甲乙两校共有22人参加竞赛,甲校参加人数的5分之1比乙校参加人数的4分之1少1人,甲乙两校各多少人参赛?
解:设甲校有x人参加,则乙校有(22-x)人参加。
0.2x=(22-x)×0.25-1
0.2x=5.5-0.25x-1
0.45x=4.5
x=10
22-10=12(人)
答:甲校有10人参加,乙校有12人参加。
3、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答案:取40%后,存款有9600×(1-40%)=5760(元)
这时,甲有:(5760+120×2)÷2=3000(元)
甲原来有:3000÷(1-40%)=5000(元),
乙存款:9600-5000=4600(元)
2.小学六年级奥数题 篇二
1、1111+2×1111+3×1111+…+1111×1111被7除所得的余数是多少?
2、在所有的两位数中,用较大的自然数除以较小的自然数,得到的余数可以达到?
3、一个自然数被9除余1,所得的商被8除也余1。再把第2次所得的商除以8得商为a余7。又知这个自然数被17除余4,所得的商被17除余15,商是a的2倍,这个自然数是。
4、除以3余1,除以4,5,7不足2的三位数是?
5、用某自然数a去除2002,得到的商是46,余数是r。则a=,r=?
6、除以3余1,除以5余2,除以7余4的最小三位数是?
7、两数相除商5余5,如果被除数扩大5倍,除数不变,则商是27,余数是3,原被除数是,除数是?
8、7599除以一个质数,所得余数是9,这个质数最小是?
9、678除以一个数,不完全商是13,并且除数与余数的差是8,除数是,余数是?
10、一个三位数除以9余6,除以4余2,除以5余1,这样的数中的一个是。
3.小学六年级奥数题 篇三
1、哥哥今年18岁,弟弟今年12岁。当两人的年龄和是40岁时,兄弟两人各多少岁?
2、甲、乙、丙三人各有若干本故事书,甲拿出自己的一部分书给乙、丙,例乙、丙两人的书增加一倍,乙拿出一部分书给甲、丙,使甲、丙两人的书增加一倍,丙也拿出一部分书给甲、乙,使甲、乙两人的书也增加一倍,这时甲、乙、丙三人的书都是16本。甲、乙、丙原来各有多少本故事书?
3、有一只水桶装满了8千克水,如果把这桶水平均分装在两只水桶内,两只水桶分别可装5千克与3千克。最少需要倒多少次?
4、甲、乙、丙三校在体育用品商店买了不同数目的足球,共48个。第一次从甲校的足球中拿出与乙校个数相同的足球并入乙校;第二次再从乙校现有的足球中拿出与丙校个数相同的足球并入丙校;第三次又从丙校现有的'足球中拿出与这时甲校个数相同的足球并入甲校。经过这样的变动后,三校足球的个数正好相等。已知每个足球的售价是12元,问三校原来买的足球各值多少元?
5、甲、乙两个油桶各装了15千克油,售货员卖了14千克。后来,售货员从剩下较多油的甲桶倒一部分给乙桶,使乙桶的油增加一倍;然后又从乙桶倒一部分给甲桶,使甲桶的油也增加一倍;这时甲桶的油恰好是乙桶油的3倍。问售货员从两个油桶里各卖了多少千克油?
4.小学六年级奥数题 篇四
1、一堆煤,用去总数的40%后,又运进24吨,现在的吨数是原来总数的,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2、有一项工程,甲、乙二人共同做需要6天完成。现在两人做了2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做,结果又做了10天才完成。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完成?
3、一条绳子用去全长的多4米,剩下的部分比用去的部分多2米。这条绳子全长多少米?
4、从一张面积是16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铁皮中,剪下一个面积为的圆,剩下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小时后两车相距全程的70%。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5.小学六年级奥数题 篇五
1、林下小学购买的排球是篮球的3倍,排球比篮球多18只,购买的排球和篮球各有多少只?购买的排球和篮球共有多少只?
2、有大小两个书架,大书架上书的本数是小书架上的4倍,如果从大书架上取出150本放到小书架上,这时,两书架上的书的本数相等。大小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
3、老猫和小猫去钓鱼,老猫钓的是小猫的3倍。如果老猫给小猫3条后,小猫比老猫还少2条。两只猫各钓多少条鱼?
4、张老师买回篮球比足球多83个球,其中篮球比足球的2倍多5个,这两种球各有多少个?
5、副食店中白糖的千克数比红糖的3倍少35千克,已知白糖比红糖多41千克。副食店有白糖、红糖各多少千克?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解答篇一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考点: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
专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
分析: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45+5×3
=45+15
=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然后再根据加法的意义求出3箱梨的重量。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解答篇二
题目:
一块牧场长满了草,每天均匀生长。这块牧场的草可供10头牛吃40天,供15头牛吃20天。可供25头牛吃多少天?
答案与解析:
假设1头牛1天吃草的量为1份
(1)每天新生的草量为:(10×40-15×20)÷(40-20)=5(份);
(2)原来的草量为:10×40-40×5=200(份);
(3)安排5头牛专门吃每天新长出来的草,这块牧场可供25头牛吃:200÷(25-5)=10(天)。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解答篇三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解答案与解析:是[10×(22-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由此推知
追及时间=[10×(22-6)+60]÷(30-10)=220÷20=11(小时)
答:解放军在11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解答篇四
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考点: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差倍问题。
专题:和倍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分析:设一把椅子的价格是x元,则一张桌子的价格就是10x元,根据等量关系:“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列出方程即可解答.
解答:解:设一把椅子的价格是x元,则一张桌子的价格就是10x元,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10x﹣x=288,
9x=288,
x=32;
则桌子的价格是: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点评:此题也可以用算术法计算: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所以:一把椅子的价钱:288÷(10﹣1)=32(元)一张桌子的价钱:32×10=320(元);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解答篇五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答:解:4×2÷4
=8÷4
=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甲比乙在4小时内多走了多少千米,然后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进行计算即可。
1.小学六年级奥数题
1、小明和小英各自在公路上往返于甲、乙两地。设开始时他们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若在距离甲地3千米处他们第一次相遇,第二次相遇的地点在距离乙地2千米处,则甲、乙两地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2、一列客车和货车从甲同时同向出发开往乙地,货车速度是80千米/时,经过1小时两车在丙地相遇,两车到达了两端后都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的地点也在丙地。求客车的速度。
3、甲乙二人以匀速绕圆形跑道相向跑步,出发点在圆直径的两端。如果他们同时出发,并在甲跑完60米时第一次相遇,在乙跑一圈还差80米时两人第二次相遇,求跑道的长度?
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的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3次与第4次相遇点恰好为100千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A、B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行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3:7,并且甲、乙两车第1996次相遇的地点和1997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20千米(这里指面对面的相遇),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小学六年级奥数题
1、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
答案与解析:
根据另一个列车每小时走72千米,所以,它的速度为:72000÷3600=20(米/秒),
某列车的速度为:(250-210)÷(25-23)=40÷2=20(米/秒)
某列车的车长为:20×25-250=500-250=250(米),
两列车的错车时间为:(250+150)÷(20+20)=400÷40=10(秒)
2、A、B、C、D四个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被评为三好学生。A说:“如果我被评上,那么B也被评上。”B说:“如果我被评上,那么C也被评上。”C说:“如果D没评上,那么我也没评上。”实际上他们之中只有一个没被评上,并且A、B、C说的都是正确的。问:谁没被评上三好学生?
答案与解析:A没有评上三好学生。
由C说可推出D必被评上,否则如果D没评上,则C也没评上,与“只有一人没有评上”矛盾。再由A、B所说可知:
假设A被评上,则B被评上,由B被评上,则C被评上。这样四人全被评上,矛盾。因此A没有评上三好学生。
3.小学六年级奥数题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行驶了全程的5/11,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AB距离=(4.5×5)/(5/11)=49.5千米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客车和货车的速度之比为5:4那么相遇时的路程比=5:4相遇时货车行全程的4/9此时货车行了全程的1/4距离相遇点还有4/9-1/4=7/36那么全程=28/(7/36)=144千米
3、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解:甲乙速度比=8:6=4:3相遇时乙行了全程的3/7
那么4小时就是行全程的4/7
所以乙行一周用的时间=4/(4/7)=7小时
4、小兔和小猫分别从相距4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候相聚4千米,再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解:速度和=(40-4)/4=9千米/小时那么还需要4/9小时相遇
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车比乙车早1小时到两地相距多少?
解:甲车到达终点时,乙车距离终点40×1=40千米甲车比乙车多行40千米
那么甲车到达终点用的时间=40/(50-40)=4小时两地距离=40×5=200千米